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过激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全新领域[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肿瘤细胞[2],以其体外增殖数量大、对肿瘤杀伤活性强、抗瘤谱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09年12月行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肿瘤的8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过激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全新领域[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肿瘤细胞[2],以其体外增殖数量大、对肿瘤杀伤活性强、抗瘤谱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效果。方法对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05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38例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行CIK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疗效及毒性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2个疗程后,38例外周血免疫指标CD3^+、CD56^+、CD3+CD56^+T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临床缓解率达94.7%;相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癌抗原125、乳酸脱氢酶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0-20分,提高率为94.7%,平均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1-2 kg。结论 CIK疗法为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又称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具有自然杀伤(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特点和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杀伤活性强,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诱导后的CIK细胞回输给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IK培养过程中与55例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IK细胞(CD3 CD56 )及NK细胞(CD3-CD56 )的变化,并应用生化比色法与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胃癌相关抗原(MG7-Ag)、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 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21 d时达峰值.CD3 CD56 细胞由起初的(0.7±0.4)%上升到14d的(31.6±5.5)%与21 d的(35.8±9.7)%.经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而NK与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升高,且CIK升高尤为显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缓解率61.8%.结论 用CIK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改善其临床体征,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CIK细胞对肿瘤病人体内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进行CIK细胞抗肿瘤Ⅰ期临床试验,21例恶性肿瘤病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按CIK细胞静脉滴注(静滴)剂量分为4个治疗组观察不良反应,并测定静滴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表面标志。结果:21例恶性肿瘤病人中未出现导致研究中断的严重不良反应,CIK细胞最大耐受剂量20.1×10~9个,观察到WHO 2级发热5例,一过性白细胞减少2例,均能迅速恢复正常;CIK细胞静滴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25、CD38、CD69表达均有明显上调,P<0.01。结论: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IK细胞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轻微,除了直接杀伤作用外还可能活化体内T淋巴细胞从而增强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CIK细胞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4^+、CD3^+、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治疗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8^+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作用,毒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清除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血常规、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评估疗效.结果:骨髓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DC、CIK治疗,仅8例出现低热,可自行消褪,安全性良好;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DC、CIK治疗同时可促进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结论:DC、CIK用于清除AL残留灶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的表型变化及其对肝癌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CIKC,将华蟾素加入CIKC,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IKC杀伤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CIKC经华蟾素加入培养后,CIKC细胞群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C更高。结论华蟾素有助于CIKC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上清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试验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上清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用灵敏度0.25EU.mL-1的鲎试剂,同时将样品稀释40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消除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用于CIK细胞上清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对CIK细胞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郑小芳  陈琳  李雪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316-3317
目的总结癌症患者静脉滴注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护理要点。方法采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行CIK细胞静脉治疗的54例癌症患者外周血10 mL,分离培养12~15 d,制成CIK细胞悬液100 mL。对54例患者静脉滴注过程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 54例癌症患者接受CIK细胞滴注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低热,2例患者1~3 d间断出现高热,4例患者持续2 d出现兴奋、失眠,其他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回滴前后的护理,能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ells,CIK)由斯坦福大学Schmidt Wolf首次发现,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且几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CI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用免疫组化测定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CIK细胞和Raji细胞效靶比例增加及时间的延长,CIK细胞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K细胞对Raji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杀伤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正>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其病程凶猛,很多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继手术化疗放射之后第4种抗肿瘤及细胞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1]。我们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共3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经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白血病是恶性克隆性疾病,除大多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愈外,其他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均需异基因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可治愈。但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比例不高,由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来源方便、适用年龄广、花费少等优点,故成为治疗中低危及一些高危白血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体内及采集物残存白血病干细胞,同时缺少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慢性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CIK细胞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以及mDC和pDC。治疗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作用,毒副作用低。没有加重肝脏损伤,而对于肝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肌缺血6例。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心脏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