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癌发病率低,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较少。胆管癌预后不良.近年来临床上有发病率升高的趋势。胆管癌亦是多种重要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功能失调的结果,已发现K-ras、C-myc、C-erbB-2等癌基因和P53等抑癌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胆管癌K-ras12位点突变率差异从0%~100%不等,不同基因背景下,突变率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对胆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屠金夫  王炳生 《临床》1996,3(2):70-72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6例胆管癌和6例癌旁胆管壁组织的ras、c-erbB-2,EGFR、c-myc与p53五种癌基因蛋白的共同表达。结果:16例胆管癌中,p21阳性率为87.5%,c-erbB-2 56.3%,c-myc和p53均为50%,EGFR31.3%,2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者14例(87.5%)其中p21+c-erbB-2共同表达率最高(50%),3种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周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21-2023
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门部的肝外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胆管癌的发病较少见,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多见,但国内外胆管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均有显著上升趋势。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基因组及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易位能引起一系列癌基因异常。本文就ALL时t(1;19)易位和E2A-PBX,t(8;14)易位和C-myc,t(1;4)易位和tal-1,t(7;19)易位和lyl-1(11;14)易位和Ttg-1以及t(10;14)易位和HOX11(TCL3)等的表达及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技术对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瘤(HCC)患者的肝组织进行(C-erbB-2和EGFR染色,结果表明,38.89%(35/90)的慢性肝炎、肝硬变和HCC组织有EGFR表达,主要定们于血窦内皮。良、恶性病变肝组织之间在EGFR表达强度上无显著差别,提示EGFR可能与慢性肝脏病变中血窦内皮增生有关。在正常肝,仅少数标本(2/10)中见到C-erbB-2微弱表达;在H  相似文献   

