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0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以及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体质指数、受孕方式、胎产次、妊娠期并发症(包括产前发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生长受限)及产前激素使用情况等潜在影响.纳入同期住院的97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病例.结果 早产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6.81±16.64)nmol/L,足月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0.49±12.75)nmol/L,早产儿组显著低于足月儿组(t=-2.45,P=0.02);早产儿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6.00%、53.20%、16.40%、4.30%,足月儿分别为0、76.30%、21.60%和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维生素D缺乏组早产儿母亲的年龄大于偏低组(t=2.15,P=0.03),缺乏组的母亲体质指数小于偏低组(t=7.74,P<0.01),缺乏组的血钙含量低于偏低组(t=-2.31,P=0.02).夏秋季节出生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于冬春季节(χ2=6.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母亲年龄(OR=1.28,95%CI:1.19~1.37,P<0.01)、母亲BMI(OR=0.82,95%CI:0.75~0.89,P<0.01)、冬春季节出生(OR=0.57,95%CI:0.33~0.97,P=0.04)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母亲年龄、体质指数及冬春季节出生是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北纬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生后48小时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妊娠胎数,以及母亲孕晚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20(9.10,17.30)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65.84%、15.53%和18.63%。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Z=-1.967,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H=-2.726,P<0.05)。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相比,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Z=-3.968,P<0.05),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降低(χ^2=8.003,P<0.0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OR=2.481,95%CI:1.023~6.008,P<0.001)。结论西安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胎数、出生季节和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孕妇人群血清维生素D(VD)营养状况及VD水平影响因素,为孕期V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按人口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9个设区市的10个县(区),每个监测点(区/县)调查孕妇至少30人。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孕妇体内血清中VD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筛选出与VD缺乏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04例孕妇中VD充足8例(2.6%),不足130例(42.8%),缺乏166例(54.6%),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偏重或偏轻,来自城市,无中等体力活动是孕妇血清VD缺乏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偏重(OR=2.385,95%:1.171~4.858)、来自城市(OR=1.714,95%:1.061~2.768)是孕妇V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福建省大部分孕妇(97.4%)存在VD不足或缺乏状态,而孕前体质量偏重、来自城市是孕妇体内VD缺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倡导育龄妇女孕前维持正常的体质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营养学报,2019,41(6):544-549]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VitD)不但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的作用,而且对骨骼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VitD的摄入和最佳营养状况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尽管VitD的营养主要靠阳光照射途径,但对婴儿来说母乳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而母乳中VitD的水平究竟是多少?有哪些因素影响到母乳中VitD的水平?母乳喂养的婴儿摄入多大剂量的VitD制剂最合适? 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婴儿的VitD摄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矮小症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矮小症患儿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628例矮小症患儿,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体格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矮小症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M(P25,P75)为[27.86(22.31,35.88)ng/mL]。矮小症患儿中维生素D不足率为12.6%,缺乏率为0.9%,不足和缺乏率为13.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男性为参照,女性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较高,OR值为1.730(95%CI:1.027~2.916);以年龄3~5岁的患儿为参照,9~11岁和12岁及以上的患儿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较高,OR值分别为4.366(95%CI:2.152~8.859)和8.265(95%CI:3.629~18.824);以头胎患儿为参照,非头胎患儿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较高,OR值为2.663(95%CI:1.607~4.412)。结论 矮小症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出生时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异常高危险因素,并观察常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室住院的晚期早产儿,根据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66例)和充足组(3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晚期早产儿出生时25-(OH)D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对缺乏组予以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缺乏组冬春季出生晚期早产儿为90.9%(60/66)高于充足组27.78%(10/34)(χ2=40.413,P<0.001);母亲孕龄为(29.91±4.13)岁,大于充足组的(28.04±4.19)岁、(23.21±3.01)kg/m2,(χ2=2.134,P=0.035);母亲体质量指数(BMI)为(26.97±2.57)kg/m2,大于充足组的(23.21±3.01)kg/m2, (t=6.53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春季出生(OR=2.659,95%CI 2.303~3.015,P<0.001)、母亲孕龄(OR=3.425,95%CI 2.064~4.785,P=0.002)、母亲BMI(OR=2.136,95%CI 0.491~3.781,P=0.006)为晚期早产儿在出生时25-(OH)D缺乏的相关高危因素。缺乏组的晚期早产儿3个月龄时25-(OH)D水平为(51.25±3.87)nmol/L,高于出生24 h内(25.31±3.57)nmol/L(t=40.025,P<0.001),且与充足组3个月龄时无明显差异(t=0.992,P=0.324)。结论 冬春季出生、母亲孕龄、母亲BMI是影响晚期早产儿25-(OH)D水平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早产儿25-(OH)D水平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沧州市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母亲对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早产儿佝偻病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158例早产儿进行血清25-(OH)D测定,对其母亲进行相关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97.4%,与母亲维生素D认知水平、摄入水平低下密切相关,仅有6.9%的人补充了含维生素D的钙剂,而且服用不规律,未达到中国营养学会对妊娠期孕妇的推荐摄入量要求。 