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糖酸锑钠不同疗程治疗黑热病复发病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酸锑钠不同疗程治疗黑热病复发病例的效果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623000)谢孝泉,江霖,白红秀,何莉四川省汶川县卫生局蒋术侠黑热病复发病例治疗较困难,笔者用葡萄糖酸锑钠不同疗程治疗24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治疗对象为1987~1991... 相似文献
2.
许永湘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3)
利什曼原虫埃塞俄比亚株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经五价锑的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效果不显。作者在肯尼亚治疗3例由埃塞俄比亚株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年龄18~23岁,病人于前额或鼻上端有2.5×5cm的硬块,多结节损害、边缘界限明显,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许多含有利什曼小体的巨噬细胞浸润,皮肤涂片和培养检查均阳性。用18~20mgSb/kg的葡萄糖酸锑钠静脉注射,每日两次共30天,对所有病人的效应都良好。皮肤组织涂片和培养14~27天均未查见原虫,损 相似文献
3.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4)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PKDL)在印度和苏丹等国家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颇为常见,并且是当地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传染源。PKDL在我国的发病人数虽然不多,但近年来在西部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仍有出现。由于PKDL患者的皮肤结节酷似瘤型麻风,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PKD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PKDL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鉴别要点作了介绍。希望能对从事利什曼病和皮肤病的科研和防治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鲍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5,(4)
在埃塞俄比亚山区,由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有两种临床类型:局限型皮肤利什曼病和弥漫型皮肤利什曼病(DCL)。后者呈结节样,原虫数量多,呈慢性,对锑剂极不敏感。来源于Streptomyceschrestomyceticus的Aminosidine有杀利什曼原虫的作用,其结构虽与巴龙霉素(Paro-momycin)一样,但后者却为Streptomyces的 相似文献
5.
6.
言慧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2,(2)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五价锑化合物。目前非洲使用的主要是英国Glaxo Wellcome公司生产的葡萄糖酸锑钠(商品名称为pentostam),每个病例治疗费用平均需200美元,费用较高,政府和病人均难以负担;且产品产量有限,有时供不应求,批间质量不够稳定。而由Althert David公司生产的非专利葡萄糖酸锑钠(gneric SSG)价格仅为pentostam的1/14,如果该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到证实,并且能严格进行药品质量控制,非洲国家将可以负担黑热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鲍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6,(2)
一般认为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KDL)是黑热病的并发病,常在面部等处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结节。本文报告对苏丹东部一村庄的黑热病及PKDL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进行调查的结果。 病人均为苏丹东部与埃塞俄比亚邻界的一个有1430人口的村庄的居民。1991— 相似文献
8.
9.
周季香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1)
1977年,当黑热病在比哈尔北部流行时发病率是惊人的,而葡萄糖酸锑钠(SAG)是治疗该病的唯一特效药。目前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且已在该病流行区域实施的疗法为成人10~20gSAG为一疗程(20mg/kg体重/日,连续20日),幼儿参照此量酌减。如果患者对此剂量无反应则进入增加剂量的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使用葡萄糖酸锑钠长疗程治疗1例利什曼原虫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观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患者1990年在四川省九寨沟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工作。1992年末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对症治疗无效,脾脏持续肿大,并出现严重贫血、消瘦。1994年经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诊断为内脏利什曼病,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6 d,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缓解。2010年8月,患者发现左上腹有包块,伴腹胀,再次行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再次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6 d,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缓解。住院期间初筛HIV抗体阳性,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确认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仅为42个/μl,诊断为艾滋病(AIDS)。2011年7月,患者开始接受抗HIV常规治疗[拉米夫定(3TC)300 mg/d+齐多夫定(AZT)600 mg/d+依非韦伦(EFV)600 mg/d],治疗2个月后出现严重贫血,将AZT更换为替诺福韦(TDF)300 mg/d,长期服用3TC+TDF+EFV。2012年7月25日患者因腹胀2年入住本院,入院时呈重度贫血貌,肝脏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脾脏下缘位于脐下7 cm,右缘位于前正中线右侧2 cm。骨髓涂片镜检查见利什曼原虫。继续给予抗HIV治疗(3TC+TDF+EFV),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锑钠静脉滴注治疗内脏利什曼原虫感染[第1个疗程:先后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4 d,1 200 mg/d×4 d)治疗,肝脾开始缩小后,改为隔天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次×22次)]。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给予1个疗程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五价锑600 mg/次×18次)。3个疗程共计给予五价锑42 g治疗。2017年4月(抗利什曼原虫治疗结束后50个月)复诊,骨髓涂片检查未见利什曼原虫,CD4~+T淋巴细胞为249个/μl,HIV-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对内脏利什曼原虫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锑钠长疗程及抗HIV治疗,内脏利什曼感染获得治愈,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许永湘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1)
在印度70年代开始流行黑热病的比哈尔邦,有30%的病人对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无效,这样高的无效可能是由于使用传统的10mg锑/kg/d,6~10天的疗程所用的药量不足所致。作者对4例经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无效的病人,给予该药30mg/kg/d,每天3次,间隔8小时进行治疗,结果有3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无反应。死亡的3例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T波倒置。上述病人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 相似文献
12.
