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测典型先兆子痫和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综合征病人与正常血压孕妇之间肿瘤坏死因子(TNF)T2等位基因出现频率的差异,1990~1995年从住院分娩的病人中取血,其中131例先兆子痫,75例HELLP综合征和41例正常血压孕妇。先兆子痫病人均有持续高血压(>18.7/12.0kPa,>140/90mmHg),24h蛋白尿至少500mg,或反复半定量试验3+~4+。而且,病人均符合ACOG对严重先兆子痫的规定。孕妇的平均年龄25(15~39)岁,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分别为2(1~8)和1(0~5)。分娩时的平均收缩压为22.7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硫酸镁是否有助于预防轻度先兆子痫进行随机对比研究。轻度先兆子痫的诊断标准:问隔6 h以上2次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合并近期发生蛋白尿(≥1+)至少2次。慢性高血压和重度先兆子痫均除外。重度先兆子痫为:2次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或24 h尿蛋白≥5 g,或持续头痛、视力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表明先兆子痫孕妇血浆中其胎儿循环的DNA总量升高。为证实母体循环中DNA量的变化进行测定。 先兆子痫诊断标准为妊娠20周后间隔4 h 2次血压≥18.7/12 kPa(140/90 mmHg),或舒张压≥14.7 kPa(110mmHg),并有蛋白尿≥300 mg/24h,严重先兆子痫至少有下列标准之一:2次血压>21.3/14.7 kPa(160/110 mmHg),蛋白尿>5g/24h,子痫HELLP综合征,持续右上头痛或胎儿宫内生长<5个百分点;共取先兆子痫孕妇血浆44例,其中12例有严重体征;妊娠期血压正常的53例作对照,均单胎,妊娠男胎39例,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用各个患者的临床参数来报知对各种与妊娠相关的高血压疾病停止产后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 ,作者进行了此前瞻性研究。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在Mississippi大学医学中心 ,利用临床症状 (无头痛、视力改变、胃痛 )和体征 (血压持续 <15 0 / 10 0mmHg无急于抗高血压治疗的需要 ,自发性多尿 >10 0ml/h不少于 2小时 )对诊断为先兆子痫、子痫和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综合征的孕妇来报知产后停止静脉给予硫酸镁。实验室的评价 (包括蛋白尿 )未用作停用药物的标准。统计学分析用方差分析 ,克鲁斯凯 沃利斯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纳…  相似文献   

5.
Zhao L  Shang T  Wang YL  Tang S  Li H  Liu Z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1):676-679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水平及其mRNA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2 0例足月妊娠先兆子痫孕妇作为先兆子痫组 ,2 0例足月妊娠血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水平。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后胎盘组织中激活素AmRNA和卵泡休止素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将两组孕妇的胎盘组织激活素AmRNA的表达强度与血清激活素A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先兆子痫组孕妇血清中激活素A水平为 (33 7± 6 6 )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 9± 2 1) μg/L(P <0 0 1)。先兆子痫组孕妇血清中卵泡休止素水平为 (5 1± 0 6 ) μg/L ,与对照组的 (4 7± 0 3) μg/L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先兆子痫组胎盘组织中激活素AmRNA为 1 11± 0 2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1± 0 17(P <0 0 1)。先兆子痫组胎盘组织中卵泡休止素mRNA为 0 5 7± 0 31,与对照组的 0 5 4± 0 2 7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3)在先兆子痫组和对照组孕妇中 ,血清中激活素A水平与胎盘组织激活素AmRNA相对表达强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 =0 89,P <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切点的选择与母儿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服糖后 2h的血糖切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产妇共 4 6 5 2例 ,孕期均接受 5 0g葡萄糖负荷试验 (GCT)筛查。排除GDM和GIGT的病例 ,将其余 10 18例糖代谢正常产妇按OGTT服糖后 2h的血糖值 (OGTT 2hPG)分OGTT 2hPG <6 7mmol/L组 (I组 ) 4 87例、 6 7mmol/L≤OGTT 2hPG <7 8mmol/L组 (Ⅱ组 ) 32 4例和 7 8mmol/L≤OGTT 2hPG <9 2mmol/L组 (Ⅲ组 ) 2 0 7例 ,比较三组母儿预后的差异。结果 ①三组孕妇的平均年龄 (2 9 7± 3 5 )岁、 (30 1± 3 7)岁和 (30 4± 3 3)岁 ,孕周 (39 4± 2 3)周、 (39 4± 1 5 )周和 (39 3± 1 4 )周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Ⅲ组的剖宫产 (C -S)率为 6 1 8% ,显著高于Ⅰ、Ⅱ组的 4 8 3%和 4 9 1% (P <0 0 5 )。产钳术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依血糖水平增加 ,三组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率递增 ,分别为Ⅰ组 9 7%和 4 7% ;Ⅱ组 11 7%和 5 6 % ;Ⅲ组15 5 %和 5 8%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Ⅱ组和Ⅲ组新生儿转科率为 2 2 5 %和 2 7 5 % ,显著高于Ⅰ组的14 0 % (P <0 0 5 )。Ⅲ组新生儿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1977年首次报道肺动脉导管应用于产科病人,以后陆续有用于先兆予痫患者治疗监测的报道。