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6例SPN患者,均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CT图像特征,并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计算可测层面的SPN平均灌注值。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进行SPN的良、恶性分组。结果恶性结节的BV、BF和PS值分别为(4.63±1.52)mL/100g、(98.36±48.25)mL/(100g·min)和(17.23±7.65)mL/(100g·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病例值(2.28±1.76)mL/100g、(46.33±30.23)mL/(100g·min)和(7.42±7.28)mL/(100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MTT值分别为(5.13±2.52)s、(6.16±4.8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86%;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68%、64%、77%。BV+PS及BF+PS联合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均为82%,较应用单个指标的特异性增高。结论采用双源CT容积灌注技术诊断和鉴别SPN可提高检出率,可为早期确诊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低剂量CT(LDCT)筛查技术对于体检健康管理中心的肺癌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2018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肺癌高危人员1 5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CT检测技术,而观察组则采用LDCT技术进行筛查,对两组受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技术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肺结节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秀(590例)、良好(13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象的肺部结节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检出≤5 mm直径的肺结节(47例)、5~10 mm直径的肺结节(43例)、> 10 mm直径的肺结节(62例)均多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节检出率(20.27%)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象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1.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单次扫描的平均CT剂量指数(CTDI)(0.75±0.31)mSv、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5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通过病理证实的67例孤立肺结节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恶性结节54例作为肺癌组,良性结节13例作为良性组。2组均采用Siemens双源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扫描仪,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70 mg I/ml)60 ml,以双头泵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套管针注射,速率6 ml/s,数据采集持续时间为50 s。原始数据传入Siemens工作站,应用BODY PCT软件的肺部肿瘤模式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生成灌注参数图,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组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值都明显高于良性组,BF、BV和PS在良性组与肺癌组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分别为P=0.013、P=0.017、P=0.009)。如果联合BF、BV及PS做诊断试验,以BF、BV和PS分别大于或等于55 ml/100 ml/min、45 ml/100 ml和32 ml/100 ml/min作为诊断标准,则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到98.3%和95.7%。结论:多层螺旋CT肺结节的灌注可以用于肺部良恶性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且有较高特异度及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在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统计8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5例患者化疗前后MSCT灌注参数[包括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增强峰值(PH)、血流量(BF)、血容量(BV)]。将患者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两组的MSCT灌注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灌注参数对化疗有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新辅助化疗治疗8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化疗前后,患者的PS、MTT、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的BF、BV均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的PS、MTT、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BF、BV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BF、BV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为0.85...  相似文献   

5.
MSCT灌注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振  席焕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190-1193
目的:通过应用MSCT灌注成像获得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灌注参数的分析评价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法:18例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其中良性病变5例,乳腺癌13例,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肿块灌注参数。结果:乳腺癌组BF、BV和PS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BF、BV和PS均值,两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BF、BV和PS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组BF、BV和PS均值,与乳腺癌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获得反映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定量参数,反映乳腺病变的血液灌注特点,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直径<3 cm肺磨玻璃结节(GGN)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65例GGN患者(68个结节,直径均<3 cm)进行研究,采取肺窗重建(肺窗组)及纵隔窗重建(纵隔窗组),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效能。结果 68个结节中良性28个,恶性40个;纵隔窗组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高于肺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GGN的CT征象、实性成分和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纵隔窗重建诊断直径<3 cm的GGN结果更精准,并可借助CT征象分析病理学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容积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至2012年12月期间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结节患者5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两组病例均选用16层螺旋CT容积灌注模式扫描,测定肺内病灶有效层面的平扫CT值、强化值、血流量(BF)、血容积(BV)、结节-动脉增强值之比(S/A)、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透通性(Ps)和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灌注定量参数之间差异和TDC图特点。结果:肺部恶性结节的强化值、S/A比值、BF、BV和PS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变平扫CT值和MTT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平均TDC形态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良性结节的TDC呈略低平曲线,各时间点的CT值变化不大,而恶性结节的TDC呈较陡峭快速上升支,达到峰值后持续缓慢下降。结论:MSCT容积灌注成像提供了较全面的肺部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参数信息,对肺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袁宗旭 《医疗装备》2018,(19):28-30