马杏宝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3)
本文报道了肯尼亚2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对葡萄糖酸锑钠的治疗不敏感。病人曾经葡萄糖酸锑钠或其他抗利什曼原虫药治疗,从其脾穿刺取得的6个原虫标本接种于含 相似文献
13.
孟加拉黑热病和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文菊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6,(4)
自1824年在孟加拉报告第一例黑热病以来,40年代和50年代该病即相继被认为是东孟加拉和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的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60年代初期由于抗疟规划中广泛应用DDT,使此病在孟加拉几近消失,但现在又重新出现并扩散。据估计,每年新病例数在1.5万以上。在孟加拉,杜氏利什曼原虫被认为是黑热病和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但从未进行分类和鉴别。本文首次报告了用同工酶鉴定孟加拉分离的利什曼原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舒衡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2)
印度的黑热病属人源性。很久以来,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KDL)被认为是潜在的保虫者。印度的黑热病基本消灭了20年,但1970~1971年在比哈尔邦发生暴发流行,1980年又在西孟加拉邦两个相距500km的疫点发现了该病。两个疫点中,一个与比哈尔邦相邻,传播的来源是因该邦的居民移居而输入;另一个疫点的居民则与其它疫区无交往。经对该村逐户调查,发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管立人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5,(3)
一、保虫宿主和传播内脏利什曼病感染宿主的范围较其它类型利什曼病单纯。野犬、家犬和人本身以及啮齿动物都可成为宿主和感染的保虫宿主。因此,最好是在生物学基础上来改虑黑热病,可把它分成以犬为保虫宿主的内脏利什曼病,以人为保虫宿主的内脏利什曼病和可能以啮齿动物为保虫宿主的非洲黑热病。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4)
杜氏利什曼病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及高球蛋白血症,如不治疗,常可导致病人死亡。鉴于当前所采用的五价锑化合物如葡萄糖酸锑有一定毒性,且疗程较长,在流行区内不易推广。本文拟用 相似文献
17.
戴薇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3)
常见同时感染几种寄生虫。许多化疗药物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杀灭某种寄生虫的同时,可影响另一种伴发的寄生虫生长,作者据此应用单独或合并感染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和约氏疟原虫的BALB/c小鼠为模型,用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或T-抑制细胞抑制剂甲氰咪胍治疗,以评价其对两种寄生虫(单独和并存)生长的影响。用八周龄小鼠经右后足垫皮下感染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亚马孙亚种Walter Reed株227无鞭毛体1×10~6个。每周用游标卡尺测量双后足垫直径(mm),以感染足数值减去未感染足数值,确定病灶大小,以此来判断 相似文献
18.
利什曼原虫体内的嘌呤代谢与人不同。在前者,某些嘌呤类似物被胺化为腺苷核苷酸类似物而掺入RNA中。在此过程中,蛋白质合成被阻断。因此利用这一代谢差别,螵呤类似物可以治疗利什曼病。110例未接受过治疗的皮肤利什曼病病人,均经涂片、培养或活检查到原虫,并经同工酶鉴定为巴拿马利什曼原虫。其中除两例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3)
曾有报道痢特灵是一种高效的抗人体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虫的药物,并建议临床试验。在体外它比硝呋噻氧(nifurtimox)的效力大6倍。作者应用痢特灵在以巴西利什曼巴西亚种为主的地区治疗了8例皮肤利什曼病人,每日口服总剂量为8mg/kg,疗程10天,在一个月内重复一个疗程,病人无好转再予甲葡胺锑酸盐(glucontime)治疗。结果如 相似文献
20.
许永湘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1)
继Pearson等发现酚噻嗪类(phenothiazines)对杜氏利什曼鞭毛体和前鞭毛体在体外有杀虫作用之后,本文作者用氯丙嗪油膏进行了治疗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L.aethiopica)引起的弥漫性皮肤利什曼病的临床观察。2%氯丙嗪油膏是用1g氯丙嗪和50g25%的甲基水杨酸凡士林混合制成,每天敷药3次,疗程一个月。 3例弥漫性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在门诊经一个疗程的氯丙嗪油膏治疗后,临床炎症消失,皮肤损害消退,涂片检查阴性。氯丙嗪常见的副作用是光敏性。作者认为,局部敷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