为了解重症先兆子痫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漂浮导管(Swan-Ganz 导管)的使用是否能改善其处理和围产结局,选择10例符合国际妊高症学会标准,即 Bp≥150/110mmHg 和蛋白尿或 Bp≥140/90mmHg和明显蛋白尿>3g/24h 的先兆子痫孕妇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孕20周之前,血压均正常。平均年龄29岁(23~37岁),平均入院孕周为29周(23~36) 。7例为初产妇。入院时,9例有先兆子痫自觉症状,头痛和/或上腹痛。1例在家发生子痫。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h蛋白尿定量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HDP孕产妇15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每组5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分析比较4组孕产妇的24h蛋白尿定量及母婴预后指标,24h蛋白尿定量与母婴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组孕产妇的血压、24h蛋白尿定量、分娩孕周、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0)。4组孕产妇的24h蛋白尿定量与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相关(P=0. 000)。以24h蛋白尿定量≥0. 3g/L定为子痫前期,以24h蛋白尿定量≥2g/L定为重度子痫前期,发现24h蛋白尿定量与HDP的严重程度不呈正相关。结论:24h蛋白尿定量在不同程度HDP中的作用不一样,其与HDP的严重程度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先兆子痫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严重阶段[1] ,对母婴危害极大。因此 ,明确先兆子痫的发病机理 ,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瘦素是近年来发现的能量调节因子 ,它不仅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还在妊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测定先兆子痫患者及其新生儿瘦素、胰岛素水平和胎盘肥胖基因 (obmRNA)的表达 ,旨在探讨瘦素在先兆子痫发病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选择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分娩的先兆子痫患者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 2 3例 (观察组 ) ,正常妊娠妇女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 3 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有流产或先兆子痫史的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发生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联系,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出现与甲状腺功能亚临床改变的关系,分别选取69例患者和健康妇女进行研究。患者分3组:①有≥2次自发性流产(<12周)29例;②至少发生1次不明原因胎儿死亡(>12周)22例;③以前妊娠中曾出现至少2次(间隔6h)血压高于18.7/12.0kPa(140490mmHg),24h蛋白尿高于0.3g/L 18例。通过测定促甲状腺  相似文献   

11.
先兆子痫和子痫伴发失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1990年14年中美国Parkland医院有15例先兆子痫或子痫伴失明产妇,同期分娩16500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每年为12%~14%,其中子痫70例。本文15例中子痫10例,严重先兆子痫5例,均有蛋白尿和高血压。无癫痫、偏头痛或胶原血管性病史。平均年龄21.7±5.3岁(16~34岁),<25岁13例(87%)。8例初孕妇;6例有一次分娩史;1例为多产妇。孕龄为18~40周(平均34±5.3周),其中10例<37周。5例先兆子痫中1例单纯皮质盲;2例皮质盲合并意识迟钝;2例视网膜剥离,其中1例皮质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诊断和监测子痫前期和子痫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CL血凝仪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痈、正常孕晚期和正常未孕妇女全血中GPⅡb/Ⅲa和血浆FIB水平.结果 (1)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分娩前子痫前期及子痫组(1.98±0.53)%比正常未孕组(0.46±0.12)%、正常孕晚期组(0.54±0.19)%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前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2.60±0.63)%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后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FIB水平:正常孕晚期组(4.87±0.98)g/L、轻度子痫前期组(5.89±1.25)g/L及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4.67±1.36)g/L与正常未孕组(3.09±1.10)g/L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比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全血中GPⅡb/Ⅲa表达水平增高及血浆FIB水平降低,联合检测全血中GPⅡb/Ⅲa和FIB,可作为诊断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Ye YH  Liu L  Zhan Y  Peng 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7):433-43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2例妊娠26~28周孕妇的血清sFl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随访至分娩,其中16例发展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组),另外156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结果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sFlt-1、VEGF分别为(11.4±6.2)μg/L、(26±4)ng/L,对照组分别为(4.5±2.1)μg/L、(29±4)ng/L,两组sFl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胎儿生长受限的子痫前期患者(8例)及妊娠32周前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6例)血清sFlt-1水平分别为(14.0±6.8)、(14.4±6.7)μg/L,均分别明显高于未伴胎儿生长受限及妊娠32周后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的(9.0±4.1)、(8.9±4.