目的观察分析接诊的100例胸部小于3 cm结节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其目的在于提高胸部结节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100例胸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其中37例行增强扫描。将良性结节患者纳入对照组,恶性结节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CT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外带、肺中带、肺内带中,肺中带恶性结节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结节直径≤1 cm的检出例数最多,直径≤3 cm相对较少,结节直径越大恶性率最高(P<0.05);试验组血管集束征、磨玻璃样(GGO)/混合GGO征、空泡及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钙化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综合性分析胸部结节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的大小、位置、内部CT影像学特征,能够明显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GG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肺部检查后确诊为GGN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肺部结节检出率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检出比例。结果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GG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早期诊断出GGN,可为早期肺部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判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在体检良恶性肺结节筛查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体检时发现肺结节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肺结节患者纳入良性组(n=53),将恶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恶性组(n=65)。采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肺结节进行分级评估,比较2组患者CT征象及肺结节分级系统评估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结节直径、密度类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空泡征、宝石征、肿瘤血管征、毛刺征等恶性征象的发生率均低于恶性组(P<0.05);而良性组患者病灶周围有卫星征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组(P<0.05)。〖JP2〗2组患者肺结节分级系统评估结果比较发现,良性组患者肺结节等级评估结果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良恶性肺结节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95% CI为0.733~0.881,敏感度为64.15%,特异度为93.85%,截断值为≥Ⅱ级。结论 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可较好地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对临床中肺结节的鉴别及恶性结节危险度的分级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肝内小结节性病灶行CT灌注检查,所有病灶直径≤3 cm,其中原发性小肝癌患者26例,肝硬化结节患者20例.采用肝脏灌注软件读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及肝动脉分数(HAF)等参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26例小肝癌病灶BF、BV及HAF分别为(352.45±109.78) ml/(100 ml·min)、(32.26±14.57)ml/L、0.49±0.13,20例肝硬化结节BF、BV及HAF分别为(151.12±56.12)ml/(100ml· min)、(17.54±5.10) ml/L、0.22±0.08,小肝癌病灶区域内的BF、BV及HAF值均较肝硬化结节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PS、MTT及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BF、BV及HAF灌注指标可为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0例病理证实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良性与恶性结节形态、边缘、内部特征、邻近结构征象和结节类型。结果:恶性组圆形/类圆形、分叶征、气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混合磨玻璃结节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多排螺旋CT对GGN的影像学征象与病灶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能对GGN的良恶性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4月~2022年10月。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对比不同剂量下螺旋CT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剂量螺旋CT扫查出的肺结节数量与直径等指标结果相当,差异不明显。与低剂量扫查相比,常规剂量扫查出的微小结节与小结节数量更多,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关于大结节的扫查结果相同。关于征象的检出情况,2种剂量在毛刺、分叶、钙化、空洞方面的检出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充气征与胸膜粘连的检出情况,两种剂量结果一致。对比辐射剂量,低剂量组为(6.3±1.6)mGy,常规剂量组为(9.5±1.9)mGy,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螺旋CT诊断肺结节时可选择低剂量,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查差异不大,而且对患者的伤害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SPN)良性或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2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恶性82例,良性138例。观察组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感兴趣体积法(VOI)等三维重建术测定和评价孤立性肺小结节CT形态学特征。并将常规的胸部CT方法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的SPN征象检出情况、5分值法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以及误诊率。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良性和恶性SPN的毛刺率检出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和恶性分叶检出率以及血管集束征检出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误诊数诊断率明显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良性或恶性诊断中的准确率高,可多层面和多方位显示肺结节的征象,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效果,具备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5.
郑刚  王新波  李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53-2753
目的 探讨分析CT对脑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脑肿瘤患者25例(观察组),良性脑肿瘤患者2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 观察组各项灌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的BV、P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BF、M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对脑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脑肿瘤的血液动力学情况,能够有效的鉴别诊断恶性脑肿瘤和良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对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110例,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均进行1.25、2.50 mm层厚重建,依据扫描结节的直径将患者分为A组(直径5 mm)、B组(直径5~10 mm)之间和C组(直径10 mm)。比较患者扫描图像在1.25、2.50 mm层厚重建下肺部结节的扫描数量、边界清晰度及边缘症差异。结果 A、B、C三组图像在1.25、2.50 mm重建层厚下肺结节的边界清晰度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扫描图像在1.25、2.50 mm层厚重建下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肺结节CT征象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肺小结节进行检测,可有效的确诊患者的结节性质,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胃癌病理分级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分为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胃癌病理分级的术前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BV、M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化组的BF、PS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PS对胃癌病理分级均具有显著的术前预测价值(AUC>0.7,P<0.05)。结论胃癌患者病理分级增加伴随BF与PS升高,临床应用腹部CT增强扫描检测BF、PS可评估其术前病理分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对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 m A CT常规剂量)和观察组(30 m A低剂量CT),各40例。对比两组结节检出率、CT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对比及对直径≤5 mm结节诊断的评价等。结果接受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肺结节扫描数量、直径大小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症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测量肺结节直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74.55%vs 84.62%)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在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间(72.73%vs 86.54%; 94.55%vs 98.0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虽略低,但大部分临床诊断价值均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相当,且对人体损伤程度更小,更适合作为临床筛查、诊断肺结节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熊力 《现代养生》2023,(21):1622-16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