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博  黄峻松 《淮海医药》2010,28(6):558-558
患者为兄妹。先后因“间歇性左上腹痛”人院。人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偏左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胆脾B超均提示“肝胆脾脏反位,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胸片示“右位心”。其它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为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内脏器全反位。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min,术后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周冰 《天津医药》2000,28(3):190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47岁。因上腹胀痛,频繁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1天,于1999年3月28日来院就诊。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剑突下及右季肋区局限性膨胀、压痛,下腹平坦,全腹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检查:胆囊结石,胆囊不大,胃内积气;肝、胆总管、胰、脾无阳性发现。以“腹痛待查”入院。给予抗感染、解痉、胃肠减压等治疗。腹平片提示,胆囊区阳  相似文献   

3.
全胸腹腔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系指心、肺、横隔、肝脾及胃肠等内脏的位置呈180°反位,似正常人的镜面像,而循环、呼吸及消化功能均正常,约占总人口的0.01%[1].临床上全内脏反位较少见,腹腔镜下切除左位胆囊尤其是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的较少,报道亦较少,经验也较缺乏.我院自1991年11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迄今已行腹腔镜胆囊手术14000余例,遇到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2例,并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占1/70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成人多脾综合征腹部CT影像特点,提高对多脾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重点观察脾脏、胃、肝、胆囊、胰腺、肠管以及血管的位置和发育异常。同时回顾文献报道的15例成人多脾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为CT检查偶然发现。男1例,女3例,脾脏数目2~12个,均沿胃大弯侧排列,其中1例位于右上腹;4例均存在短胰及肠旋转不良;3例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1例肝脏呈中间位;1例胆囊呈中间位并结石,1例胆囊左位。结论熟悉多脾综合征各种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5.
二羟丙基茶碱引起胆囊改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寅光  李隽 《中国药事》2003,17(6):388-388
二羟丙基茶碱 (喘定 )与氨茶碱相比无增加心率的作用 ,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伴有喘促的心肺疾患。在临床中 ,笔者发现喘定长期使用可引起胆囊壁增厚等改变。现将近两年治疗中发现的 2 7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16例 ,年龄 35~ 6 8岁。原发病为支气管哮喘 18例 ,冠心病伴Ⅰ度左心衰 5例 ,无心衰的肺心病合并感染 4例。用药前经肝生化检查和B超检查提示肝胆无异常 ,治疗过程中无右心衰发生。1 2 喘定致胆囊改变的临床表现 :患者仅有上腹部轻微胀闷感 ,饮食略减 ,无发热、黄疸 ,无剧烈的上腹部疼痛 ;B超提示胆…  相似文献   

6.
石世平  刘作金  龙泽宏  郑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200-3200,F000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5岁.2009年10月13日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加重1天"入院.畏寒、发热、无黄疸,腹部膨隆呈板状,压痛、反跳痛、肌卫明显,右下腹尤甚,莫菲氏征阳性,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降低.发现胆囊肿大15年.腹部立卧位X线片:肠道少许积气.正侧位胸片:右下肺结节影考虑陈旧病变.B超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炎性声像改变,阑尾炎不除外.  相似文献   

7.
刘春堂  李振燕  杜瑞清  陈勇良 《河北医药》2012,34(16):2524-2524
患者,男,53岁,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十年,无不适来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可,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超声检查:肝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增粗,胆囊壁粗糙,囊壁厚0.3 cm,脾大小正常.右肾上极实质内测及大小约2.7 cm×2.7 cm实性高回声团块,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欠清,凸出于肾被膜(图1),团块内部测及星点状血流信号,左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慢性肝损害;胆囊壁增厚;右肾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错构瘤不除外.肾超声造影: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 2.4 ml,动脉期10 s开始,右肾病灶于12 s开始呈快速整体增强,大小约2.9 cm×2.5 cm(图2),26 s至180 s呈稍高增强.腹部CT提示:右肾上极可见类圆形肿物影,密度欠均,大小约2.3 cm×2.3 cm.增强后皮质期病变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肝胆脾未见异常.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B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内窥镜逆行胆道胰管造影,CT等先进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对Mirizzi综合征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我科近2年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53~69岁,平均62.5岁.右上腹发作性痉痛2例,右上腹不适1例,有胆囊结石病史1例;皮肤巩膜黄染2例,无黄染1例,GPT均在正常范围.TBIL、DBIL明显增高2例.术前3例行腹部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扩大,内有结石,数目不等.提示胆管扩张2例.术中3例均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胆囊三角不清,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压迫胆总管,2例形成内瘘,瘘口直径分别为0.6cm、0.7cm.3例均行胆囊切除,其中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后,瘘口远端置T管引流,另1例胆囊切除后,直接于瘘口处置T管.术中3例均证实为该综合征.2 讨论该综合征是1948年Mirizzi等根据术中胆道造影结果,报道了功能性肝管综合征表现,并将其命名的,其特点;①胆囊管与胆总管有平行的行径.②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③结石压迫总管引起黄疸.④常伴有复发性胆管炎,1989年Csendes等又提示,该综合征与胆囊胆管瘘是同一复杂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并把该综合征分为Ⅳ型:Ⅰ型:胆囊管或颈部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不明原因发热7d于2003年9月12日入住我院儿科。既往无肝胆疾病史及头孢曲松钠应用史,曾多次静滴氨苄西林钠,肝胆B超及胸片无异常。入院确诊为伤寒,按药敏结果应用氨苄西林钠(河北张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212005)150mg/(kg·d)和头孢曲松钠(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0101)100mg/(kg·d)静脉滴注,病情渐好转,体温正常。当继续用药至第12d时,患儿夜间突发右上腹绞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胆B超发现胆囊体内0.7cm×0.8cm光团,后方伴声影,提示胆囊结石。经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病人 ,女 ,3 0岁。反复右上腹疼痛 1年入院。病程中无寒战、高热及黄疸 ,多次B超检查提示“胆囊多发结石 ,慢性胆囊炎声像”。于 2 0 0 3年 3月 6日入院 ,经行相关检查无禁忌证 ,于 2 0 0 3年 3月 9日在全麻不插管下行腹腔镜 (LC)。以带鞘穿刺锥穿刺建立气腹 ,四孔操作。术中见胆囊位于肝镰状韧带左侧左肝外叶 ,其周围无炎症粘连 ,胆囊大小 7cm× 3cm× 3cm ,胆囊床较宽 ,胆囊底部接近正中位置 ,无内脏反位。遂解剖三角区 ,见胆囊动脉沿胆总管前方自肝固有动脉发出进入胆囊 ,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后离断 ,解剖出胆囊管 ,暂以生物夹夹闭不剪断 …  相似文献   

