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因为家穷,每年收获的10多斤菜油,母亲都要拿去卖掉大部分,留下的几斤,就是一家人全年的用油了。很多时候,母亲只好把水当油使。有一天,母亲突然给我做了一盘辣椒炒肉,虽只有寥寥几片肥肉,可菜里到处浮漂的油泡,还是让我口水澎湃。我破天荒地吃了三碗饭。惟一的遗憾,那是一只没洗干净的碗,碗边残存着油污。  相似文献   

2.
妮妮 《婚育与健康》2009,(16):15-15
<正>母亲最后离开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坐了整整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但我只记住一句:"你走吧,由我来向佩佩解释。"这句话是爸爸说的,所以我知道要走的是母亲。母亲离去后的好几天里,我天天都在等着爸爸的解释,但他似乎是把此事忘了,仍一如既往地接送我上学,给我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我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故事,以及纠正我左手写字画  相似文献   

3.
母亲一早就来了,听说我能坐到轮椅上就不由的一怔,用疑惑的目光扫视着我,她不大相信,自从那次事故后我再也没有坐起来过。但母亲又希望这是真的,要不然母亲也不会在我出院的时候,就给我买了这辆轮椅,一直就放在我的屋里,她天天擦拭一番,企盼着儿子能有一天坐到轮椅上。“真的?你真的能坐轮椅了?”母亲的声音有些发颤,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年纪耳朵背没有听清,就又追问了一句。“是的,”我说完,激动得眼眶发湿,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悦色。母亲看出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不是以前那种强露笑颜,而眼神又深藏着忧郁。母亲相信了,黯淡的目光顿时闪亮起来。她拿起抹布又擦拭了一遍轮椅,然后推着轮椅走了几步说:“以后可以推你出去晒晒太阳,和人聊聊天了。”是呵,母亲看着活蹦乱跳的儿子在一夜之间,肩膀以下的肢体将永远一动不动,像个  相似文献   

4.
母亲是个性格温顺的人,记忆中从没对我发过火。记不得从多久以前开始,母亲时不时地就对我和老爸吼上一嗓子,伴随着脾气大,记忆力也差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样东西而发脾气。晚上失眠,闹心得在客厅看电视,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影响了我和父亲休息,父亲稍有微词,母亲又是一通抢白。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估计母亲是到了更年期。作为女儿,我体谅母亲,  相似文献   

5.
一锅白水,几碗白米熬煮两个小时,你会得到什么?一锅白粥呗!中医或营养师会为你的答案做一个补充:还有粥油!记得小时候每次喝粥前,母亲总是要撇一碗米汤要我先喝下。我不爱喝白粥,更不爱喝那一碗米汤,没滋没味。但是,母亲自有办法,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从前有个后妈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丈夫前妻所生的一个孩子。每顿饭她都煮粥,给自己的孩子盛稠稠的两碗稀饭,给另一个孩子撇上面一层米汤。一天天过去了,后妈很奇怪喝米汤的孩子长得又白又胖,自己的孩子却长得又黑又瘦。  相似文献   

6.
一天,在学校的食堂里,我带着几个外专业的女生,让她们注意一下用餐学生们面前的餐盘,找出不合理的搭配,然后做个营养评价. 我启发大家说:看看,这边是一份葱油饼搭配一碗玉米粥;那边是一份凉皮加一碗馄饨;一碗酸辣粉加一个烧饼;一碗疙瘩汤加一个馒头;一份米饭搭配一份酸辣炒土豆丝……你们觉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农家户户有灵丹──淡谈百草霜与伏龙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时碰上咽喉肿痛,母亲取下火炉炕架上挂着的“梭筒钩”,倒过来置于碗上,用滚烫的开水一冲,便成为一碗金黄色的水,我喝下后,疼痛即止。如果遇上肚子痛、腹泻等小毛病,母亲也会在灶堂里挖出一块又红又硬的土块,加上一片生姜,用瓦罐煎煮,澄清后服下,肚子就神奇般地不痛了。如今年过半百,小病时有发生,这种母传的土方已难医百病,进医院请医生诊治的机会自然也多了起来,偶与医师谈及儿时母亲的妙手回春之术,医师们却仰头大笑,道出个中奥秘来。“梭筒钩”上的黑焦灰和柴灶膛里的灶心土,学名分别叫做“百草霜”与“伏龙肝”。二…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后台     
那是在六十年代,我尚未来到这喧嚣的尘世,母亲却早已是县花鼓戏剧团的一名当家花旦,至于母亲当年演出的盛况,我只能从照相簿中一张《穆桂英挂帅》的剧照去揣想——照片是母亲在历经文革洗劫后唯一保存的见证物,早已被岁月弄得泛黄而模糊。可是,时常悬浮于我心头的,并不是母亲在相片上飒爽英姿的扮相,而是相片中那无迹可寻的后台。它就像万里晴空,清晰地印在我心海。  相似文献   

