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孙秉基  周炜 《眼科研究》1994,12(2):102-104
采用自制冷冻车床加工切削角膜成为平镜治疗5例角膜中央无瘢痕形成的圆锥角膜,平均随访0.5-1年,全部透明成功,角膜曲率明显减少,裸眼视力提高,矫正视力0.2、0.4和0.8各1例,0.6的2例,该5例例为初步尝试。认为表面阄片术为治疗圆锥角膜提供了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表层角膜镜片术治疗圆锥角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立信  胡隆基 《眼科研究》1996,14(2):110-112
采用表层角膜镜片术联合前房穿刺,手术治疗18例21眼圆锥角膜患者,经术后3个月~1年8个月的随访,患者的视力、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角膜屈光力显著降低,平均为45.83D。认为对确诊为圆锥角膜但尚无后弹力层破裂,或中央视区尚未形成瘢痕的患者,应早期行该术治疗,术后疗效确切,作用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4.
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堂 《眼科研究》1998,16(3):196-198
目的介绍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HEP)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法异种(人给猴)表面角膜镜片术(EKP)动物实验进行了8例,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上给4例圆锥角膜和9例无晶体眼进行了异种(猴→人)EKP术。结果8例实验动物有7例异种表面角膜镜片获得透明,术后镜片上皮化4~6d完成,基质内角膜细胞再分布一般在9个月完成,观察时间6~24个月。9例无晶体眼7例成功,4例圆锥角膜全部成功,观察时间5~32个月,视力均有提高。结论异种EKP术可以成为治疗圆锥角膜和单眼无晶体眼的一种改良手术  相似文献   

5.
Shi W  Xie L  Li S  Yuan F  Liu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95-297,I003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EP)后不同时期的镜片组织,了解低温冷冻脱水角膜材料移植后组织细胞和神经重建的动态过程。方法:对24例(24只眼)圆锥角膜患者行EP,应用共焦显微镜分别对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镜片组织细胞、神经重建过程进行活体动态观察,并摄像记录。结果:镜片上皮层:术后3或4d,组织镜片表面已被角膜表层上皮细胞覆盖,镜片边缘可见翼状细胞及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的基底细胞;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完全覆盖角膜镜片;术后6个月,基底细胞密度及形态趋于正常,可见上皮下散在神经丛;术后2年,神经丛形态接近正常。镜片基质层:术后1年内,镜片基质细胞无变化,细胞少、形态不规则;术后2年,镜片边缘偶见正常形态的基质细胞;术后5年,镜片中央仍未见正常形态的基质细胞,镜片前后基质细胞相同。镜片基质神经:术后6个月,有神经干伸入镜片基质内,术后2年,基质神经数量增多;术后5年,基质神经尚未达到正常密度。结果:冷冻的非活性角膜组织行EP后组织镜片各层细胞、神经重建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植片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Xie LX  Gao 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28-232
目的探讨角膜表层镜片术(EP)联合Ⅱ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圆锥角膜完成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病例入选标准:①EP入选标准: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角膜中央区无瘢痕,最佳矫正视力(BCVA)≤0.3,角膜曲率≤60.0D;②Ⅱ期行PRK入选标准:角膜拆线后3个月内散光变化〈0.5D,年龄〉18岁,无其他眼部疾病。(2)手术治疗:对进入手术入选标准的患者常规Ⅰ期行EP,Ⅱ期行PRK。(3)术后随访:观察术后植片情况,记录视力、散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例(10只眼)患者接受了Ⅰ期EP联合Ⅱ期PRK,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0.6(30~94)个月。(1)视力:EP术后12~18个月(角膜全拆线行PRK术前),10只眼BCVA均〉0.3,其中0.3~0.5者1只眼,≥0.5者9只眼;行PRK术后〉12个月,10只眼BCVA均≥0.5,其中5只眼BCVA达到1.0。(2)角膜散光:EP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7.3±1.8)D,EP术后12~18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为(3.8±1.6)D,PRK术后24个月以上,平均角膜散光为(1.6±0.9)D。(3)植片情况:EP术后所有植片透明,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PRK术后1只眼发生0.5级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未见圆锥角膜复发。(4)术后并发症与处理: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当天继发青光眼,前房消失,急诊行前房重建后缓解;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植床出现较大皱褶,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3个月内缝线松动,行植片重缝后缓解。结论Ⅰ期EP联合Ⅱ期PRK可能是治疗圆锥角膜完成期的有效方法,行PRK术后视力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7.
徐锦堂  陈家祺 《眼科》1995,4(2):105-109
对5只实验猴进行了异种(人→猴)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7 ̄10天上皮完全覆盖镜片,3 ̄6个月角膜细胞再生,排列正常,结果4只实验镜片透明愈合,没有发生排斥反应。1只实验猴术后发生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观察时间:3 ̄24个月。在临床上为2例单眼无晶体眼进行了异种(猴→人)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镜片稍有水肿,以后逐渐消失,5 ̄8天上皮完全修复,镜片一直透明,没有发生排斥反应,视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的效果。采用Coherent产SCHWINDKERATOM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8例12只眼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进行治疗,均为圆锥角膜术后病例,术前柱镜屈光度为-1.75—-10.00D,平均-5.49D±3.21D。术后随访6—15月,平均11.8月,显示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者7只眼(58.33%)。柱镜平均屈光度由-5.49D下降至-2.77D,均无明显术后痛疼,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均不显著。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有效地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的角膜散光,能显著地提高角膜表面镜片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表面角膜镜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无光感角膜白斑及有一定视功能的旁中央性角膜白斑,先天性或继发性无虹膜36例48眼分别设计不同大小的镜片、手术部位及缝合方法的角膜镜片术。结果 在随访期内(平均56月),36例48眼的满意率达98%(47/48),有一定视功能的16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改良角膜镜片术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兔眼表面角膜镜片术的临床和组织学观察,证实表面角膜镜片由受体角膜上皮和角膜细胞所代替,不引起税区瘢痕。此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等优点,在国内外有用于治疗无晶体眼、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等报告。  相似文献   

