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敏 《当代医学》2008,(12):107-108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神经毒副反应在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的有效预防,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按随机指定方法将收治的 200 例病人分为两组.A 组100例,为对照组,应用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B组100例,为实验组,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滴注奥沙利铂.结果 A组病人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7%,B组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经x2检验,P=0.024,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6%和液体渗漏的发生事为22%, B组未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学习漏的现象,经x2检验,P=0.043,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效的预防了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副反应,降低了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发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00-100,103
目的对比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剂型与奥沙利铂粉针剂型之间神经、消化及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对比146例分别应用含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剂型或奥沙利铂粉针剂型方案联合化疗病人的消化系、血液及神经毒性,观察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剂型与奥沙利铂粉针剂型的神经、消化及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剂型与奥沙利铂粉针剂型临床毒副反应相当,而且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剂型不需要配药,直接滴注,使用方便,并且减少了配药环节可能引起的污染,尤其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例非肿瘤患者,但需用静脉内营养,选用CVC管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以进行围术期输液及静脉内营养。结果:116例一次性右锁骨下静脉插管成功,3例首次插管失败改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后成功,1例左右锁骨下穿刺失败,为鼻咽癌患者,因头颈部多次电疗组织粘连所致,后改用股静脉穿刺输液。留管时间为7~22 d,有2例患者置管后分别在第7天及第9天出现发热,为鉴别发热原因,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剪下管端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无菌生长。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可达到中心静脉输液的目的,置管患者痛苦小、安全、方便,留管时间长,用途广泛,对大量输液及静脉内营养、抢救患者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技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消化道急性大出血、休克、肿瘤晚期等危重患者,浅静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延误抢救时机。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危重患者抢救用药的重要通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年娇  席曙桂 《右江医学》2002,30(3):270-270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 ,常因长期输液 ,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 ,使皮肤静脉出现静脉炎 ,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 ,浅静脉受到破坏 ,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能有效地避免了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 ,不易固定 ,易损伤血管 ,输液速度慢以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 ;同时锁骨下静脉血流快 ,化疗时药物迅速被稀释 ,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而且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及时用药、抽血检验等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 12 1例肿瘤病人化疗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收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中,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实验组227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209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7.7%,总穿刺成功率为99.1%;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80.4%,总穿刺成功率为88.5%。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1%,对照组为21.5%,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留置时间、血流量、KT/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充分认识到术者掌握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减少了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活动方便,不影响日常活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导管的护理及穿刺部位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导管脱出、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化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02例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针对在置管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97%;导管留置时间为7—122天;无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结论: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简便,为静脉化疗患者提供了输液的保证,减轻了因反复浅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优越性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留置时间为3~122d(平均54.13d)、48例中42例未发生导管堵塞、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心力衰竭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均穿刺成功,留管时间7-30天,分别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液给药和抽血等。其中除1例因管腔堵塞拔除外,无其它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3例死亡,其余痊愈或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81%。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刘景利  邢巨影 《吉林医学》2009,30(10):925-92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贺聿国  张春天 《广东医学》2007,28(2):328-328
临床上常常遇到许多患者需要进行紧急血液透析,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等.在进行紧急血液透析时,需要良好的血流通道才能满足血液流量的需要,本文作者采用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紧急血液透析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应用,改进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128例ASA为2~5级的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72)采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56)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定位标志明确性、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用时、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用时、置管困难率、穿刺失败率、穿刺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定位标志明确性(93.1%)和首次穿刺成功率(90.3%)显著高于对照组(67.9%和71.4%,P<0.01);前者首次穿刺成功用时(6.8±3.2)min和穿刺成功用时(9.5±3.6)min显著短于对后者[(10.7±3.5)min和(12.8±4.1)min,P<0.01)]。实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2%)高于对照组(92.9%,P<0.05);置管困难、穿刺失败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穿刺并发症3例次少于对照组5例次(P<0.05)。结论:三角肌前缘定位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精确度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但在治疗中常因化疗药物刺激使静脉发红、疼痛、硬化甚至闭塞,导致静脉管道建立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我们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对正常静脉管道难以建立的患者,给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危重病人及肿瘤晚期衰竭患者,需长期输液而又因静脉原因不能完成输液,达不到静脉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患者。方法患者平卧,头偏向对侧,肩背部垫一小枕,局部消毒,局麻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用穿刺针沿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上1cm处,边进边抽回血,见血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皮,用置管沿导丝缓缓置入静脉,退出导丝,局部缝合固定。结果22例危重病人及晚期肿瘤衰竭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期,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肿瘤内科病人经常需要经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晚期瘤病人常有营养不良,需输注营养液和液体,多次静脉穿刺后,使末梢静脉穿刺越来越不易操作,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给病人造成痛苦,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办法,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的操作,不发生静脉炎,患肢体可以自由活动,并可下床,减少了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需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据统计,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72—96h发生静脉炎者高达81.82%,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若化疗药物不慎外漏还可引起局部皮肤、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