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传统针灸取穴加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0例取得满意疗效,一次即愈9例,两次获愈9例,三次获愈1例,经过五次治疗获愈1例。介绍如下: 〔针刺选穴〕双侧肾俞及膀胱俞、阿是穴(痛点)、命门、双侧委中。配穴:双侧承山、阳陵泉、昆仑、腰眼等。  相似文献   

2.
腰痛的发病原因很多。一般以肾虚、劳损和风塞外邪侵袭为多。兹将两年来用烧山火针法治疗的腰痛患者75例的结果分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治疗方法根据腰为肾之腑,肾和膀胱相表里,腰背部的经脉循行主要是膀胱经;病因主要是肾虚、劳损和外受风寒;故主穴取膀胱经的肾俞、关元俞;采用烧山火手法,不留针,以补肾温筋、驱风散寒、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但肾虚腰痛(因房劳过度或兼遗精阳痿者)配腰眼、命门、上髎,以补肾为主;腰肌劳损腰痛(因劳累过度或扭伤者)配肝俞、志室、秩边、阳陵泉,以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收录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91条处方,涉及腧穴83个,总频次749次,高频腧穴(频次≥10)为环跳、委中、肾俞、阿是穴、夹脊穴等19个;选穴位置主要集中在下肢部、背部;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共使用35个、340次,占总频次的45.4%。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大肠俞,承扶,秩边,腰眼,肾俞,环跳,夹脊穴;命门,腰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殷门,昆仑,关元俞;三阴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环跳、夹脊穴、肾俞、委中、秩边、承扶、大肠俞、腰眼为核心的组方。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取穴集中在腰背及下肢部,以阳经经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局部取穴,所选腧穴多为特定穴,穴位下多有神经伴行;针灸处方重视辨经取穴,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4.
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62种古籍中采用针灸治疗腰痛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433条,穴位175条,总计75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委中66,肾俞38,昆仑38,腰俞20,环跳19,足三里16,申脉15,水沟15,膀胱俞10,束骨10,太溪10,复溜10,阳陵泉10,行间10,命门10。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298,胆99,督66,肾53,肝43,胃39,脾26。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下背181,腿阳179,足阳96,足阴57,小腹40,腿阴35,头面30。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85…  相似文献   

5.
张开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45-4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自拟中药强腰治突汤结合针灸取穴大肠俞、肾俞、腰部阿是穴、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太溪等。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腰圈包括命门、肾俞、气海俞、腰宜、腰眼、秩边、白环俞、腰奇、腰俞、腰阳关,可构成一个圈,主治腰部疾患,左右各一,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简称为"腰圈"。根据腰圈理论,挑络疗法治疗络脉不通所致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治疗络脉痹阻所致腰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痛是指组成坐骨神经根(腰4至骶3)神经丛或神经干本身受各种病因影响所引起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疼痛的一种疾病,蒙医称为白脉病。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针灸、刺络、拔罐等疗法同时配合蒙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治疗方法1.1 中医针刺、灸法、拔罐、小针疗法。(1)针刺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法或拔罐,水针。处方:肾俞、气海俞、腰2~5夹背、次、秩边、环跳、阿是穴、循经配穴。太阳经:殷门、委中、承山、少阳经:阳陵泉、阳交、绝脊。按疼痛放射部位,选取上述处方4~6穴,腰臀…  相似文献   

