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解剖研究发现皮神经周围存在血管网,使皮神经皮瓣临床应用获得成功,隐动脉与胫后动脉分支吻合形成链状血管与隐神经伴行并营养皮肤,以此可切取游离、远端蒂、近端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近年,静脉周围也发现血管网存在,为静脉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大隐静脉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Masquelet等于1992年首次提出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概念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1994年有资料报道成功应用上肢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多伴有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上可选用多种皮瓣修复.拇指尺背侧皮瓣是1999年首先由法国Brunelli等[1]报道.该皮瓣是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年来,对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的研究深入,使其在创面修复中成为治疗的热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我院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此类创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5月-2006年1月,对26例踝关节周围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4 cm×7 cm,最小为6.5 cm×5.5 cm,平均9.3 cm×6.1 cm;蒂长3~7 cm,蒂宽3~4 cm,表面均保留1.5~2 cm宽的皮桥行明道转移.结果 25例皮瓣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1例皮肤坏死,但皮下组织部分存活,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称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血管蒂恒定,动脉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干动脉,在四肢创面的修复重建中应用广泛,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这类皮瓣术后的主要危险是静脉回流不充分,导致皮瓣静脉性淤血、肿胀,组织营养障碍,甚至发生部分或全部淤血、坏死口。而心理因素、术后体位的不恰当等均能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加强围手术健康教育,密切医、护、患三方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皮瓣的成活率。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7月应用不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5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皮神经营养皮瓣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而游离皮瓣对局部血供的主动改善是皮神经营养皮瓣无可比拟的[1].小腿内侧皮瓣可在止血带下快速切取,含全套深浅血管、皮神经,可用于桥接重建循环,修复方便,针对小儿肢体创伤可进行Ⅰ期修复,具有良好外形及功能修复以及减轻患儿痛苦、经济负担等特殊意义.1999年1月~2006年7月我院对10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小儿严重肢体损伤运用吻合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成活基础的新类型皮瓣称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该类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 ,动脉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干动脉[1] ,有足够长的蒂部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从而为深度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手段。我科从 1998-10~ 2 0 0 1- 0 1,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 2 1例 2 2处 ,通过强化和改进术后护理 ,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2 2处 ,男性 15例 ,女性 6例 ,年龄 9~ 6 6岁。病因 :恶性黑色素瘤 6例 6处 ,铁水烫伤 4例 5处 ,撕脱伤 3例 3处 ,慢性溃疡 3例 3处 ,电击伤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并切取以示指桡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为蒂的示指背侧带蒂皮瓣,经过开放皮道转移至拇指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结论 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其技术要求低,效果切确,适合于各级医院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足跟部及踝部常因外伤、深度烧伤所致肌腱和骨外露等深度创面经久不愈。自1992年Masque-let等首次提出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以后,临床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深度创面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2006-01~2011-09,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6例,均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区Ⅳ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远端蒂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区Ⅳ度烧伤创面14例,创面范围5cm×4cm~12cm×6cm,皮瓣大小6cm×5cm~14cm×7cm,皮瓣最大旋转180°.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供瓣区及蒂部创面.观察皮瓣成活及腓肠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情况.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早期出现轻度静脉淤血,抬高患肢后缓解.13例移植皮瓣Ⅰ期愈合,1例缝合口少部分裂开,经换药治疗17d愈合.供皮区及供瓣区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有腓肠神经分布区感觉缺失.随访3~4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修复区外形满意,不影响功能,腓肠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恢复,无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是修复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荧光示踪法研究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静脉回流,探讨静脉回流的规律.方法 分别取20只新西兰兔耳静脉血各0.1 ml,分离红细胞并标记、检测.在20只动物后肢建立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模型.按照皮瓣生成后检测的时间即术后30 min、1,2和7 d分成A、B、C、D四组.取标记好的红细胞悬液5μl,在各组通过小隐静脉(A、B组)或皮下组织(C、D组)注入.5 s(A、B组)或10 s(C、D组)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切片、染色,分析荧光在血管蒂部的分布.结果 标记的红细胞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荧光分布在小隐静脉壁及周围血管、穿动脉的内膜外膜,B、C、D组在腓肠神经出现弱的荧光分布,HE染色显示C、D组小隐静脉管腔内充满血栓.