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与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马颖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23-124
自1986年Mosman等首先发现CD4^+细胞(Th)具有两种不同功能的亚群细胞即Th1和Th2细胞,人们对其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近年来发现Th.细胞主要分泌IL-1,IFN-γ,LT,GM—CSF等,它主导细胞免疫应答,在抗感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IL-13等,它主导体液免疫应答,辅助抗体生成。近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多分泌Th2类细胞因子,并认为机体处于Th2细胞因子优势状态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机理之一。因此,Th1/Th2之间的漂移能否为抗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型治疗方案,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刘婷 《重庆医药》2009,38(16):2090-209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以激活幼稚T细胞,打破外周免疫耐受,进而诱导肿瘤免疫应答。对于复发或者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综述DC疫苗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哮喘炎症研究的重点已经移到了T淋巴细胞上。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整个炎症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T辅助细胞功能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机体的Th1/Th2平衡倍受研究人员关注。哮喘的发生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及IL-13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5.
谢世光  张伟 《江西医药》2001,36(5):390-392
目前认为哮喘的主要免疫学改变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亚群)中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Th2反应占优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因此调节Th1/Th2型淋巴细胞之间的平衡,是一种针对哮喘发病机制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近几年哮喘免疫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有抑制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5的分泌,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或者促进Th2细胞向Th1细胞转化.以下就这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唯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控和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围绕DC建立的旨在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能力的一系列策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课题。 DC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成分。应用DC制作疫苗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大量研究显示DC疫苗安全,易于操作,对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大多肿瘤均可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捕获TAA,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这一过程是诱导细胞免疫的关键所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体内DC广泛分布,但数量很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1%以下,是唯一能够呈递蛋白质抗原,并致敏初始记忆型T细胞的APC.肿瘤患者大多表现为局部DC功能低下,数目减少,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是肿瘤细胞逃脱免疫防御的众多原因之一.机体识别并捕获单一的肿瘤抗原无法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只有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将DC与肿瘤细胞抗原融合后,才能有效抑制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DC的深入研究对肿瘤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免疫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庞华  司玉玲  綦振家  王英娟  王亮  李世俊 《天津医药》2011,39(12):1136-1140
目的 耐药乳腺癌表现为治疗效果差,转移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树突细胞(DC)辅助下,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可能超过T细胞。本实验利用DC与CIK联合培养,比较在不同条件下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效应。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树突细胞(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分别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 、DC+CIK),CIK细胞单独培养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泌IL-12、TNF-α、IFN-γ和IL-2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毒效应。结果 DC和CIK细胞共孵育,使CIK细胞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及分泌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增高,DC的成熟表型和分泌IL-12的水平增加,其中均以AP-DC+CIK组增高最为明显,和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效应,AP-DC+CIK组杀伤效应最强, 与DC+CIK组和CI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耐药肿瘤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其对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抗瘤免疫能力最强,为临床治疗耐药肿瘤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复方中药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的增殖活化,因此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使抗恶性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希望,大量的研究已初步表明提取中药成分可通过诱导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调节免疫。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对于RA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和T细胞相关。最近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Th17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能够分泌促炎症因子IL-17,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s)和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滑膜炎症、骨和关节损伤;而Treg则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效应,调控RA中的炎症性免疫应答过程。单独TGF-β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reg,而在TGF-β和IL-6共同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因此,Th17和Treg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因子微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调节Th17/Treg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治疗RA的新方法。该文将对Th17/Treg平衡在RA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自体树突状细胞回输的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肺癌生物免疫治疗以其纠正患者的免疫缺陷,启动自身的特异性杀瘤反应,建立有效的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而这其中作为免疫启动和抗原递呈最关键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备受关注,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1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了热休克诱导的凋亡肺癌细胞株负载的DC的免疫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对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CD44v6修饰DC融合瘤苗抗胰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修饰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抗胰腺癌的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1)取小鼠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的诱导下体外大量扩增DC细胞;(2)在PEG的作用下.进行DC和小鼠胰腺癌细胞(TD2)的融合,并利用HAT/HT系统筛选出纯净融合细胞株;(3)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pBud—CD44v6转染到肿瘤融合细胞中表达;(4)荷瘤小鼠接种融合瘤苗,测量肿瘤大小。结果:成功构建了CD44v6修饰的D/TD2融合瘤苗:免疫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小鼠骨髓来源的DC在PEG作用下成功与TD2细胞融合,同时以CD44v6加以修饰,且融合细胞可有效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强大抗胰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负载HepG2细胞裂解物的Exosome诱导的效应性T细胞对肝癌HepG2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并以GM-CSF+IL-4的培养方案获得树突状细胞(DC)。