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耘  周伟  张喆 《广东医学》2004,25(4):402-403
目的 探讨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UB)水平与足月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各波及波间潜伏期长短的关系。方法  138例黄疸足月新生儿按血清UB水平分为 4组 :A组 (UB <171 0 μmol/L) 31例 ,B组 (UB171 0~ 2 5 6 5 μmol/L) 4 0例 ,C组 (UB 2 5 6 5~ 342 0 μmol/L) 35例 ,D组 (UB≥ 342 0 μmol/L) 32例。比较各组新生儿BAEP的Ⅰ ,Ⅲ ,Ⅴ波潜伏期 (PL)及波间潜伏期 (IPL)的大小。并分析高UB新生儿 (C组与D组 )治疗后血清UB降至 85 5 μmol/L 以下时BAEP值的变化。结果 A ,B ,C ,D各组随着血清UB水平的增高 ,患儿BAEPⅢ、Ⅴ波潜伏期 ,Ⅰ~Ⅲ ,Ⅲ~Ⅴ ,Ⅰ~Ⅴ波间潜伏期明显延长 (P <0 0 5 ) ;高UB(C组和D组 )患儿治疗后 ,血清UB水平显著降低 ,患儿BAEP值Ⅲ、Ⅴ波潜伏期 ,Ⅰ~Ⅲ ,Ⅲ~Ⅴ ,Ⅰ~Ⅴ波间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 0 1)。D组中 3例治疗前BAEP各波未分化者 ,经治疗血清总胆红素及UB水平降至 5 0 μmol/L 以下后 ,BAEP值仍无明显改变。结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UB水平与其BAEP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UB越高 ,对BAEP的影响一般也越大。及时有效的干预使血清UB水平迅速降低 ,可使大多数患儿的BAEP得到改善 ,但也有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短期内BAEP无明显改善 ,需密切追踪随访 ,采取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及时有效地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思密达口服。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 (5 2 .1± 2 6 .2 )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9.0 ± 2 2 .1) μmol/L(P <0 .0 1)。结论 思密达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 ,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生理性黄疸组19例,病理性黄疸组79例,对照组36例,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36例对照组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为(7.23±2.98)μmol/L,79例病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36.75±29.56)μmol/L,19例生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7.48±7.25)μmol/L,病理性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BA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对于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血清胆汁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性及病理性黄疸时胆汁淤积情况。方法  用酶法比色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母乳性黄疸组 2 8例 ,病理性黄疸组 88例 (早产因素组 30例 ,围产因素组 30例 ,感染因素组 2 8例 ) ,对照组 30例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对照组TBA为 (9.30±4 .79) μmol/L ;母乳性黄疸组为 (17.72± 10 .6 8) μmol/L ;病理性黄疸组中 ,早产因素组为 (2 7.71±13.2 3) μmol/L ;围产因素组为 (33.6 6± 17.6 0 ) μmol/L ;感染因素组为 (40 .6 4± 2 5 .5 6 ) 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1。而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TB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以感染因素组最高 ,围产因素组次之 ,早产因素组最低。而母乳因素组TBA均比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病理性黄疸及母乳性黄疸患儿均存在胆汁淤积 ,其程度以感染因素组最重 ,而母乳因素组最轻。测定血TBA诊断胆汁淤积 ,比测定胆红素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与40例健康新儿生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清治疗前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TBA、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BA、TBIL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和引流技术收集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干预前后胆汁,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胆汁酸(TBA)浓度,并与血清中TB、DB、TBA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干预前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分别为(172.1±98.2)μmol/L、(105.6±60.0)μmol/L、(561.2±104.2)μmol/L;干预后12例胆汁TB、DB和TBA分别为(180.2±88.6)μmol/L、(106.8±70.0)μmol/L、(580.3±84.2)μmol/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浓度正常,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和胆汁酸摄取、转运、排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符宝铭  周春浪  欧珊 《医学文选》2003,22(6):842-843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 (B/A)比值水平。方法 测定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 ,计算 B/A比值。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无胆红素脑病组 ,并将其测定结果作比较。无胆红素脑病组又按病因分为溶血、感染、母乳、围产因素组。