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37例2009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经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贵要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优于大隐静脉(P〈0.05),经大隐静脉留置PICC管的异位率较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低(P〈0.05)。而两组在留置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早产儿经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各有优劣,应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经颈外静脉行PICC"三明治"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方法]32例恶性肿瘤并行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病人的导管固定方法采用"三明治"固定方法(研究组).选择同期恶性肿瘤行颈外静脉置管化疗病人32例作为对照组(导管采用常规固定方法).[结果]研究组导管固定性、导管压迫皮肤情况、颈部活动受限情况和病人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法,减少了导管对皮肤的压迫,增加了病人颈部活动的自由度和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经颈外静脉行PICC“三明治”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峰  吕红利 《护理研究》2009,23(7):1825-1826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方法]32例恶性肿瘤并行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病人的导管固定方法采用“三明治”固定方法(研究组),选择同期恶性肿瘤行颈外静脉1管化疗病人32例作为对照组(导管采用常规固定方法)。[结果]研究组导管固定性、导管压迫皮肤情况、颈部活动受限情况和病人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法,减少了导管对皮肤的压迫,增加了病人颈部活动的自由度和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贵要静脉穿刺PICC置管时的异位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25例癌症化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式置管,B组采用常规方式置管。结果A组发生异位7例,异位率5.8%;B发生异位15例,异位率14.3%。两组比较X^2=4.5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式可以减少异位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等。其插管位置主要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但有一部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特别是乳腺癌术后以及幼儿患者)肘部静脉状况差,缺乏可选择插管的静脉,而乳癌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静脉输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中心静脉穿刺(CVC)穿刺难度大,并发症多。所以,笔者尝试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因缺乏肘部静脉而需插管治疗的患者的难题,2002年2月—2008年12月共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426例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置入PICC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置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对25例颈外静脉置管组(A组)和25例肘部静脉置管组(B组)从穿刺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导管保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6.0%)显著高于A组(0)(P〈0.05);B组导管脱出的发生率(26.0%)低于B组(4.0%)(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例数显著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两种置管途径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优缺点。对需要长期化疗、输液的病人,宜首选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当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或抢救危重病人需要快速输液时易选择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经颈外静脉和贵要静脉PICC置管各36例,并对两种途径置管的导管感染率、导管滑脱情况、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同期气管切开的患者行PICC置管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32~77岁,平均47岁。随机分为贵要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选用经常规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以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cm处的外径,测量自肱骨内上髁下3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观察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下方附近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cm处的外径左侧为(2.05±0.30)mm,右侧为(2.03±0.28)mm,两侧无统计学意义;自肱骨内上髁下3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左侧为(445.70±4.90)mm,右侧为(420.50±4.50)mm,两侧有统计学意义;肱骨内上髁下3cm左侧及右侧贵要静脉位置较表浅,管径较大,属支较少,无重要毗邻神经血管。[结论]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首选右侧,穿刺部位应选择在肱骨内上髁下3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没有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早期的静脉输液仍采用外周血管,有相当多部分的患者外周无可选的血管时采用会诊置管解决静脉输液问题。对于肘部直视下看不到血管的疑难患者,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由PICC专业小组成员会诊,解决了血管细、水肿、肥胖等血管暴露差患者的输液问题。2013年2月~  相似文献   

11.
詹健  卢兴杰  杜乐燕  周爱妹 《护理研究》2008,22(17):1571-1572
[目的]为临床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选用经常规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以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处的外径,测量自肱骨内上髁下3 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观察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下方附近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处的外径左侧为(2.05±0.30) mm,右侧为(2.03±0.28) mm,两侧无统计学意义;自肱骨内上髁下3 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左侧为(445.70±4.90) mm,右侧为(420.50±4.50) mm,两侧有统计学意义;肱骨内上髁下3 cm左侧及右侧贵要静脉位置较表浅,管径较大,属支较少,无重要毗邻神经血管.[结论]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首选右侧,穿刺部位应选择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肘静脉与颈外静脉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肘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各40例,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穿刺点渗血情况明显低于肘静脉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肘静脉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方法。方法 发生导管异位时,由两名护士进行调整,患者采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坐位,将导管外露部分及穿刺点充分消毒后,将导管外撤,撤出的长度即透视时上行至颈内静脉的长度+2cm,平卧位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同时下巴紧贴锁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形成一锐角,将导管送入。侧卧位或坐位时,使穿刺侧肢体与身体的纵轴成一直线,利用重力作用,再将导管送入。结果 23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20例送入上腔静脉,仅3例留置在锁骨下静脉,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考虑调整,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8例危重患者急救及治疗中采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本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4%,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操作安全、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建芳  李新萍  颜菱  罗艳霞 《护理研究》2004,18(24):2227-2228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后 ,减轻了病人穿刺时的疼痛 ;维持血管通路的畅通 ,利于紧急抢救 ;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1] 。一般选择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2 ] 进行穿刺 ,但对于每日补液量在 2 5 0 0mL~ 40 0 0mL ,常规补钾 4g~ 6g的禁食病人 ,常常不能顺利输完液体或留置时间不长达不到留置针输液的目的。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科自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针对上述禁食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输液 ,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我科住院的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