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报道自2005年来在19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发现的7例t(8;21)(q22;q22)M2亚型中cCD79a异常表达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t(8;21)(q22;q22)M2伴cCD79a异常表达的双表型AML患儿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特征,取同期诊断的20例t(8;21)的AML-M2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83例t(8;21)(q22;q22)AML-M2患儿占同期连续190例AML患儿的43.7%,其中有7例伴有cCD79a异常表达,占8.4%。伴有cCD79a异常表达的t(8;21)(q22;q22)的AML-M2患儿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均显示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分类中原始细胞均显著增多;免疫表型均为髓系伴B淋系表达;CD34为高表达阳性;均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且常伴有染色体复杂易位或缺失等改变;融合基因AML1/ETO检测均为阳性;临床治疗对兼顾髓系和淋系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结论 t(8;21)M2是儿童AML中的最常见类型,易伴有B淋巴细胞表型共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MPO/cCD79α/cCD3/CIM5抗体组合在胞膜交叉系列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69例成人初发AL患者中胞膜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的60例患者加做胞质抗体组合cMPO/cCD79α/cCD3/CD45。结果269例AL患者中有54例(20.1%)加做胞质抗原组合后仅出现一种胞质抗原表达而诊断为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白血病,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白血病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B—ALL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比例分别为28.6%、43.6%及13.4%。CD7、CD19、CD5和CD20在交叉系列抗原表达AML中的出现频率依次为65.4%、15.4%、11.5%和7.7%;CD13、CD33、CDl5在交叉系列抗原表达ALL中的出现频率依次为89.3%、21.4%、3.6%;6例(2.3%)患者出现二系胞质抗原表达,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其中T/B型2例、B/M(B/髓系)型4例。结论胞质抗体具有系列特异性,四色组合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技术能提供快速多参数的分析数据。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对异常细胞免疫分型时应以CD45/SSC设门和正常细胞作内部参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技术联合检测伴有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并探讨其特征及诊断意义。取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新鲜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双色双融合AML/ETO探针及全染色体涂染(CP)探针检测有丝分裂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并与常规R显带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巢式RT—PCR检测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果表明:病例1原始粒细胞伴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例2符合以异常中幼粒细胞增高为主的AML—M2b;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证实两例患者均存在t(2;21;8)(p12;q22;q22)复杂核型;AMLL/ETO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免疫表型显示CD34和HLA—DR共表达,伴CD19和cD56表达。结论:应用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MICM)联合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准确诊断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AML的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主要探讨具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伴随的染色体异常。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检测和分析47例具有t(8;21)的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47例t(8;21)-AML中21例(44.68%)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55.32%)为单纯t(8;21)染色体改变。多参数流式检测结果提示:t(8;21)-AML患者干/祖细胞标记CD34、CD117和HLA-DR阳性率分别为87.2%、97.9%和95.7%,髓系标记CD13和CD33阳性率分别为93.6%和87.2%,T淋巴系标记CD2、CD3、CD5和CD7未见表达,B淋巴系标记CD19阳性率为66.0%,显著高于其他B淋巴系标记CD20和CD22,同时NK细胞标记CD56阳性率亦高达66.7%。结论: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t(8;21)-AML发现该亚型AML具有较为特异性的免疫表型特征:干祖细胞标志(CD34、CD117和HLA-DR)表达较高,并且B淋系标志CD19和NK细胞标志CD56表达明显较高,提示联合CD34/CD19/CD56检测可以成为预测AML可能具有t(8;21)(q22;q22)的染色体改变准确而快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浆抗原的方法及其在免疫分型中的意义,采用三色或四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56例患17种膜抗原表达,并采用4种透膜剂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胞浆(c)CD3,CD22,CD79a,CD13,CD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结果显示,用FACS透膜液处理细胞后,胞浆抗原的阳性百分比最高,而细胞的光散射(SSC)及CD45的荧光强度不变。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16例MPO阳性;4例T-ALL患,虽然膜cCD3阴性,而胞浆cCD3均为阳性;13例B-ALL患中,9例cCD22阳性。对5例B-ALL检测了cCD79a,结果全部阳性。38例急性白血病(AL)患中,18例表达1个系列以上的膜标记;在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中,8例表达CD7;17例ALL中,7例CD13阳性。经胞浆抗原检测后,只有2例分别符合双表型和混合型AL特点,提示cCD3,cCD22,cCD79a和cMPO为系列特异性标志,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或双克隆AL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6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选择6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抗原表达规律。结果①FAB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率为92.5%(62/67)。②B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CDl9敏感性最高,HLA-DR、cCD79a特异性强。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cCD3、CD7敏感性最高,cCD3特异性强。③急性髓细胞自血病(AML)中CD117、CDl3、CD33敏感性高,CDll7、cMPO的髓系特异性强。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占50.0%,主要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33、CDl3。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Ly^+-AML)占35.0%,主要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7。结论①免疫学分型弥补了FAB分型的不足,更能反映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②儿童降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是CDl9、HLA-DR、cCD79a,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是cCD3、CD7。My^+-ALL主要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33、CDl3。③儿童AM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为CDll7、CDl3、CD33,而CDll7的髓系特异性优于CDl3、CD33,是鉴别ALL、AML的重要标志,Ly^+-AML主要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7。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本组病例研究,提高对WHO分型诊断标准的认识。