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男性为 68.9%、女性为 31 .1 % ,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 ;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比较中 ,血清胆红素值和 B/A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无胆红素脑病的各组结果显示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的为溶血组 (40 .9% ) ,血清胆红素值最高的为溶血组 [(2 91 .1± 1 2 0 .6)μmol/L]。结论 检测血清胆红素、B/A,可为早期诊断和合理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血症 ,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1.5 g/d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1、3、5 d测定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5 d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 d时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3 d以及治疗5 d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μmol/L比(20±10)μmol/L],疾病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7±1.8)d比(6.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13/42),研究组为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疾病治愈时间,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3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及胆红素值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非感染因素 15 0例 (39.5 % ) ,其中包括母乳性黄疸78例 ;感染因素 113例 (2 9.7% ) ,包括肺炎、败血症、硬肿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多项因素混合 (感染 +围产因素或其他 5 5例 (14 .5 % ) ;原因不明病例 6 2例 (16 .3% )。 3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血清胆红素 >2 0 4μmol/ L (轻度者 ) 2 4 7例占 6 5 .0 % ,血清胆红素 2 72 μmol/ L~ 342 μmol/ L(中度者 ) 10 6例占 2 7.9% ,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 L(重度者 ) 2 7例占 7.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代谢紊乱常由多种因素所致。本文资料显示非感染因素占首位 ,其次为感染因素 ,多项因素混合和原因不明各占一定比例。非感染因素中母乳性黄疸为主。由非感染因素与感染因素 ,单相因素与多相因素之间胆红素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来看 ,在正常生理性阶段 ,伴有任何高危因素如窒息、感染及围产因素或其他混合因素时均对胆红素代谢过程造成影响 ,且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的机会与程度应该是相似的。所以对缺氧围产不良因素及感染予以重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诊断 ,早期防治 ,对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强力宁治疗组采用强力宁静脉滴注。结果 :强力宁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 (5 0 .17± 2 5. 2 6)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7. 95± 2 1. 5 3 ) μmol/L (P <0 .0 5 )。 结论 :强力宁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 ,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横  黄尤国  余加林 《四川医学》2004,25(12):1338-1339
目的 探讨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危险性。方法 对 40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平均换血量 15 9.13ml/kg ,速度 78.5 6ml/(kg·h) ,换血前后抽送血清总胆红素、血气、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检查。结果 换血前后TB分别为 :43 6.72± 13 7.67( μmol/L)及 189.0± 63 .2 9( 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 5 6.72 % ;换血前后血糖为 5 .12± 2 .2 5 (mmol/L)及 10 .89± 4.62 (mmol/L) ;换血前后血钙为1.2 1± 0 .0 9(mmol/L)及 1.0 1± 0 .12 (mmol/L) ;同时血钾、血镁、血红蛋白换血后也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但对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 ,应慎重选择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CrBll0和血清总胆汁酸∞A)水平变化,与40例健康新儿生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清治疗前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TBA、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A、TBIL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起效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准备两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方案,一套为蓝光+碳酸氢钠,选择以此法治疗患儿44例纳入对照组,选择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5.1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第2日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8)μmol/L、(89±13)μmol/L、(8±1)d低于对照组(193±30)μmol/L、(138±19)μmol/L、(10±2)d,人均下降水平(51±22)μmol/L高于对照组(24±2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助于增进疗效,尽快促血清高胆红素水平转归,减轻靶器官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娜娜 《广西医学》2004,26(7):960-96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转归情况 ,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 ,以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 2 39例血清总胆红素 (TBIL)≥ 2 2 0 6 μmol L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 ,胆红素水平、转归及影响转归的一些因素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以G 6 PD缺陷居首位 (2 9 7% ) ,其它依次为感染因素 (18 4 % )、ABO溶血 (17 2 % )、母乳性黄疸 (8 4 % )、喂养不足 (7 9% )、G 6 PD并ABO溶血 (4 2 % )、少数为CROTCHS感染 (1 7% ) ;TBIL2 2 0 6 μmol L~ 342 μmol L14 8例 ,343μmol L~ 4 2 7 5 μmol L5 1例 ,>4 2 7 5 μmol L4 0例 ,最高达 779 4 μmol L ;大部分病例转归良好 (2 14 2 39) ,发生核黄疸 2 2例 ,其中以G 6 PD缺陷占多数 (14 2 2 ) ,TBIL >4 5 0 μmol L时近 5 0 % (17 35 )发生核黄疸 ,当TBIL >6 0 0 μmol L时近 90 %(7 8)发生核黄疸。 