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Flt-1水平8.75μg/L为界限值,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8.5%。结论血清sFlt-1水平可作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和单纯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分娩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2年中85例足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病例,其中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45例为观察组,直接缩宫素引产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血压水平及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风险。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 7%vs 65. 0%),而观察组诱发临产时间(7. 8±5. 7小时vs 13. 2±9. 5小时)、第一产程时间(6. 4±3. 1小时vs 9. 6±4. 1小时)、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6. 7%vs 22. 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产后血压水平比较(145±5/99±7 mmHg vs158±9/106±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分娩后血压水平比较(140±7/93±8 mmHg vs148±7/99±6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胎盘早剥(6. 7%vs12. 5%)、产后出血(11. 1%vs 10. 0%)、产后感染(4. 4%vs 2. 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8. 9%vs15. 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中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显著优于直接缩宫素引产。  相似文献   

16.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34例新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佛山市第一医院对 1 34例孕 2 8~ 36 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单活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潜伏期≤2 4h及 >2 4h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潜伏期≤ 2 4h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明显高出潜伏期 >2 4h组(P <0 0 1 ) ,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 >2 4h较潜伏期≤ 2 4h组高 (P <0 0 1 )。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 ,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期妊娠后轻度妊高征的自然发展过程和妊娠结局,1995年2月~1998年2月间共观察748例单胎轻度妊高征。轻度妊高征是指妊娠20周后出现的轻度的血压升高但不伴有蛋白尿。患者于妊娠24~35周发病,参加调查前两天均无蛋白尿。对其进行门诊调查管理。每天测量4次血压、脉搏、测量体重和蛋白尿、监测胎动,专门护理。并将资料收集交给专业医生统计并决定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是否进展为先兆子痫和重度先兆子痫,继而追踪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数据统计用t检验和Fisher精确测定法。 轻度妊高征自然发展过程:748例中343例(46%)发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孕妇先兆子痫发病率高,并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为确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妇女妊娠前微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为30~300mg/24h)是否可作为预示先兆子痫的一项指标进行前瞻性研究。 74例白人孕妇,孕龄<17周,其中6例孕妇因有流产而被除外。4例孕妇除用胰岛素治疗外,还应用了Levotroxine、氢化可的松和/或抗癫痫药物。 该组孕妇孕前每1~2周到诊所门诊1次,嘱其在家中每日测定血糖4次,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餐前血糖在3~6mmol/L水平。根据记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目的为了确定先兆子痫发作前血清巨噬细胞聚集刺激因子(M -CSF)水平是否增加。  共纳入14 6例妇女,36例健康未孕妇女包括18例有先兆子痫危险因素的妇女,18例无危险因素的妇女,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作为预试比较了两组血清M -CSF。110例为有先兆子痫危险的孕妇。先兆子痫危险判定有先兆子痫家族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 ,原发性高血压,过去有先兆子痫史或妊娠高血压史。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在妊娠18周采集血样本时血压正常且无并发症。血样本收集后储存于 2 0℃,直到分析。110例中16例妇女在妊娠后期发展为先兆子痫,2例妇女有…  相似文献   

20.
作者实施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母血胎盘生长因子 (PL GF)浓度是否可作为预测孕妇发生严重先兆子痫的标记物。作者对发生严重先兆子痫孕妇和血压正常孕妇的 PL GF血浓度进行比较分析 ,采集血标本在孕 2 0周以前和孕晚期。 2 2例最后发生先兆子痫孕妇配对 2 2例分娩时孕龄相同且血压正常孕妇 ,血 PL GF浓度用特异性抗原标记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血 PL GF浓度这类非参数资料用 u检验 ,而参数资料则采用标准 t检验。结果 :作者共筛查 880例孕妇 ,有 2 2例孕妇发展为严重先兆子痫 ,其发生率为 2 .5 %。正如所预料那样 ,发生严重先兆子痫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