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的带教管理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实习的带教管理与体会。通过组织落实、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确定带教和考核方法,开展护生实习带教工作。经2周实习,360位护生的实习项目完成率达95%以上,其中340位护生综合成绩优秀,占94.44%,护生对实习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国伶 《护理与康复》2010,9(5):434-435
根据学校社区护理实习大纲,制定并实施适合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习的带教管理方案。通过实施,97.3%护生对实习带教管理满意,认为带教突出了社区护理的特点,通过实习掌握了社区护理实践技能;96%带教老师认为带教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30名入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及学生学习兴趣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护理本科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志英 《护理学报》2006,13(9):68-70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培养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将194名护理本科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调查,收集资料;评估并找出社区服务对象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组织护生分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前的角色扮演反复演练;护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后,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93%,护生综合能力优良率98%,《社区护理》考核优良率93%。结论护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其健康教育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护生社区实习带教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丹  王惠清  李金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788-788,800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探讨将素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模式 ,让护生尽早进入社区接触服务对象 ,在服务中学习、锻炼 ,我院于1998年开始在卫生专业开展社区实习 ,现将护生社区实习带教的体会总结如下。1 明确社区实习的带教目标以突出护理、注重实践、加强人文、体现社区为指导思想。通过护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与社区实践相结合 ,将护生培养成能够初步运用专业知识 ,按照人的需要和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向个人、家庭、社会提供整体护理和卫生保健服务 ,并能进行健康教育的实用型社区护理人才。2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方案2 1 …  相似文献   

6.
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实践能力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11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以中等居多,自我效能感以中等偏高居多.一般资料中影响实践能力总分的因素有专业态度、患者的信任度对护生心情程度的影响和护生对带教方式的态度.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有助于护理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唐晨曦  陈金华  宋燕 《家庭护士》2009,7(12):1102-110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健康教育现状,探讨带教方法,提高护生健康教育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习结束的356名护生进行实习期间健康教育培训、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26.97%的护生实习期间接受过健康教育培训,仅24.16%的护生实施过健康教育,91.57%的护生表示不能胜任健康教育工作,93.26%的护生希望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结论]健康教育应纳入带教计划,实行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三级负责制,选拔优秀带教老师,建立双向考评机制,分阶段有重点地培训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5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工作能力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为我校2008届高职护理专业实习返校护生共403名,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共231名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自评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好评率最高的是"临床护理能力"(90.07%,84.42%),最低的是"社区护理能力"(42.68%,24.24%);6个维度的比较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与护生自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P0.05)。[结论]我校5年制高职护生护理实习临床工作情况基本满足了自己及其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坚持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为重点的基础上,还需在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尤其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护理专业水平及自信心.方法 由护士长、主管护士及高资历的护师组成实习带教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总带教老师,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各带教老师,并安排他们分期进行专题小讲座.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科室病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神经外科实习带教计划>和<护生实习内容>.带教老师依据计划和护生的学历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内容.对教与学效果评价,建立完善的出科考核制度.结果 通过带教教师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示范指导,使护生在实习中掌握临床护理理论并能对患者高质量的护理.结论 通过带教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有效的促进了护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金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10-591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护生对实习过程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方法对护生和带教老师进行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与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促进护生实习过程中行为改变。结果护生由原来的平均理论、实践成绩86、90,分别提高至:94、95,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0%提高至96%,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至94%。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可提高护生对实习的认知程度,提高实习和带教质量,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