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28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2546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透组共血透161次,治愈率远较同期急性肾功能衰韵治疗且。血透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为发热;慢性肾衰血透组共血透2385次,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为低血压,其1、2、3和4年自下而上率分别为40.37%、18.52%、4.81%和1.48%,较同期慢性肾衰对照组之生存率明显高。提示急性肾衰患者早期血透愈后较  相似文献   

2.
对4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同步检测了细胞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并选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表明,慢性肾衰患者OKT3、OKT4、OKT4/T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铜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血清铝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锌与OKT4/T8呈正相关(r=0.3266,P<0.05)。提示慢性肾衰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微量元素锌、铁、铜含量降低,铝含量升高,锌含量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1987年1月至199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肾衰患者血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28例成年人(年龄<60岁)肾衰患者的血透疗效进行对比。老年肾衰患者透析前合并症高达40%,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居多。成年组透析前合并症25%。透析后全部患者尿素氮、肌酐均明显下降,慢性心功能不全及代谢性酸中毒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合并高血压者透析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尽管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危险性较大,但可避免因腹膜透析而产生的腹膜并发症,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失调。对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掌握恰当的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透析时间、超滤率及出超量,能够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 O)的影响。方法:检测慢 性肾衰长期血透患者血清 N O 水平,与非血透治疗尿毒症患者 进行比较。结果:血透显著增加了慢性肾衰患者 血清 N O 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 P< 0.05。结论:血透能增加慢性肾衰患者血清 N O 浓度,防止残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中药肾衰方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近期和远期作用。方法:217例CRF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5例)和在此基础上施用中药肾衰方的治疗组(132例)。结果:治疗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血肌酐倒数(1/Scr)与时间(前3个月)回归分析,斜率b为正值2.6×10-4,表明能延缓CRF的进展,部分病人肾功能还有所改善。临床综合评价,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5.88%(56/85)(P<0.01),3年以上的转归,终末期肾衰(ESKD)发生率为17.55%(8/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1%(12/31)(P<0.05)。结论:提示中药肾衰方结合西医疗法是迄今为止治疗CRF非透析病人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1年对45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放疗DT40-60GY/4~6周。同期行单纯手术26例。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72.7%和80.8%、68.8%,差异无显著性,但对于腋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76.2%和33.3%(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为4.4%和19.2%(0.01<P<0.05)。术后放疗组同侧锁骨上区复发为0,无放疗组为11.5%(0.01<P<0.05)。说明术后放疗对腋淋巴结转移者,可以提高生存率,同时减少局部区域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检测了23例慢性肾衰病人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病人RCR为2.63%±1.28%,低于正常对照组14.2%±2.84%(P<0.01),其RICR为15.04%±1.48%,高于正常对照组7.63%±1.08%(P<0.01)。提示慢性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8.
对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与4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_1和B(ApoA_1,Apo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组比正常对照组T_G,ApoB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5),ApoA_1显著性降低及ApoB/ApoA_1、有显著性增高(均为P<0.01)。提示尿毒症病人存在脂质和载脂蛋白异常。  相似文献   

9.
2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适应于基层医院救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4例(413例次)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诱因,对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患者分成非透析和透析(血透与腹透)两组。透析组血透者首先采用序贯透析,继后透析超滤;腹透者第1个24h超滤液体一般在2500ml以上。结果非透析治疗组总有效率60.4%,且作用短暂。透析组(含血液滤过)肺水肿控制率达94.0%以上,而且能有效清除肾毒性物质,解除或缓解慢肾衰的临床症状。结论及早透析和超滤是抢救慢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有效方法,基层医院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0.
高钾血症是急危症,常发生于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少(或无)尿期,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我院自1997年2月以来为28例高钾血症采用了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治疗结果:血透15~2小时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心律齐,心率正常,心音有力,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消失。血钾降低,透析前后血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钾>6mmol/L,心电图T波高尖呈帐蓬状,应药物治疗同时紧急血透治疗,即使无明显症状亦…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及其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临床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7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2.25%(89/726).其中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抗-HEV阳性率分别为22.41%和18.83%;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8.69%和7.24%.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HEV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P<0.01).各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后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延长(P<0.05),且在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型肝炎和肝硬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重叠感染者并发症及病死率较单纯感染者高. 结论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是病情加重及重症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AMI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同时给予辛伐他汀20~40 mg,1次/天,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并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存活出院率、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AMI能够改善预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31例、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MHD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血液透析第一年的病死率高,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心血管病,第二位是感染;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差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及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分期、分娩方式与产妇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对55例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占85.45%,慢性重型肝炎占83.6%,急性、亚急性存活率明显高于慢性(P〈0.01),剖宫产存活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1),早、中、晚接受治疗成活率分别为90%、63.63%、14.29%。结论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行为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孟晓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8-1169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入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给予6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常规放疗,66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顺铂及紫杉醇同步化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5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75.8%vs58.3%,P<0.01);同步放化疗组复发率和远行转移率分别为9.1%和7.6%,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16.7%vs18.3%,P<0.05);同步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汪质良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49-350,354
目的:比较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7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8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化疗1周期。比较两组1年、2年生存率,有效率(CR+PR)及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3.8%和43.7%,显著优于对照组52.9%和32.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和51.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Ⅲ度以上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1.3%和28.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放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率,虽急性毒副作用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刘芙成  斯锞 《西部医学》2005,17(3):217-218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与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HL )的关系。方法 选择AP患者1 4 2例作为病例组,急性胆囊炎79例、急性胃肠炎82例作为两对照组。于入院后2 4小时内行空腹血脂检查。结果 AP组HL患者5 2例(36 .6 2 %) ,HL患病率及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 .0 5 ) ,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组(P<0 .0 1 )。分别比较重型AP组与轻型组、AP复发组与初发组TG、TC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 .0 1 )。结论 HL与重型AP及AP反复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分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0分与10~19分者、20~29分者与≥30分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200μg·L~(-1)患者的存活率低于甲胎蛋白200~500μg·L~(-1)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测定,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