9.
当我老了     
《自我保健》2012,(2):9-9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你小时候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干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0.
啥时再回家     
大年初六的早上,我又背起自己的包准备上路了。母亲站在路口,不转眼地看着我,嗫嚅嘴唇。半晌,她用颤抖的声音问我:“孩子,啥时再回家?”母亲这句我听了许多次的问话,却让我一下不知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11.
母爱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我从牙牙学语的孩童,一岁一岁地长大,至今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期间,少不了母亲的关怀.有了母亲,才有了我. 记得三岁时的一个凌晨,我发了高烧,母亲正在睡梦中,听到我的声音,立刻爬起床来,摸摸我的额头,赶忙穿上衣服带我去了医院.当时也还小,不会独自去医院看病.可能就离开了这人世.  相似文献   

12.
儿时。男孩家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谎。  相似文献   

13.
孙道荣 《健康文摘》2009,(10):26-27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同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  相似文献   

15.
父母退休后刚住到我这儿时,生活过得还算悠闲。可时间一长,忙惯了的母亲就有些坐不住了,瞒着我在学校里早出晚归地捡起了破烂。。虚荣心作怪的我知道后,硬是拉住了母亲:“又不缺那点儿钱,出去受那个罪干吗呀!既受累又让人体担心。  相似文献   

16.
周礼 《保健与生活》2014,(12):52-53
前些天,帮朋友的母亲写一份申请,其中需要注明老人的出生年月。于是我打电话问朋友:“你母亲是哪年出生的呀?”朋友在电话那头略为停顿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我只记得我母亲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但我不知道她是哪年出生的。”我又问他,“那你知道你母亲有多少岁吗?我可以帮你推算一下。”朋友说:“好像是57岁,又好像是58岁,具体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等会儿我翻一下户口簿再回复你。”  相似文献   

17.
不和你说话     
安雯  双福 《健康文摘》2008,(5):20-20
上周,母亲和父亲吵架了。她生气地摔碎了盘子和碗,气冲冲地把我和哥哥叫去,指着父亲说:“我不想和他说话,也不想看见他。你们把他给我领走!” 父亲仿佛没听见母亲的话,照样悠闲地看电视。母亲见了,更加生气了。  相似文献   

18.
我小的时候,常常会很幼稚地问母亲:我是从哪里来的。而母亲又总是说:你是我从垃圾筒里捡回来的。于是我不甘心地再去问家里的叔叔阿姨,他们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你是你妈妈从垃圾筒里捡回来的呀。然而我不相信,我想他们都是在逗着我玩呢,  相似文献   

19.
舒馨 《健康博览》2010,(10):50-52
在我主持的《午夜性心情》广播节目信箱里。有一次,收到一位姓杨的听众发来的E—mail。这位中年男子诉说了他的困惑。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还是有一定警追性的,于是很感兴趣地邀请他到节目中更深入地舅聊。他开始再三推托,怕身份暴露被人知道隐私。在我承诺他可以用别名,并对声音做一定处理的条件下,他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  相似文献   

20.
复仇黑丝衣     
从小我就在父母的咒骂声中长大,因为我唯一的小弟弟,4岁的时候得了场怪病而夭折了。母亲是个讲迷信的人,找来先生算卦,而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命比弟弟硬.所以弟弟被我克死了。从此我成了不祥之人,父母的咒骂使我每天的日子过得噤若寒蝉。那时候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离开这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