1例入院时TBIL >5 0 0 μmol L无核黄疸症状的病例随访 4个月时诊断为核黄疸后遗症。 结论 本地区高胆病因以G 6 PD缺陷为主 ,合并感染时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易发生核黄疸 ,尽早积极治疗感染是防治G 6 PD缺陷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控制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无核黄疸症状的严重  相似文献   

16.
蒙丹华  阮毅燕  潘新年 《广西医学》2011,33(10):1298-1299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按血清间接胆红素(UCB)水平分为A组(168耳,UCB<342 μmol/L)及B组(182耳,UCB≥342 μmol/L),检测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比较两组Ⅴ波反应阈及BAEP结果.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方法 确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7例,分为两组:G6PD缺陷症组37例,G6PD正常组4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双面蓝光光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血红蛋白和治疗后TSB、血红蛋白、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前TSB分别为(278.43±15.26) μmol/L和(276.68±12.15) 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65.58+10.90) g/L和(160.95±9.76) g/L (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后TSB分别为(168.70±9.79) μmol/L和(162.68±12.09) μmol/L (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50.59±7.82) g/L和(153.63±7.80) 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总光疗时间分别为(65.51 ±16.87)h和(45.00±12.67)h (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7.22±1.60)d和(5.58±1.45)d (P<0.01).结论 G6PD缺陷症新生儿虽无明显溶血发生,但G6PD缺乏也会延缓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增加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换血前后常见血液指标、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换血前[(205±91)μmol/L比(403±105)μmol/L、(180±76)μmol/L比(349±116)μmol/L](P <0. 05);换血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换血前[(68±5)×10~9/L比(210±18)×10~9/L],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换血前[(136±10) g/L比(92±7) g/L](P <0. 05);换血前后患儿血液电解质Na~+、K~+、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换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儿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压、心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快速有效地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钟运宏 《广西医学》2002,24(10):1679-168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 ,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现将我院 1 998年 1月~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1 5 8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患儿的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病理性黄疸的标准 :(1 )黄疸出现过早 (生后 2 4 h内出现黄疸 ) ;(2 )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早产儿 >2 5 6 .5 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 ;(3 )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 ;(4)持续时间长 ,消退后重复出现。符合…  相似文献   

20.
张璇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77-277,27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肝功能损害及胆汁酸变化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5 7例 ICP孕妇按血清总胆汁酸 (TBA)值高低分成 3组 ,肝功能损害指标谷丙转氨酶 (AL T)以 2 0 0 u/ L为界、总胆红素 (TBIL)以 30 μm ol/ L 为界分为 2组 ,分析各组围生儿预后。结果 :(1)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愈高 ,其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愈高 ,当 TBA>4 0μmol/ L时 ,围生儿预后更差。 (2 ) ICP孕妇肝功能损害严重组 ,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ICP孕妇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明显异常者 ,围生儿预后差 ,应高度重视积极干预 ,适时剖宫产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