将反复冻融后产生的HepG2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DC,收集培养上清后以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得到Exosome,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用致敏DC及其分泌的Exosome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ELISA试验检测不同刺激环境下T细胞分泌IL-1β、IL-2、IL-4、IL-6、IL-10、IFN-γ和TNF-α的能力。以细胞杀伤实验(MTT法)检测不同因素刺激后的T细胞、OXA(2.5、5.0、10.0mg.L-1)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与未致敏DC及其分泌的Exosome相比,HepG2细胞冻融裂解物致敏的DC及其分泌的Exosome能显著促进T细胞的增殖,并使其活化和分泌大量的IL-1β、IL-2、IL-6、IFN-γ和TFN-α等Th1型细胞因子。活化后的T细胞、OXA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活化T细胞联合10mg.L-1OXA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最高,但与联合5 mg.L-1OXA的效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所分泌的Exosome可在体外刺激T细胞,使其活化为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细胞联合低浓度OXA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降低OX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李姣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19-22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征是HCV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应答减弱,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功能障碍,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功能失调,导致HCV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减弱或缺失。本文介绍了DC的功能特点,分析了HCV感染后外周血中DC数量的下降、DC及其亚群功能障碍及DC分泌因子的变化。得出慢性HCV感染时,DC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产生的IL-12和IFN-α减少,IL-10增加,导致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减弱,很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膀胱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张淑敏  徐勇  畅继武 《天津医药》2007,35(7):481-483,I0001
目的:研究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膀胱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从胎儿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TNF-α诱导产生DC.利用50%~70%硫酸铵饱和沉淀法获取膀胱癌细胞系EJ含热休克蛋白(HSP)成分的细胞溶解物,以该抗原负载DC,激活胎脾细胞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IL-2刺激胎脾细胞产生LAK细胞.应用MTF法分别检测CTL和LAK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胎儿骨髓可诱导出功能成熟的DC,高表达CD1a、CD86、HLA-DR和CD83.负载EJ抗原的DC可诱导产生CD8+CTL.其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结论:含HSP成分的肿瘤细胞溶解物负载胎儿来源的DC,体外可诱导出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周菁  张伟 《江西医药》2009,44(11):1064-106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内外能否有效的抗肺癌。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及TNF—a诱导获得DC,悬浮细胞加入IFN—g,24h后IL-1a,IL-2及CD3McAb诱导获得CIK,将A549制备成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并将DC与CIK细胞联合培养(DC+CIK,负载抗原的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CytotoxicityTOX96体外杀伤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在培养的第15d.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细胞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23.4±2.3)倍vs(16.7±2.7)倍,P〈0.05],CD3+CD56+细胞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64.3±3.6)%vs(43.9±2.1)%,P〈0.05],同时负载抗原的DC的CIK对A549细胞的体外下细胞毒活性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速率,提高CIK细胞表型的表达水平,增强CIK抗肺癌的活性.将来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赵铭  李博  王海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2-3624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DSCs)与异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细胞发生的耐受和Th1的极化情况。方法ADSCs与同种异体的DC共同培养3d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细胞因子的产生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做进一步地分析。结果ADSCs和DC共同培养前CD80、CD83、CD86分别为(92.1±2.1)%、(90.4±8.3)%、(87.9±4.5)%,共同培养后分别为(76.2±5.1)%、(67.4±3.3)%、(57.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同培养前IL-12和TNF.仅分别为(750.3±89.2)pg/L和TNF—α(282.5±15.3)ng/L,共同培养后分别为(480.6±79.5)pg/L和(192.6±22.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吲哚-2,3-双加氧酶(IDO)表达量增高50%。共同培养后的DC可抑制CD4+T细胞活化和幼稚T细胞向Th1细胞极化。结论脂肪干细胞(ADSCs)可能产生免疫力的负调节以及诱导免疫耐受,这对于移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个很有前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菁  张伟 《江西医药》2011,46(9):798-80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内外对肺癌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及TNF-a诱导获得DC,悬浮细胞加入IFN-g,24h后IL-1a,IL-2及CD3McAb诱导获得CIK,将A549制备成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并将DC与CIK细胞联合培养(DC+CIK,负载抗原的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细胞的的增殖活性。Cytotoxicity TOX96体外杀伤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A549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肺癌活性。结果在培养的第15d,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细胞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23.4±2.3)倍vs(16.7±2.7)倍,P〈0.05],CD3+CD56+细胞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64.3±3.6)%vs(43.9±2.1)%,P〈0.05],同时负载抗原的DC的CIK对A549细胞的体外下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的CIK细胞相比,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的裸鼠成瘤率,DC+CIK与负载抗原的DC+CIK在抗六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速率,提高CIK细胞表型的表达水平,增强CIK体内抗肺癌的活性。将来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娴 《儿科药学》2008,14(1):28-30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使用SUT(粉尘螨滴剂)48例(治疗组),未使用SLIT47例(对照组),在研究前、后分别取血,测定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及血清IgE水平。结果:SLIT疗程(1年)结束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分别增加了30.76%、33.23%,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及血清IgE的水平分别降低了31.07%、33.60%;与对照组相比各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东阿阿胶对体外培养的癌症放疗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东阿阿胶灌胃给药3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取放疗病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东阿阿胶含药血清按分组刺量加入培养孔中,阳性对照为胸腺肽,37℃,5%CO2培养一定时间后,上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率、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的表达、淋巴细胞表型及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含东阿阿胶血清均能显著促进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活化,提高CD3^+(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的比例和CD3^+CD4^+/CD3^+CD8^+比值,增加Th1,降低Th2。结论东阿阿胶能解除或减轻肿瘤和放疗对免疫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