11.
圆锥角膜的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及厚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Z  Zhang M  Chen J  Luo L  Chen L  Gong X  Huang T  Lin Y  Wang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40-743
目的 了解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 35例 (47只眼 )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 ,对其角膜中心点、锥顶、角膜后表面最高点、角膜屈光度最大点和角膜最薄点的位置、角膜前表面高度、角膜屈光度及角膜厚度 ,以及角膜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圆锥角膜锥顶的高度平均为 (0 10 2± 0 0 4 4 )mm ,距角膜中心点的距离为(0 6 86± 0 376 )mm。圆锥角膜锥顶、角膜后表面最高点和角膜屈光度最大点的位置分布以颞下最多 ,其他依次为鼻下、颞上、鼻上 ,最薄点以鼻下方为多 ,其次为颞下。圆锥角膜的角膜曲率为 (6 0 9± 10 4 / 5 3 4± 8 7)D ,角膜中央直径 3mm、5mm内平均屈光度数分别为 (5 7 1± 8 0 )D、(5 0 7± 5 4 )D。圆锥角膜锥顶的高度与此点的屈光度数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6 97,P <0 0 1) ,与此点的角膜厚度呈负相关 (r=- 0 5 6 3,P <0 0 1)。结论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为早期诊断圆锥角膜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21例(30只眼)近视患者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LASI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形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和SA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检查时,激光切削区偏心0.56±0.35mm;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4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10.0%)、半环形(6.7%)、中央小岛形(3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LASI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形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急性期圆锥角膜的手术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于邢台眼科医院住院的急性期圆锥角膜患者8例,均于发病后2~3周采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观察角膜植片的透明度及视力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术前裸眼视力4例为手动,4例为眼前指数,矫正均不提高;术后裸眼视力为0.2~0.5的6例,≥0.6的2例,术中发现后弹力层裂孔呈裂隙状;术后6例大部分裂孔已愈合,角膜植片透明;2例裂孔较大者(尚有约1mm未愈合)术后第3天发现少许层间积液,植片基质层轻度水肿,经前房补气及包扎后层间积液吸收,角膜植片恢复透明;全组病例后弹力层破裂处无明显混浊.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急性期圆锥角膜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圆锥角膜属于青少年时期较常见的屈光性疑难疾病,好发于15~25岁,国内外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1/2 000左右。这一年龄段正处于人生的快速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和开拓视野的关键时期,因此认识到本病对青少年视觉发育的危害性以及采用非手术光学矫正和治疗方法的益处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从视觉质量和功能的提高,控制效果的稳定性,对身心发育及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简捷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分析利用特殊设计接触镜这一非手术矫正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Keratoconus is a progressive ectatic disorder of the cornea which often presents with fluctuating refraction and high irregular astigmatism. Correcting the vision of these patients is often a challenge because glasses are unable to correct the irregular astigmatism and regular contact lenses may not fit them very well. Topography-guided custom ablation treatment (T-CAT) is a procedure of limited ablation of the cornea using excimer laser with the aim of regularizing the cornea,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ision and possibly contact lens fit. The aim of the procedure is not to give a complete refractive correction. It has been tried with a lot of success by various groups of refractive surgeons around the world but a meticulous and methodical planning of the procedure is essential to ensure optimum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planning for a T-CAT procedure for various types of cones and asphericities.  相似文献   

16.
A 27-year-old male with a repetitive behavior of eyeball pressing for six months presented with decreasing visual acuity for three months. Upon arrival his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0.2 on the right and 0.6 on the left eyes. Scheimpflug camera system demonstrated grade 4 and grade 2 keratoconus, respectively.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revealed Tourette syndrome and treatment was started. Despite psychiatric treatment, acute hydrops occurred in both eyes decreasing visual acuity to hand motions bilaterally. Left corneal perforation due to ongoing habit of eyeball pressure was experienced which led the loss of light perception and phtisis bulbi. Although Tourette syndrome is rare, it might cause bilateral acute onset keratoconus when the repetitive movements affect periocular region. Psychiatric trea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these patients in order to prevent unfavorabl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0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不适宜作人工晶体植入而接受了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平均增加9.25D,裸眼视力均达0.2以上,矫正视力在0.4 ̄0.8之间,并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且矫正了弱视。经1 ̄3年追踪观察,表面角膜镜片保持透明,视力稳定且未出现并发症。结果表明该手术是一项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屈光性角膜手术。  相似文献   

18.
LASIK与PRK治疗高度近视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宏生  王兴荣 《眼科》1999,8(2):67-70
为比较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随访半且且资料完整的LASIK(143只眼)和PRK(129只眼)两组治疗高度近 虱,并按屈光度分为A、B、C3个组,对两种术式在不同度数,不同治疗时期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等进行系统的的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L式和P式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95.8%和79.8%;裸眼视力≥1.0者为74.1%和  相似文献   

19.
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共12例(12只眼),采用深度为0.6~0.65mm角膜切开刀,在角膜水肿区域行6~8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7天、1、3、6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形态及视力效果。结果 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术后7天角膜仍然水肿,切口微张,切开处角膜渗水,角膜水肿减退,1个月切口闭合,无角膜渗水,3个月角膜无水肿,相应处可见后弹力膜破裂灰白色疤痕,视力0.1~0.6。结论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行放射状角膜切开可以改善角膜症状,提高视力,是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前的应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红外线激光,在圆锥角膜的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在圆锥角膜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本文就近几年飞秒激光在圆锥角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我们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