方法:选择2004-2005年在我院确诊的30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形态学、免疫表型、融合基因等检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按WHO分型诊断标准有14例原始细胞在20%~30%之间的患者被确诊为AML。免疫表型在髓系白血病中MPO、CD13、CD33表达最强,分别为96.77%、94.67%、91.53%。对M0的诊断有特异性,CD34、CD33达99%以上。融合基因检测:AML-M2b中90%以上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提示t(8;21)(q22;q22)易位。AML-M3中89.28%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提示t(15;17)(q22;q12)易位。AML-M4EO中85%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提示inv(16)(p13;q22)。结论:WHO分型标准综合了传统的形态学分型,加入免疫学,融合基因等检测技术,结合临床特点等信息对AML进行分型,提高了对AML的诊断符合率。与FAB相比,更具有完全性、合理性、科学性,是AML分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曾帆  刘云  周鹏  谢雪  常红 《华西医学》2010,(11):2004-2006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t(8;21)AML的认识。方法 2010年5月收治1例t(8;21)AM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因乏力、皮下瘀斑入院,查体发现患者有胸骨压痛,脾肋下3cm触及,血常规:白细胞80.37×10^9/L,异常细胞23%,取患者骨髓液行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及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患者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b),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t(8;21)(q22;q22)。结论 t(8;21)AML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诊断时需寻找疾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分层,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t(8;21)易位是和M2b 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造血和淋巴系统疾病最新分型,建议只要检出t(8;21)(q22;q22)以及AML1/ETO 融合基因的AML,就可纳入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1].本次研究发现t(8;21)的病例37 例,现将这些病例的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CML AML变伴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和bcr/abl基因重排,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der(3)和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1、AML1-MDS1、AML1-EAP及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AML1-MDS1、AML1-EAP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HEL细胞系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t(3;21)(q26;q22)导致形成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CML急性变伴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2例伴有性染色体丢失的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形态学,采用RHG显带、一组单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其染色体、免疫分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有CD13、CD33表达抗原;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检出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性染色体丢失是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常见的附加异常,主要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比对研究。方法对1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11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 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88例(占46.3%),急性淋系白血病88例(占46.3%),未分化白血病3例(占1.6%),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1例(占5.8%),其中髓系与B系共表达的抗原7例(占3.7%),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和CD10表达量较高;髓系与T系共表达的抗原3例(占1.6%),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抗原CD5和CD7表达量较高;髓系、B系与T系均表达的抗原1例(占0.5%)。此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高表达CD34胞膜抗原(占8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发病率较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有特异性,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AML1-ETO和伴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特点及预后基因表达,以及形态对此类白血病的提示作用。方法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PCR检测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G显带法观察染色体核型,一代测序毛细管电泳法方法检测髓系预后基因。结果伴AML1-ETO阳性的患者6例(37.5%)以原始粒细胞增多为主,8例(50%)以核浆发育不平衡的异常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2例(12.5%)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伴CBFβ-MYH11阳性6例(85%)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原始粒细胞及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为主,1例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增生,未见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论AML1-ETO和CBFβ-MYH11阳性形态发现率分别为87.5%和86%,提示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t(6;21;8)(p22;q22;q22)复杂易位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短期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双色双融合AML1/ETO探针进行丝裂间期及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信号;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综合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例患者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均存在t(6;21;8)(p22;q22;q22),间期和中期FISH证实了核型结果;RT-PCR检测到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尽管2例患者均诊断为AML-M2,但二者的免疫表型和治疗反应不同.结论t(6;21;8)(p22;q22;q22)是一种少见的t(8;21)(q22;q22)的复杂变异易位,还需要更多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特征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莫扬  李智山 《检验医学》2012,27(6):431-43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以CD45/侧向角散射(SSC)设门,对89例A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系列分化抗原总表达率及阳性表达患者的阳性细胞比例为CD13(96.7%,68.6%±22.7%)、CD33(95.0%,72.6%±23.5%)、髓过氧化物酶(cMPO)(90.0%,57.5%±26.9%)、CD117(73.3%,33.7%±14.4%);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系列分化抗原总表达率及阳性表达患者的阳性细胞比例为cCD79a(96.2%,69.8%±22.1%)、CD19(96.2%,67.4%±23.2%)、CD10(53.8%,66.7%±15.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系列分化抗原总表达率及阳性表达患者的阳性细胞比例为cCD3(100.0%,53.6%±18.9%)、CD7(66.7%,92.0%±0.5%)。结论 AL各亚型间系列分化抗原总表达率及阳性表达患者的阳性细胞比例存在差异,可作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