结论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静脉主要通过小隐静脉壁及周围血管、穿动脉的内外膜回流.小隐静脉腔发生栓塞,没有出现逆瓣膜的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一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骨联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切取由腓动脉发出单一主皮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皮瓣,单纯吻合穿支动静脉或吻合穿支动脉、小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涉及远足的合并骨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5例,骨皮瓣面积12cm×7cm~18cm×11cm,均全部成活,随访时间7~16个月,外观满意,质地优良,感觉恢复均达S3级以上,移植腓骨愈合时间4~10个月。结论:该术式结合了游离皮瓣、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骨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修复部位随意,血供可靠,符合生理,是肢体创伤修复重建的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2 cm×8 cm,最小7 cm×5 cm。结果23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足跟感染软组织缺损创面有效修复方法.方法 对足跟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第1种方法是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180°与足跟部创面吻合,第2种方法是切取股前外游离皮瓣用旋股外侧动脉血管吻合胫后动脉及其2条伴行静脉,以此两种方法来修复足跟部感染缺损.结果 自2008年以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于临床应用10例,股前外皮瓣于临床应用4例,14例皮瓣中术后1例皮瓣远端坏死,Ⅱ期游离植皮,2例皮瓣外观较为臃肿,患者穿鞋困难、行走不便,经Ⅱ期手术修薄皮瓣,效果满意.其余术后无皮瓣坏死、无血管危象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8~48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满分100分),14例病例据评分表中关于疼痛、功能等多方面指标综合得分,80分以上9例,60~80分3例,60分以下2例.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坏死,Ⅱ期游离植皮,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4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未见功能障碍.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均是修复足跟部感染及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适用于手指中节以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及手指深部组织外露时。笔者曾单纯以原轴线延长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但易发生供血不足或静脉危象。1999年以来,除上述方法外,笔者同时采用带掌背皮神经及掌背浅静脉,在皮瓣或蒂距轴点5~6cm后,以掌背浅静脉为轴线设计切取皮瓣,临床应用3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急慢性感染、Ⅲ度烫伤等常可以导致小腿中下段胫前软组织的缺损和骨外露。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继发出现的感染、骨髓炎,以及骨坏死将严重的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及外观,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尽管近些年来游离皮瓣、穿支皮瓣等新技术的增加了解决这类难题的途径,然而,小腿中下段创面的覆盖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1,2]。因此,如何早期选择合理的皮瓣覆盖小腿中下段创面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Masquelet和Bertelli等[3,4]首先报道了神经营养皮瓣血管的解剖及临床研究。此后,国、内外相继有多篇有关该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研究报道[5-9]。2009-08至2014-10北京水利医院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选择性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患者2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Tayar和Ham1976年首先报道吻合血管的桡神经浅支游离移植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体的皮神经血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为游离神经移植供体的选择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然而 ,很少有人注意到皮神经的伴随营养血管与其周围皮肤的供血关系。90年代初Masquelet、Bertelli等学者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 ,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神经皮瓣 (neurocutameousflap或neuro -skin)的概念〔1、2〕,但是 ,神经皮瓣这一名称并未反映出此类皮瓣血管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1月—2015年12月中同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足外伤患者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足背远端创面Ⅰ期愈合者15例;因皮瓣边缘部分坏死,Ⅱ期愈合者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2个月~4年,皮瓣质地及弹性良好,与周围肤色接近,足背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随访2年以上者,皮瓣浅感觉均恢复正常。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创面,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部游离静脉皮瓣用于断指合并软组织缺损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2017年鹤壁市人民医院显微外科收治28例手指离断且接受足部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17~55岁,平均37.0岁。其中拇指3例,食指12例,中指5例,环指4例,小指4例,多为断指与手指近节基底部完全断裂且无组织连接,同时离断指体完整,并伴有血管、神经缺损。依据患处的缺损形状设计出比缺损面积大10%的静脉皮瓣,皮瓣轴线需与静脉走向一致。沿设计大小切开皮肤、皮下,于皮瓣深筋膜层游离皮瓣,在皮瓣游离结束后,将切取的远近端静脉倒置移植于患指,桥接固有动脉与指背静脉。若远端指体皮色渐好,皮缘渗血则获得血供,即血管吻合通血,可直接缝合。不能缝合的情况可取上臂内侧或腹股沟处皮片进行植皮。手术完成后将引流皮片置于皮瓣下。结果 28例再植断指及指静脉皮瓣全部成活,运动功能满意。结论足部游离静脉皮瓣应用在断指合并软组织缺损再植中操作简单便捷,成活率高且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对 2 6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3 0 .0cm× 10 .0cm ,最小 6.0cm× 4.5cm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长 3~ 13cm。 结果  2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静脉回流障碍 ,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2 1例经 6~ 3 6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 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不损伤主干血管 ,可重建感觉功能 ,经逆行转位可以满意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