结论临床工作者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合理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温岭市新生儿维生素D的水平,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区域化维生素D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3 120例新生儿及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维生素D水平。分析该组新生儿维生素D的分布特征,对可能影响其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2 686例(86.09%),不足366例(11.73%),充足68例(2.18%)。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缺乏组在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季节、不良孕产史、孕晚期增补维生素D、孕晚期增补钙剂、日照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缺乏组在胎龄、体质量、血钙、血磷、AKP及PTH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孕晚期增补维生素D、分娩季节、日照时间及孕期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温岭市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较高,受胎龄、孕妇文化程度、贫血、维生素D补充情况及分娩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应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初中生维生素D(Vit D)缺乏的流行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青少年Vit D缺乏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城区某中学6~8年级的所有学生,对其进行血清Vit D指标含量的测定及自拟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565名初中生,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5.25±6.98)ng/ml,Vit D严重缺乏率、缺乏率、不足率以及充足率分别为19.47%、62.12%、16.28%和 2.12%。人口学特征分析显示,女生、年龄较低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其血清25-(OH)D水平相对较低,而Vit D缺乏率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 D的来源情况分析显示,25.31%的学生每天补充Vit D制剂,但其中只有18.18%的学生补充量超过600 U/d;36.46%的学生每日饮奶量超过250 ml;74.87%的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超过30 min。经常饮奶、饮奶量较多以及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的学生血清25-(OH)D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越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越长的学生血清25-(OH)D水平越高。结论 哈尔滨城区青少年Vit D缺乏状况较为严重,影响因素较多。亟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本地区Vit D缺乏的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乳母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产后0~24个月的乳母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样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结果 北京市乳母血清25(OH) D含量为(19.92±10.26)ng/mL,[M(P25,P75)]为[18.31(13.48,23.63)]ng/mL。乳母维生素D不足率为40.0%,缺乏率为17.3%,不足和缺乏率为5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性肥胖(OR=1.652,95%CI:1.132~2.410)、蔬菜摄入量<300 g/d(OR=1.650,95%CI:1.131~2.408)、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OR=1.985,95%CI:1.270~3.103)是乳母维生素D不足的影响因素;第1次生育(OR=1.763,95%CI:1.036~2.998)、水产品摄入量<2次/周(OR=1.678,95%CI:1.028~2.739)是乳母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VD)对早产儿血清25-羟VitD(25(OH)D)水平的影响,以及早产儿不同VD营养状态下的合理补充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新生儿科并于生后2w检测血清25(OH)D的早产儿,同时收集早产儿胎龄、体质量、开奶时间等资料。生后2w开始接受常规剂量VD(400~900IU/d)口服补充治疗。根据生后2w 25(OH)D值,分为VD缺乏、VD不足及VD充足3组,及根据不同VD补充剂量分为低(400IU/d)、中(650IU/d)、高(900IU/d)剂量组。分别于生后4w及6w复测25(OH)D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结果 149例早产儿生后2w 25(OH)D值为(43.0±15.4)nmol/L,VD不足和缺乏率达67.8%。3组低剂量组血25(OH)D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VD充足和不足组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生后2、4、6w两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VD缺乏组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生后2、4、6w血25(OH)D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更明显,生后4、6w 25(OH)D与生后2w比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每天口服VD 400IU的剂量不足以维持早产儿血25(OH)D水平50nmol/L。对于VD水平充足的早产儿,650IU/d足以维持其血25(OH)D水平50nmol/L;但对VD水平不足及缺乏的早产儿,900IU/d在提升血25(OH)D方面更有效,但需注意随访血25(OH)D水平。[营养学报,2019,41(2):168-17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地中海贫血儿童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水平状况。方法 81例各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纳入研究,收集临床资料,计算体质指数Z分值(body mass index Z-score,BMI-Z分值);测定血清25-(OH)D、钙和磷水平;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Vit 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Fok I、Bsm I、Apa I位点多态性。结果地中海贫血患儿25-(OH)D水平为(23.7±9.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0.5)ng/mL(P0.05);地中海贫血合并Vit 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为66.7%,比对照组高;重型地中海贫血Vit D缺乏或不足者检出率88.9%,中间型64.0%,轻型48.3%。所有患儿血清钙、磷浓度均正常。BMI-Z分值≤-1与Vit D缺乏或不足相关,而VDR基因多态性、性别及居住地并非危险因素。结论地中海贫血患儿Vit D缺乏或不足发生率高,且与贫血严重程度以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卫生研究》2021,(2):327-333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物质,参与机体骨骼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世界性营养问题,这使得人们关注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高危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包括膳食补充、紫外线暴露等)外,遗传因素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参与维生素D代谢调控的主要基因有10个:VDR/DBP/CYP/NADSYN1/DHCR7/AMDHD1/SEC23 A/CUBN/LRP2/RXRA。