11.
对31份胆囊炎、胆石病患者的胆囊粘膜、胆石的超微结构及其胆囊粘膜、胆石和胆汁的微量元素分别应用扫描电镜(SEM)及能量色散X 射线分析仪(EDAX)进行检测。两者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粘膜的感染是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作者提出肝胆系统的“整合”和“自稳态”的功能失调是胆石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胆石形成宜采用“肝胆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操作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探讨操作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方法 对本院2000年以来进行操作困难的LC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20例,胆囊管结石嵌顿并巨大胆囊6例,胆囊极度萎缩1例,胆囊管萎缩闭塞1例,26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45-120min,术中放置肝下引流管20例,中转剖腹2例。结论 掌握腹腔镜下处理复杂胆囊的手术原则,困难的LC同样能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随机抽样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108例,进行肝胆脾的系统检查,发现肝胆系统有异常改变者92例,占85.18%。其中以胆管炎、胆囊实体样改变、胆壁增厚、胆囊炎等尤为多见,揭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病人时,应注意胆系异常改变,采取相应治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胆囊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保留胆囊取石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未见膈下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出现,随访4~24个月,肝胆B超提示无残留结石,胆囊功能试验提示胆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的情况下,对于符合保留胆囊指征的患者,行腹腔镜保胆治疗为较适用的方法,手术过程中注意操作彻底性,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脉畸形2例     
刘东升  金晶  陈飞 《东南国防医药》2013,15(1):29+41-29,41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6岁,为到我院健康疗养的某部疗养员。常规体检示内外科无异常;胸片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腹部超声示肝胆脾肾未见明显异常,但于左肝-腹主动脉长轴切面,胰体后方、腹主动脉前壁向前下方发出一支血管,内径约8 mm,与腹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社区老年人肝胆系统的主要健康问题并分析原因。方法对本社区3902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整理分析其肝胆系统B超检查报告。结果肝胆系统疾病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切除、胆总管扩张、胆囊息肉、胆囊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胆结石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脂肪肝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肝囊肿、胆囊切除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女性脂肪肝、胆结石、胆囊切除、胆囊炎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肝胆系统疾病多于男性,人群中有肝胆系统疾病的比例相当大,应该提高人们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临床工作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1日—2010年3月1日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40例,观察术中"胆总管窗"的出现情况和与胆囊三角的关系。结论:胆总管窗是一个不受人群因素影响的解剖结构,能够很好地提示胆总管的走向和位置。术中以此窗为解剖学标记进行操作,将有助于明确胆囊C a lot三角解剖位置及三管一壶腹标志,明显减少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胆脾胰肾疾病普查中的临床价值,实现现有临床诊断方法的持续完善,以强化临床诊断方式的持续优化,满足现阶段肝胆脾胰肾疾病普查工作的开展要求。方法基于本次研究的定位,采取对照试验的方式,对比不同临床诊疗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肝胆胰脾肾疾病普查患者,参照组采用抽血方式进行检查;试验组采用超声诊断进行检查:分析2种诊断方法对肝胆胰脾肾疾病的检出率情况。结果两组在诊断结果方面相比较,试验组检查出疾病的概率(肝脏13.79%、胆囊8.62%、脾脏10.34%、肾脏8.62%以及胰腺10.34%)高于参照组(肝脏5.17%、胆囊3.45%、脾脏3.45%、肾脏5.17%以及胰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检查满意度方面相比较,试验组98.28%,参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肝胆脾胰肾疾病应用超声诊断可对良性病变、有明显特征的恶性病变进行诊断,超声诊断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而且检测结果精准,可为医师提供有效诊断依据,进而制订合理化治疗方案,保证患者...  相似文献   

19.
刘润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10-21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3例外科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分别采用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门部切开整形肝胆管盆式空Roux-en-y肠,皮下通道型空肠、胆囊、或带蒂胆囊瓣成型术,单独或联合肝段,肝叶切除。术中、术后使用胆道镜;63例术后随访,效果优良率达到83.6%。结论肝胆管结石病需全面准确术前诊断,术中探查,灵活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尤以肝部分切除,术中、术后联合胆镜检查,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亥一 《家庭药师》2011,(2):78-81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加之饮食、起居不规律,常常导致胃痛、腹痛发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胃腹作痛多提示病变在脾、胃,而肝胆疾患也可能影响脾、胃,产生腹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