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厌食(主要为学龄期儿童)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42例厌食小儿与40例正常小儿中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感染率,厌食小儿中阳性感染者应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分析小儿厌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42例厌食小儿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为52.3%,应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后,厌食缓解率为82%。40例正常小儿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为22.5%,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厌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反复发作腹痛133例做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以了解再发性腹痛与HP 感染的关系及HP阳性患儿用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对照法对腹痛及无症状者的HP检测、腹痛组HP阳性者用药与未用药的HP阴转率、新旧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反复腹痛133例,HP阳性71例,阳性率53.38%,对照组HP阳性率24% .71例HP阳性患者中,54例用药半年后HP阴转率为74.07%,17例未用药,HP阴转率为11.76% .旧方案HP阴转率为12.96%.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对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极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反复发作腹痛133例做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以了解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的关系及HP阳性患儿用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对照法对腹痛及无症状者的HP检测、腹痛组HP阳性者用药与未用药的HP阴转率、新旧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反复腹痛133例,HP阳性71例,阳性率53.38%,对照组HP阳性率24%。71例HP阳性患者中,54例用药半年后HP阴转率为74.07%,17例未用药,HP阴转率为11.76%。旧方案HP阴转率为12.96%。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对希舒美、甲硝唑、洛赛克等药极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病因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血清学HpIgG抗体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行抗Hp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腹痛缓解程度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血清Hp抗体。 结果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中Hp阳性感染率达 71.67% ,位居所列病因之首。Hp阳性感染患儿行抗Hp治疗后 ,腹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 (P <0 .0 5 )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Hp抗体有 6例阳性 ( 5 %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小儿再发性腹痛 ,对因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再发性腹痛患儿84例,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结果 84例儿童再发性腹痛中,HP感染率为56%,男童阳性率大于女童,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5),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上升。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男童HP感染率大于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RAP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明确是否合并HP感染,阳性者予以HP根除治疗。结果117例RAP患儿中,HP-IgG抗体阳性者61例,阳性率52%。治疗后,显效率为40.6%,总有效率84.4%。结论小儿RAP在排除肠炎及其它外科疾病后,应该检测HP,阳性者给予H2受体拮抗剂、抗HP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8例再发性腹痛(RAP)息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69例(85.4%)粘膜有炎症改变。慢性胃炎140例(82.8%),食道炎15例(8.87%),十二指肠球炎8例(4.73%),消化性溃疡6例(3.55%)。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感染为97例(49.0%)。HP阳性者粘膜均有炎症改变。胃炎HP感染率为64.3%。而HP阴性胃炎者仅35.7%,相反,食道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者HP感染率低。消化性溃疡者其中5例(83.3%)HP阳性。1例(16.7%)HP阴性。结论:小儿L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爱君 《中国医刊》2004,39(5):30-3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再对411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 结果 2662例儿童,HP-IgG阳性者789例,检出率29.64%;411例HP-IgG阳性患儿13C-UBT阳性者312例,检出率75.91%.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血清学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试验判断HP感染状态.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诊断为再发性腹痛的儿童362例,其中男174例,女188例;学龄前期(4~6岁)90例,学龄期(7~12岁)170例,青春期(13~16岁)102例.分别予空腹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362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9.83%,学龄前期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22.22%,学龄期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9.41%;青春期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37.25%.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8.73%,女性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30.8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者家庭感染率为79.62%,Hp感染阴性者家庭感染率为20.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也增高,Hp感染与性别无关,Hp感染有家庭聚居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电子胃镜证实有溃疡病灶 ,取胃粘膜作HP检测为阳性者 ,即可判断有HP感染。结果 :14 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 ,HP感染阳性 1310例 ,阴性 160例 ,感染率为 89.1%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病HP感染阳性 10 2 0例 ,阴性 160例 ,感染率为 86.4% ;胃溃疡HP感染率达 10 0 % ;复合性溃疡HP感染率达 10 0 %。结论 :提示溃疡病的元凶仍是HP ,治疗消化性溃疡同时必须采取HP的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阳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动色谱技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HP抗原,再对RAP组的68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 RAP组的300例儿童,HP-SA检测阳性者131例,检出率43.6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P组的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学龄儿童HP-SA阳性率高于学龄前儿童,P<0.05;3岁以上儿童,随着年龄增长,HP-S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RAP组的68例HP-SA检测阳性患儿中13C-UBT阳性者58例,检出率85.29%.结论 ①儿童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HP-SA检测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检查判断HP感染.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小儿消化性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玲  黄明学 《华夏医学》2002,15(5):695-697
小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再发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大部分成人HP感染患者其HP主要是在儿童期获得,笔者将国内外小儿消化性疾病与HP感染、HP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C13 -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检测HP。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 :胃镜所见 :正常 5例(7.5 8% ) ,慢性胃炎 6 1例 (92 .4 2 % ) ,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 9例 (13.6 4 % ) ,合并食管炎 1例 (1.5 2 % ) ,合并胆汁返流 5例 (7.5 8% ) ,合并胃粘膜脱垂 1例 (1.5 2 % ) ,合并消化性溃疡 8例 (12 .12 % ) ,Hp阳性率36 .36 %。 6 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 ,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 ,6 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 3例 ,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 37例 ,Giemsa染色Hp阳性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 -重度 2 6例 ,Giemsa染色 16例阳性。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 ,并与Hp感染有关 ,对经排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 ,尤其血清Hp -IgG抗体或(及 )C13 -UBT检测阳性者 ,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及治疗费用效益比.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影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对反复腹痛而就诊的7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4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进行治疗.结果 首先做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小儿再发性腹痛中67.14%(47/70)的病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为64.28%.门诊组治疗22例与住院组23例比较一个疗程有显著性差异,两个疗程后无显著性差异,而费用效益比则为4.84.结论 对小儿再发性腹痛首先做腹部超声检查是切实可行的、经济有效的检查手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密切,肠系膜淋巴结炎以门诊治疗为主,可以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借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起到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RE患者与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对患者中HP阳性率与以及食管炎症程度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RE组HP感染率为46.2%(30/65),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63.5%(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的中重度RE的发生率虽高于HP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在HP感染阳性患者中,其炎症程度较低,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于2001年9月~2003年6月对9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并对14C-UBT HP阳性的腹痛患儿进行了抗HP和非抗HP治疗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对92例小儿再发性腹痛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HpsA)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vi)抗原检测,并进行治疗分析。结果92例中HpSA阳性率83.68%,经三联疗法后,Hp根除率84.3%。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以奥美拉唑为中心的三联疗法根除方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王立萍 《西部医学》2011,23(8):1556-1557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84例,以同期42例无再发性腹痛的门诊儿童作为对照。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观察Hp阳性者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RAP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2.4%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AP组44例Hp阳性患儿中39例接受抗Hp治疗,治疗后Hp阴性和阳性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8%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AP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可能为RAP的主要病因之一,根治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