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在21世纪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远超  刘峻 《中医正骨》2005,17(10):63-64
新世纪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世纪里,医学的很多分支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与西医骨科学的飞速发展相比,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如何更快地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正> 什么是中医特色?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这是目前全国中医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刊应读者要求,从今年第五期起,开展了关于“中医特色”的专题讨论,深得广大读者及有志于振兴中医事业同志的欢迎,仅在较短时间中,就收到有关稿件达百余篇。参加这次讨论的,有省内外的医疗、科研、教学、卫生行政单位的领导、教授、医师、科技人员等,其人数之众,范围之广,热情之高,远非始料所及。他们纷纷陈述己见,献计献策,反映了广大中医药人员殷盼改革、亟待振兴中医事业的强热愿望。我们认为,这次讨论是非常及时而且很有意义的。在此,谨对支持、关心并积极参加讨论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1985年11月至1986年11月,我受中央卫生部派遣参加中国医疗专家小组,首次赴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 该国的医疗机构分富人诊所和国家福利慈善机构所办的各科齐全的西医综合免费医院。前者为收费性的,每次诊费10美元左右;后者为一般贫民所设,负担患者的一切诊治费用。 当时那里几乎没有中成药,仅有从陕西等地进口原料生产的清凉油,很受当地人欢迎。另有一些私人针灸诊所,医  相似文献   

4.
一、党政领导重视组织机构落实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后,地委先后召开了两次办公会议,建立了地区振兴中医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振兴我区中医事业的意见》,部署了全区振兴中医工作任务。地区和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规模较大的会议,全区十三个县、市(区)党委和政府都分别作出了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制订了发展中医事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振兴中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行署和县委、政府的领导同志,经常深  相似文献   

5.
6.
《中医正骨》2001,13(12)
尚天裕 ,男 ,1917年 12月 2 5日生 ,山西省万荣县人。现任中华 (国 )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 ,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骨伤》杂志主编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医正骨》第二届编辑委员会顾问等职。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 ,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全国骨科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 (国 )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  相似文献   

7.
张安桢 ,男 ,1932年 12月 2 7日出生 ,福建省龙海市人 ,汉族。中共党员 ,现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 ,中国 (华 )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骨伤》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宋贵杰 ,男 ,1 938年 2月出生 ,汉族 ,甘肃省清水县人 ,中共党员。现任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病研究所所长 ,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常务委员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中医骨伤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学报》创刊了,这是中医药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中国医药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科学。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正骨》2001,13(3)
世纪中医骨伤科著名专家传略——著名骨伤科专家刘柏龄简介 文献标识码:D   刘柏龄教授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刘柏龄,男,1927年6月5日生,吉林省扶余县人,汉族,大学文化。现任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一、二批具有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被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目前兼任中华骨伤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全国医学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署理主席,世界骨伤专家协会(美国注册)副主席,国际华佗中医学院(美国注册)教授、副院长,美国世界健康组织协会常务理事,在《中医正骨》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中任副总编辑、第二届中任顾问,在《中国中医骨伤科》编辑委员会中任副主任委员受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干部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春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暨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刘柏龄出身于医学世家,16岁毕业于伪满新京(长春)国民高等学校,嗣后随叔父刘秉衡老中医学习,尽得家传,且浏览众书,弱冠之年即悬壶于原籍。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术水平,曾考入吉林省中医学校,学习并留校任教,1958年长春中医学院成立,继任教师工作,同年被选到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学习,二年结业,返回长春中医学院,担任教研室主任和医院骨科主任,由此尽心尽力地从事医教研工作,1985年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5年被任命为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   从医50 余年,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奖9项。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创治疗骨质增生病新药“骨质增生丸”,该药于1987年获长春发明一等奖,1991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制的“风湿福音丸”于198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于199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的复肢胶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壮骨伸筋胶囊”、治疗骨折筋伤的“接骨续筋片”等6项成果,均通过省级鉴定并投入生产。他承家学而集众长,临证特别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外治兼顾。尤其注重手法的应用与研究,他荟萃隋、唐以来骨伤手法之精华,结合家传手技,进行整理研究实践,自成体系。他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拔伸、屈转、端挤、提按、分顶、牵抖、拿捏、按摩八法。具体的提出治骨和治筋两大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搬一牵一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不仅独具一格,而且疗效卓著,其手法在我国北方独称一派,并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得到公认和应用。   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关于“肾主骨”的理论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在国内占领先地位,展现了他“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基础(文章发表在1973年第2期《新中医》杂志上)。1987年,他撰写的题为“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体会”论文,在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并获得优秀论文奖。他编写出版医学著作18部,其中主编《中国中医伤科学*治疗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医骨伤科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版,1998年2版)、《中医骨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另外还编著科学普及性著作如《腰痛诊疗》等,供学生实习和基层医务人员临证参考。这些著述是他几十年医疗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他多年来工作成绩显著,曾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嘉奖和表彰。他是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人员,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当代华佗医学教育家、资深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是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为他颁发了“二十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   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复杂性骨折等,既是目前的常见病,也是疑难病。他研制的骨质增生丸(骨质增生口服液)、健骨宝胶囊、通督壮腰胶囊、颈痛胶丸、壮骨伸筋胶囊、复肢胶丸、接骨续筋片以及熏洗药等,对治疗上述骨与关节病效果较好,从而也开辟了无需手术、用中药能治好骨伤科疑难病的新途径。   1992年至1999年他曾应邀多次赴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讲学、考察,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对中医学走向世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刘柏龄教授虽已年逾古稀,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诚以待人。现正以充沛的精力战斗在医教研第一线,并时时以“矢志岐黄、奋进创新为人民”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决心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 茜 赵文海 撰文)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卫生部衡阳会议,号召中医机构要在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进一步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突出中医特点,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办医、办学方向是正确的。《红旗》1984年第16期在“重视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医药,必须保持和发扬它的特色。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强调“如果不保持中医特色,就  相似文献   

13.
14.
《中医正骨》2003,15(6)
孙达武 ,男 ,1933年 2月生 ,湖南省石门县人 ,汉族 ,大专学历 ,中共党员。现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省中医院 )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委员 ,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名中医 ,省高级卫技评委会委员 ,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特邀评审委员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国小儿马蹄内翻足医疗中心特邀顾问 ,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顾问 ,长沙市中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湖南中医杂志、湖南中医药导报编委等。孙教授…  相似文献   

15.
16.
丁锷 ,男 ,1933年 12月 2 2日生 ,安徽省舒城县人 ,汉族。中共党员。 196 3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早年从事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 ,19世纪 6 0年代改做骨伤科、中医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医、教、研工作 ,近年来专门研治骨伤科疑难杂症。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30篇 ,参加编写已出版发行的著作如《中医骨病学》等 8部。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医正骨》2004,16(4):F002-F002
许书亮,男,1936年生,福建省厦门市人,中共党员。中医骨伤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会长,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长。曾任福建省人大常委,福建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