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肾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40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肾功能、血常规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为90.0%(36/40例),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中医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实验表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患者唾液蛋白明显下降,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明显(P<0.01);脾肾两虚患者唾液蛋白与血浆白蛋白及总蛋白量成正相关性,气血不足患者唾液蛋白与血色素、红细胞量亦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氮质代谢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治疗上十分棘手。根据中医分型脾肾两虚为CRF中最常见证型,经临床实践我们采用温补脾肾,活血祛浊的治疗原则,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参芪地黄方对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48例CRF脾肾两虚证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及脂蛋白a[Lp(a)]检测。结果:治疗前CRF脾肾两虚证患者CHO、TG、LDL、Lp(a)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经参芪地黄方治疗后,CHO、TG、LDL、Lp(a)均显著降低(P<0.05),HDL显著升高(P<0.05)。结论:提示参芪地黄方可改善CRF脾肾两虚证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6,23(10):43-44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赵瑞先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病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认为: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脾不外乎气血不足;在肝不外乎肝阳上亢;在肾不外乎肾虚。故治疗上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1肝阳上亢当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肝阳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肾纤维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纤维化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水平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可改善肾纤维化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抑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克剑 《中外医疗》2011,30(23):127-128
目的 分析脾肾方在防治化疗骨髓抑制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脾肾两虚"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主要病机,临床常以"健辟益气,补肾填精"为主要治疗方法,拟定"脾肾方"配合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结果 治疗组外周血WBC、Hb、PL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WBC、PLT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论活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肾病及脾、肾病及肝、肾病及心、肾病及肺四类,其中以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最常见,以扶正泄浊的温脾汤疗效最显。  相似文献   

10.
脾肾同调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脾肾同调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调制脾肾方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1),两组治疗后Scr、BUN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脾肾同调法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与BUN水平,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安胎固本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安胎固本方治疗,对照组用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胎固本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浅谈以脾肾双补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绪不宁等一系列症状。传统中医学认为其病发生多以肾虚为本,临床常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型,治疗以补肾为主。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其病发生多以脾肾两虚为本,并从生理基础、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多方面论述以脾肾双补之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慢性疾病的病机特点为正气亏虚、虚实夹杂和多脏受损。脾肾功能失调是慢性疾病发病的重要条件,脾肾受损是慢性疾病的重要转归,因此,调理脾肾是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举出治疗肺痨、胁痛、心痛、白疕、脱骨疽、胃脘痛等验案加以说明。谈了攻补适度、缓调收功、阴阳兼顾和调摄起居等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试论明代医家注重脾肾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肾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理方面,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认识的基础上先天肾与后天脾互济资生,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气血旺盛,元气充沛,诸病不染;病理方面,若脾肾互济失调,即脾肾失济时,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一系列疾病;治疗方面,治  相似文献   

15.
生脉饮治疗低血压50例疗效观察承德市地方病防治所韩智敏承德市中医院宋晓红关键词低血压,生脉饮低血压症,临床较为常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治疗颇为棘手,其属祖国医学“眩晕”、“心虚”范畴,多为脾肾两虚、劳伤心脾、耗伤气血,所造成气血两伤之症。生脉饮原为孙...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CRF)在中医学辨证属脾肾两虚、肾阴阳虚衰、水浊逗留、气化不通,治疗着重于肾。西医治疗方法很多,如利尿、改善肾微循环、抗感染、免疫抑制等,病程长,疗效慢。我科2002年8月~2004年9月采用中药汤加西医结合治疗CRF 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顺民教授承袭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脾肾相关”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思路。认为肾性蛋白尿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兼以湿热、湿浊、瘀血、风邪扰肾为标;治疗以健脾补肾为治疗总则,兼顾利湿、清热、祛风,并在治疗的全过程注重调畅气血。健脾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补肾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通过调理脾肾脏腑气血,可协调五脏,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8.
孙立巧  康宁  李仝 《中医学报》2020,35(5):968-971
慢性放射性肠炎潜伏数年、起病隐匿,常遇感而发,病情变化多端,符合伏邪的特点。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多为脾肾两虚,实多为湿热瘀互结。该病的治疗应兼顾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当外来燥邪作为诱因入侵时,多耗伤人体津液,造成正气不足,无力抵抗外邪,邪气潜伏于体内,影响脾胃升降功能,以致燥湿内生,治以资生丸加减,以益气健脾、祛湿、行气、清热、消食;燥邪侵犯人体,最易耗气伤津液,以致气阴两虚,治以八珍汤加减,以气血双补;生化无源则气血不足,不能推动气血的运行,以致瘀毒内蕴,以清营汤加减治之,活血化瘀、滋阴凉血;脾虚则肝脏相对旺盛,而出现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伴有胁腹胀满疼痛等症状,治以痛泻要方加减,以疏肝实脾。此外,久病脾虚易累及肾脏,引发脾肾两虚,可选择四神丸联合参苓白术散丸剂以调补脾肾。  相似文献   

19.
缪希文 《河北医学》1996,2(3):290-291
慢性肝病求治于脾肾(068250)河北省滦平县医院中医科缪希文慢性肝病,是由于急性肝病治疗不见好转,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而致。从临床上所见,多因治疗不当,脾失健运,久病伤及脾肾而成。《金匮要略》指出:"脾胃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慢...  相似文献   

20.
慢性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病程持续在二月以上。可见于西医肠道易激综合征,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临床上多表现为标实而本虚,即腑实而脏虚,故治疗以培补脾肾,补益气血。笔者用此方治疗慢性泄泻36例,疗效颇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