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V0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 (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利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前体物质L-精氨酸和NOS抑制剂L-NNA研究NO对脑缺血后脑水肿和脑梗塞的影响。NZW兔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计对照组、假手术组、MCAO组、MCAO+NS组、MCAO+L-Arg组、MCAO+D-Arg组及MCAO+L-Arg+L-NNA组。结果提示:与单纯MCAO组比较,L-Arg组的脑组织H_2O、Na~+、Ca~(2+)含量明显下降(P<0.01),脑梗塞灶亦明显缩小(P<0.01)。从而显示L-Arg系通过产生NO促使血管舒张而减轻脑水肿和缩小梗塞灶,为临床改进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鼠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一氧化氮作用规律,同时或分别应用一氧化氮合成前体物质-左旋业氨酸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氨基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方法 通过生化、脑梗死体积测定、超微结构观察手段,观察左旋精氨酸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缺血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大鼠脑组织的作用。结果 缺血30分钟单用左旋精氨酸大鼠脑组织损伤最轻,而两者合用略重于前者,缺血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值得合用损伤最轻。结论 左旋精氨酸与胍氨酸合用是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理想、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一种因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缺血周围区血管新生可增强组织血液供应,是一个中风治疗的潜在方法。补阳还五汤是中医治疗中风的传统名方。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脑内血管生成和促血管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诱导成年雄性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补阳还五汤组4组(每组每时间点15只动物),在缺血2小后时按每公斤体重5克生药量/天给予补阳还五汤,连续14天。测定缺血后1,3,7和14天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增强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较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增强大鼠脑缺血后脑内血管新生,提高促血管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潜在机制。本文首次探讨了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脑内血管新生和促血管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肯定了一氧化氮(NO)参与脑缺血的损伤过程,选择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ω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并采用不同剂量,观察其对脑缺血时脑区NO生成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雄性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10 min组、脑缺血10 min+L-NNA(0.5 mg/kg)组、脑缺血10 min+L-NNA(1 mg/kg)组和脑缺血10 min+L-NNA(5 mg/kg)组,实验当日所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具抗凝、促纤溶、脑保护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大鼠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观察,试图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再通和再生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VEGF和Survivin表达规律及阿司匹林(ASA)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SA组,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h、24h、3d、5d和7d,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ASA组于再灌注后即刻及每日清晨腹腔注射ASA(80mg/kg,溶解于1.5ml的10%L-赖氨酸等渗盐水溶液中)1次.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10%L-赖氨酸1.5m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VEGF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I/RP后,VEGF和Survivin主要在梗死侧缺血中心区及周边区表达,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和Survivin的表达趋势是一致的.在梗死中心区,CI/RP后6h即呈强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随后细胞数逐渐减少,7d最少;而在梗死周边区,两者的表达是先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少,7d最少.ASA能够进一步增加缺血诱导的VEGF和Survivin的表达.结论 缺血可诱导大鼠脑梗死侧半球神经元、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Survivin的表达,ASA增加缺血腩组织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0、1、3、6、9、12、24、72h及1、2周组共12组,每组5只,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和再灌注(MCAO/R)模型。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鼠脑行冠状切片的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染色结果可见缺血后脑组织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周围水肿,软化灶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缺血2h后再灌注各组缺血灶周围小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均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增高,内皮细胞在再灌注24、72h组表达量最高,再灌注1周组表达有所下降,再灌注2周组表达量仍较对照组、假手术组高;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在再灌注9、12h组VEGF表达量最高,再灌注24、72h组较再灌注9、12h组有所下降,再灌注1、2周组无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在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达增加但不同步,提示VEGF通过不同机制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L-THP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及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bydropalmatine,L-THP)的影响.从而探讨L-TH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缺血3h及48h脑组织 NO含量的变化及L-THP对NO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h及48h脑组 织 NO含量明显升高,且48h缺血组NO含量高于3h缺血组。缺血前30min应用L-THP20mg/kg可明显降低3h及 48h脑缺血组织中NO含量。结论:L-THP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中NO的含量。其脑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NO介 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NO逐步升高 ,而持续性缺血状态下 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虽然两组 NO在 7天时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认为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情况下 NO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与缺血脑组织的缺氧及产生 NO所需底物供应缺乏有关 ,且可能与脑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兔MCAO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与脑缺血关系密切,对缺血性脑损害可能有直接的影响,一氧化氮的合成酶(NOS)是NO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本文在建立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区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证实缺血后早期(MCAO后1h内)NOS活性突然升高。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利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30min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开始至高峰,随后下降,脑缺血后60min,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4.
15.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神经元型NO合酶(nNOS)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栓红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再灌注期两者的影响。结果缺血30分种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缺血3小进两者下降;再灌注30分种NOT和NOS再次升高,而再灌注3小时两者又下降。7-N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进入稳定期后,NO较前稍降低(P>0.05)仍在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高(P<0.01)仍低于正常(P<0.05),MDA含量较前下降(P<0.001)仍高于正常(P<0.01)。提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NO含量降低与脑缺血损伤有关,脑水肿期NO参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g~(2+)在脑缺血早期对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Mg~(2+)保护缺血神经元的机理。方法:用电凝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采用 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g~(2+)对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脑缺血早期Mg~(2+)可抑制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升高。结论:Mg~(2+)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减少过量NO的生成,起到保护缺血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各期脑脊液中的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规律及它们在脑囊虫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4 9例明确诊断并依据MR分期 ,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的脑囊虫病患者和 2 0名对照者脑脊液中NO、TNF α水平。结果 NO在脑囊虫病的Ⅰ期显著降低而TNF α水平呈显著升高 ,NO、TNF α于Ⅱ期、Ⅲ期 (整个退变死亡期 )均表现为高水平 ,Ⅳ期恢复正常 ,NO和TNF α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病中NO、TNF α可能参与杀虫作用 ,其免疫调节与杀虫机制存在着动态平衡 ,参与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