6.
乳腺肿瘤C-erbB-2表达及预后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101例乳腺肿瘤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状况,13例良性病变全部阴性,88例乳腺癌中,阳性者48例(54.5%),阴性者40例(45.5%),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还发现C-erbB-2表达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18/33例)、单纯癌(22/34例)及浸润性小叶癌(3/10例)。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级无显著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5例乳腺癌进行了随访,C-erbB-2阳性者,其死亡率(64.5%)显著高于阴性者(16.7%)。表明C-erbB-2表达和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结肠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结肠癌病例P53、NM2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及NM23蛋白 阴性表达与结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浸润及转移无相关;结肠癌组织学分级与癌浸润深度及转移亦有相关关系。研究提示,P53蛋白阳性表达、NM23阴性表达的结肠癌病例,且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1及环氧合酶-2在肝外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环氧合酶基因与肝外胆管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在胆管癌高危人群中的化学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6例肝外胆管癌组织,31例癌旁胆管组织和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环氧合酶-1在肝外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4/56)、94%(29/31)和100%(6/6),其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1的表达在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环氧合酶-2在肝外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8/56)、39%(12/31)和0%(0/6),其差异有极显性意义(P<0.01),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中的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环氧合酶-1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为结构性表达,其表达与胆管癌的形成无关;环氧合酶-2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其表达上调与肝外胆管癌的形成关系密切,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有关,其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提示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在胆管癌高危人群中的化学预防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9.
ERCP诊断胆管癌的技术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100例ERCP中93例胆管癌的诊断经验。认为ERCP诊断胆管癌应联合应用PTC更有价值,强调造影过程中要与胆管远端良性病变鉴别,阐述了容易并发胆管炎的原因及其预防,提出在其它非侵入性影像检查已基本确定为胆管癌后应慎用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胆管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晚期胆管癌的标准一线治疗,其疗效并不突出;同时,胆管癌缺乏标准二线治疗,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分子靶向治疗在化疗基础上均无突破,但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融合、IDH1/2基因突变等新靶点的治疗展现出前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过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也正在胆管癌中进行尝试。本文将对晚期胆管癌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超声对胆管癌分期诊断探讨—关于胰腺、十二指肠浸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探讨体表超声判断胆管癌浸润胰腺、十二指肠的可能性、诊断标准及诊断率,并完善胆管癌超声分期研究。方法: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与胰、十二指肠的边界关系等,分析35例手术病理确诊的下段胆管癌(包括壶腹癌18例)对周围组织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确定了超声对胆管癌浸润胰腺的诊断标准,分为Pa1-Pa3三个程度。另确定了超声对胆管癌浸润十二指肠的诊断标准,分为Du(-)、Du(+)两个程度。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超声对胰腺浸润诊断正确率达74%;对十二指肠浸润诊断正确率仅为35%。结论:超声对胆管癌胰腺浸润的诊断率较高,对十二指肠浸润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细胞总RNA点杂交技术,以 ̄(32)P标记的v-inycDNA为探针,研究了小剂量rhTNF-α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分比过程中对其c-myc癌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100U/ml的TNF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c-mycmRNA水平。c-myc转录降低与TNF作用的剂量和时间具有依赖关系。采用HL-60细胞低FCS培养法,比较低浓度FCS、TNF对HL-60细胞分化诱导和增殖抑制作用与c-mycmRNA水平降低的相关性。认为c-mycmRNA降低与TNF诱导HL-60细胞分化特异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肝外胆管癌组化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粘液组化特性和CK、CEA和EMA的免疫表达。方法28例肝外胆管癌进行了AB(pH1.0和pH2.5)、AB/AF粘液组化染色和CK、CEA和EM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主要含唾液酸粘蛋白,当胆管上皮细胞癌变时,则硫酸粘蛋白含量增加。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瘤细胞对硫酸粘蛋白、CEA和EMA的阳性反应越强。反之,肿瘤分化越高,CK阳性反应越强。结论肝外胆管癌源于胆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癌变时,硫酸粘蛋白分泌增多。粘液组化和CK、CEA、EMA免疫组化反应可作为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基因组图形一染色体水平探讨胆管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研究胆管癌瘤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分析多基因突变规律。方法 用染色体显带分析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技术分析胆管癌瘤组织染色体畸变。结果 对10例胆管癌手术切除新鲜瘤组织和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62.3条,以亚三倍体和超二倍体多见,染色体数目畸变率达83.67%;细胞株比新鲜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大,且高倍体细胞相对较多。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为62.8%,染色体结构畸变常见于6(38/124),7(27/124),8(31/124),9(65/124),12(35/124),14(29/124),17(32/124)号染色体;常见扩增片段有4q、8p(17/124)、11q,常见缺失片段有5q、7p(16/124)、9p(63/124)、14p(15/124)、17p(11/124),其中9p(50.8%)高频率缺失。结论胆管癌瘤细胞存在明显染色体数目畸变和染色体结构畸变,提示胆管癌发病与染色体畸变有关;9p高频率缺失,提示胆管癌发生和发展与这些部位抑癌基因缺失有关,为克隆新的胆管癌相关肿瘤抑癌基因提供位点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胆管癌系癌细胞发源自整个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末梢胆管癌。其中肝内胆管癌约占20%,肝门部胆管癌约占55%,末梢胆管癌约20%,剩余5%为多部位发生胆管癌~([1])。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胆管癌是发病率第二高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3%。胆管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由于其浸润  相似文献   

16.
屠金夫  王炳生 《临床》1996,3(3):157-159
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12例胆道肿瘤(胆管瘤7例,胆囊癌3例,壶腹癌2例)的P53基因第5,7外显示,结果发现2例胆管癌和1例胆囊癌P53基因有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胆管癌和8例癌旁组织P53蛋白产物进行了检测,染色阳性者分别为11例(50)和0。结果提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胆管癌中Bcl 2和Bax的表达,以探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免疫组化ABC 法检测49例肝外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Bcl 2和Bax的表达。【结果】Bcl 2在胆管癌中阳性表达(48.98%)显 著高于正常胆管(10.00%)(P<0.05);高、中分化胆管癌Bcl 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5);胆管癌 Bax阳性表达(53.06%)与正常胆管(80.0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胆管Bax阳性表达显著高于 Bcl 2阳性表达(P<0.01),而胆管癌中Bcl 2与Bax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 2过度表 达对胆管癌的发生可能起促进作用;胆管癌中Bcl 2低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内镜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大熔  田伏洲 《内镜》1995,12(1):26-28
62例病人均因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就诊。作者认为,应用内镜进行检查治疗能提高恶性胆道梗阻的整体治疗水平。为避免发生致死性并发症-AOSC,本文对内镜检查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5例胆管癌超声图象分析娄底地区人民医院邓惠姣我院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15例胆管癌病例,均经B超检查、病理证实。现就胆管癌超声图象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好发部位以及误诊因素等分析如下。1资料与结果仪器Eub-26型,探头频率3.5M...  相似文献   

20.
肝门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肝外胆管癌,也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60%,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认为与肝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肝吸虫感染、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乙型、丙型肝炎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