本文就近5年国内外这些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代谢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郑州市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为儿童代谢性骨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3587例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并利用酶免疫法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儿童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587例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症发生率为7.58%;一年级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高于其他年级(P<0.05);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591,P<0.05);户外活动时间<3 h/d、食欲不佳、未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影响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可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规律服用鱼肝油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因此,应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运动,并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其和家属对服用鱼肝油及规律饮食的重视程度,以降低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35-63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检查u ACR水平分为DN组(46例)和T2DM组(52例),比较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OH)VD3水平,对25-(OH)VD3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DN组的hsCRP、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25-(OH)VD3显著低于T2DM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老年DN患者的25-(OH)VD3水平和年龄、BMI、病程、FBG、TG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年龄、BMI、病程、FBG、TG为影响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且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十堰市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保健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及县级(包括竹山县及郧西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0~6岁)749名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测量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的水平,同时由监护人填写调查问卷,将研究结果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9名婴幼儿25-OH-VitD水平为(36.27±9.09)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比率分别为22.16%、19.3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父亲文化程度间的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同居住地、6月龄内喂养情况、孕期妈妈是否口服维生素D、不同母亲文化程度、每日户外日照时间及婴幼儿是否额外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间的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农村、纯母乳喂养、户外日照时间<2 h及未补充维生素D是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十堰市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出生后28 d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早产儿中,28 d后BPD组45例,其中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非BPD组75例,BPD发生率为37.50%;轻度组血清25(OH)D[(82.36±10.09)nmol/L]、DBP[(396.74±22.46)μg/ml]显著高于中度组[(73.29±11.46)nmol/L,(378.42±19.69)μg/ml]和重度组[(69.38±12.05)nmol/L,(368.53±20.0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血清25(OH)D、DBP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CPAP时间、新生儿并发症、25(OH)D及DBP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D补充对胎龄≤34周早产儿出院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为早产儿生后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生的胎龄≤34周早产儿67例,在完全肠内喂养后开始口服维生素D,并随机分为维生素D低剂量组(n=32)和高剂量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比例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剂量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t=2.872、χ2=4.189,P<0.05),但高剂量组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仍为28.6%。结论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给予补充维生素D 800 U/d可明显改善患儿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但对于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低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郑州中原区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分析影响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中原区小学的10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量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儿童中,血清25(OH)D水平的平均值为(70.15±8.96)nmol/L,其中维生素D不足占比最高,为56.20%,其次是维生素D充足,占比为30.30%,维生素D缺乏占比最低,为13.50%;6~9岁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10~12岁儿童,且6~9岁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98%)显著少于10~12岁儿童(7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童,且男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82%)显著少于女童(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儿童,正常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肥胖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日照辐射、饮食均是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中原区小学部分儿童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关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加强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感染性疾病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早产儿2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60例感染性疾病早产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0例)、低剂量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三组。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低剂量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400 IU/d的维生素D,高剂量组口服800 IU/d的维生素D。比较三组早产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的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的血清25-(OH)D3水平为(51.52±9.15)nmol/L,高于低剂量组的(44.21±9.08)nmol/L和对照组的(24.15±6.42)nmol/L,低剂量组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22.16±4.28)ng/L、(2.42±1.54)μg/L、(6.35±1.26)mg/L,低剂量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26.47±3.93)ng/L、(3.25±1.03)μg/L、(8.42±1.3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0.15±4.24)ng/L、(4.12±1.27)μg/L、(12.03±1.25)mg/L,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CD_3~+、CD_4~+水平分别为(72.36±4.11)%、(41.02±2.64)%,低剂量组CD_3~+、CD_4~+水平分别为(68.52±3.93)%、(38.45±2.51)%,均高于对照组的(63.01±3.76)%、(36.87±2.23)%,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早期口服800 IU/d的维生素D可有效提升感染性疾病早产儿血清25-(OH)D3水平,改善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