8.
本人采用红外线温针治疗急性腰肌扭伤,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病程1~90天。均除外其他疾患而明确诊断为本病。症状以腰痛为主,轻者腰痛、活动后尤重,重者腰痛剧烈,活动障碍。治疗方法 1.取穴:大肠俞、肾俞、腰眼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40例患者全部经CT检查确诊,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余年,腰痛以左侧为主19例,以右侧为主16例,双侧5例。治疗方法针刺:以足太阳膀脱经和局部取穴为主,所取穴位为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次、中、腰眼、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筋、承山、悬钟、昆仑,上述穴位根据情况每次选穴4~6个交替运用,针刺用泻法或平补乎泻,要求针感沿患肢向下传导,留针匕一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推拿:每日1次,先用滚法、推法、揉法、点法、按法沿足太阳膀联经自上而下进…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取穴:肾俞、环跳、殷门、阳陵泉、承山。配穴:秩边、风市、绝骨、压痛点。医生在穴位处行常规消毒,手持2.5毫针分主次先后进针。毫针刺用泻法,针感得气后启动G6805治疗仪,用电针中频连续波脉冲治疗20分钟。针后在主穴各拔火罐一枚,10分钟取罐,5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牵引,微电脑腰椎自动牵引床牵引骨盆间隙,据体重选择牵引重量,据耐受情况选择牵引力,30min/次,1次/d。治疗组34例针灸,取肾俞、腰眼、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阿是穴、风市、昆仑等穴,取俯卧位或侧卧位,75%酒精常规消毒,较快速度进针,直刺1~3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直至得气,以感觉到腰部及臀部的得气感应向足部传达为最佳;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取连续波形,依据耐受度选刺激强度,同时加TDP照射,留针30min;起针后拔罐,留罐5~10min;较重者1次/d;症状缓解后,隔日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BM、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建库至今收录的穴位埋线治疗LDH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80篇文献,入选135个腧穴处方,累计使用776次,频率较高的穴位有腰夹脊、环跳等19个腧穴,主要归属于膀胱经和胆经,部位以下肢部和腰背部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主要为环跳-阳陵泉、环跳-腰夹脊、阳陵泉-腰夹脊、委中-腰夹脊;聚类分析主要类群为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足三里;委中、昆仑、秩边、承山、殷门、承扶;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肾俞;腰阳关、阴陵泉;腰夹脊。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LDH取穴集中在下肢部和腰背部,以膀胱经和胆经为主,重视腰夹脊和阿是穴等局部腧穴,处方重视辨经选穴。本研究对临床穴位埋线治疗LDH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临床中常见的病症。采取针刺腰部两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及患侧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风市、承山、悬钟、昆仑、髀关等穴,配合使用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牵引,观察病例100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4.
于某,女,46岁,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尿频、尿急1年余。现病史:1年前始觉尿频、尿急,伴腰骶酸痛、少腹胀痛,曾四处诊治,多以尿道炎给对症处理,偶见轻效,仍反复发作,故来我院诊治。查体:精神萎靡,痛苦面容,L4/L5椎旁压痛,放射至右臀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小便常规检查阴性,CT检查显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腰痛。治则:补肝益肾,通经活络,疏利膀胱,通利小便。治法:持续腰部牵引半小时后,休息半小时行针刺治疗。针刺取穴:肾俞、关元俞、膀胱俞、次醪、秩边、阳陵泉、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其中秩边、阳陵泉针用泻法,膀胱俞、次醪、肾俞、关元俞、中极、关元、太溪针用补法,三阴交、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运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轻,少腹胀痛消失,再行5次治疗,以上诸症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所涉及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合适数据库。运用频次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75篇文献,提取出69个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配穴处方,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发现居髎、腰阳关、命门、八髎、肾俞、委中、秩边、风市、殷门、石门、环跳、阳陵泉、承山及大肠俞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核心节点。关联规则分析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肾俞、委中与大肠俞。结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多选用配穴,配穴方法多选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本经配穴。且多选取膀胱经穴及督脉穴,多选用五输穴、背俞穴、下合穴,以肾俞、大肠俞及委中为核心腧穴处方。  相似文献   

16.
<正>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1]。近年来,针灸、药灸、推拿、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经皮给药等治疗遗尿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1针灸李伟洪[2]针灸取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肺脾气虚型加足三里、气海、脾俞、肺俞,肾阳不足型加太溪、命门,兼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者加神门。关元、气海、中极、肾俞、命门、膀胱俞用温针灸,每次灸2壮,5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64例、痊愈5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田建军[3]取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为主穴。湿热下注者加期门、阴陵泉,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太溪,脾肺气虚者加太渊、足  相似文献   

17.
寒湿腰痛     
陈××,男,40岁。1977年6月15日诊。患者常于田间劳动,久居湿地,腰痛半年,时痛时止,未加注意。近日来逐渐加重,屈伸不利,转侧不便,咳嗽亦觉痛,阴雨则加重,腰部酸沉,重如负石。脉象濡缓,苔薄腻。诊断:寒湿腰痛。治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处方:1.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2.肾脊、腰眼、殷门、承山。以上两组处方,每组前二穴针后加灸,后二穴只针不灸,重泻得气久留针,每日针灸一次,每次一组,交换治疗,7至10次为一疗程。本案病例连治四次,即告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腰痛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腰痛宁胶囊,1.5g/次,1次/d。治疗组40例温针灸,腰夹脊穴、腰阳关、腰俞、命门、承扶、肾俞、委中、阳陵泉,患者仰卧位,0.35×50mm针灸针快速刺入,腰阳关、命门、肾俞等进针后即刻捻转补法,2~3min,夹脊穴针刺以针尖到达椎弓板,患者明显感受到酸胀麻沉重为宜,随后将点燃清艾条(2cm长柱段),穿过针灸针,在皮肤与艾条间放置厚纸片隔离,2壮/次,1次/d;腰痛宁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观测临床表现、JOA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JOA评分、VA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腰痛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 1997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治疗慢性肠炎5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19~72岁;病程6个月~5年。 治疗方法 取穴中院、章门、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关元俞;肝气乘脾加肝俞、行间;肾虚加肾俞、命门。 患者侧卧,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4~26号1~2寸毫针针刺,中院、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肾俞、美元俞进针1.5寸,气海、章门、肝俞、胃俞、命门、行间进针0.5~1寸。脾胃虚弱,肾虚者用提插捻转补法;肝气乘脾用平补平泻法。 针后用2台TDP特定电磁…  相似文献   

20.
慢性腰肌劳损是由劳倦,外伤,腰肌韧带损伤,肾虚,经久不愈所致。症见腰痛酸软,俯仰转侧不利,缠绵反复,遇劳则甚。笔者运用皮内针治疗30例,效果满意。 30例中男18人,女12人。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临床治疗以痛为输,选取腰部穴位,常用命门、腰阳关、肾俞、志室、气海俞、关元俞、十七椎下、华陀夹脊14—17、腰眼等。每次选用三、五穴,常规消毒后,用麦粒型揿针,避开浮络,针尖向外,横刺入皮内,嘱其轻微活动,针处无刺痛不适,可用胶布固定。天凉无汗,可留针一周,夏天多汗,留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