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3例,观察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39.3%、23.8%;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4.5%、47.9%;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25.3%、18.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总生存率有关;T分期、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2级放射性肺炎15例,占13.3%;≥2级放射性食管炎6例,占5.3%;≥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0例,占17.7%。结论 放射治疗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别、ECOG评分、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为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性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经组织学证实的局部晚期(ⅢA或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3例,分析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7%、31.6%和22.4%。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其中单独放疗组16个月,序贯放化疗组18个月,同步放化疗组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胸背痛、卡氏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大体肿瘤体积(GTV)及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值分别为0.033、0.000、0.042、0.028、0.024和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卡氏评分是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放疗前卡氏评分是影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318例放疗效果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318例非小细胞肺癌,Ⅰ期12例,Ⅱ期71例,ⅢA期158,ⅢB期77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采用60CO机照射,常规分割,周剂量10~12.5Gy.有49例放疗开始到半量时按治疗计划布野,全程包括原发灶及纵膈,纵膈剂量大于57Gy.其它病例纵膈剂量40Gy,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5%和9%.影响生存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周剂量与预后有密切关系(P<O.05),而放疗总剂量和纵膈剂量与预后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影响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是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和周剂量的大小,而放疗总剂量和纵膈剂量高低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预后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6年7月间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2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化疗治疗患者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时序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54.9%.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75)、KPS评分(P=0.0151)、化疗方式(P=0.0325)、化疗周期数(P=0.0298)以及近期疗效(P=0.006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P=0.019)、TNM分期(P=0.011)及近期疗效(P=0.009)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TNM分期、KPS评分及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割放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接受胸部放疗肺癌患者43例,分割剂量2.5Gy/天,5次/周,总剂量50Gy;TNM分期Ⅲ、Ⅳ期17、26例。结果:随访4-12个月,随访率100%。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4.9%,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 1.6%。近期疗效:CR 2 5.6%、PR5 1.2%、SD 1 4.0%、PD 9.3%;1年生存率65.1%。结论: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放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182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YS  Xing XZ  Shao K  Feng XL  He J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2):134-137
目的 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期和脉管瘤栓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8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分期和脉管瘤栓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家族史(P=0.02)、组织学类型(P=0.005)、分期(P=0.002)和脉管瘤栓(P=0.002).经Cox回归分析,分期为Ⅲ期和有脉管瘤栓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Ⅰ、Ⅱ、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4.2%和18.7%(P=0.001),同一分期中,有无脉管瘤栓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瘤栓或无脉管瘤栓者在各分期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瘤栓患者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69.9%)显著高于无脉管瘤栓者(36.7%,P<0.001).结论 分期和脉管瘤栓是影响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并且脉管瘤栓还可作为判断NSCLC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Xiao A  Zhai F  Wang J  Zhou D  Qiao X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34-13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1991年12月收治的308例非小细胞肺癌,Ⅰ期11例,Ⅱ期68例,ⅢA期155例,ⅢB期74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采用10MV-X线或CO-60机照射,常规分割,周剂量7-11,50Gy。有47例放疗开始或半量时按治疗计划布野,全程包括纵隔及原发灶,纵隔剂量大于56Gy其它病例纵隔剂量40Gy,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中位生期期1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5%和9%,影响生存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和周剂量和与预后有密切关系(P<0.05),而放疗总剂量和纵隔剂量与预后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影响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是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和周剂量的大小,而放疗总剂量和纵隔剂量高低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28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结果。方法对随诊资料完整的28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鳞癌152例,腺癌74例,腺鳞癌2例,其他类型2例,分类不明癌24例,临床诊断35例;分期ⅢA 74例、ⅢB 215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放疗(168例)、综合治疗(121例),综合治疗中同步放化疗24例、序贯化放疗78例(序贯或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38例)、放疗后化疗19例。结果1、3、5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全组为45%、16%、8%、16.2个月,ⅢA期为57%、27%、11%、21.7个月,ⅢB期为41%、12%、7%、15.3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临床分期、KPS评分、肿瘤总体积、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巩固化疗、放疗剂量、近期疗效等显著影响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放化综合组疗效略好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期、巩固化疗为独立预后因素,KPS评分、近期疗效和放疗剂量对预后的影响处于统计学边沿水平。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和8%。失败原因包括胸腔内占41%、胸腔外占48%、胸内 胸外占11%,不同治疗组之间无差别。结论分期为ⅢA期、KPS>80、巩固化疗、较小肿瘤总体积、近期疗效(CR PR)的患者生存率较好。放化疗联合诱导治疗后巩固化疗的治疗模式可能是进一步改善疗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因体质、合并症和恐惧等因素不能手术切除,行单纯放射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26例Ⅰ ̄Ⅲ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10MV-X线照射,总剂量DT6400 ̄7000cGy/32 ̄35次。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0.5%,23%。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6.9%,其中≥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6%,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19.2%。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及纵隔的与单纯照射原发灶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昭  李琦  秦庆亮  高勇 《肿瘤》2009,29(1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结合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38例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3.00~4.85 Gy/次,每周5次,共8~12次,总疗程2~3周;放疗前基于GP方案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再给予GP方案化疗4个周期.结果: 38例患者的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3例,总有效率达到78.95%,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1.05%,1年的总生存率为10.53%,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患者能够耐受,未见严重的近期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和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行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索此分割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12月,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可以评价病例共9例.常规放射治疗40 Gy后对原发灶行大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Gy/次,1次/日,5次/周,7~10次.治疗1个月后评价肿瘤消退情况和放射性副反应.结果 9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占33%(3/9),部分缓解率56%(5/9),无变化(1/9),总有效率为89%(8/9).急性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Ⅰ、Ⅱ级22%(2/9),Ⅲ级11%(1/9).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0级22%(2/9),Ⅰ、Ⅱ级44%(4/9),Ⅲ、Ⅳ级33%(3/9).急性骨髓抑制均在Ⅰ级以下.2例分别于治疗结束2.5个月和5个月死于放射性肺炎.单次剂量超过2 Gy的同侧受照肺体积≥400 cc时,急性放射性肺炎明显加重.结论利用三维适形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行后程大剂量分割照射,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加速再增殖是可行的,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单次剂量大于200 cgy的同侧受照肺体积是很好的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多种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9月65例围手术期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Kaplan-Meier曲线、生命表法及Log-Rank法检验生存率差异,用Cox单、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非小细胞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37.88%和10.18%。单因素分析显示综合分期、手术根治情况、术后化疗周期数、肿瘤侵犯情况、胸内淋巴结、肿瘤单径大小、肺门情况、出血量、术后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明显影响生存;Cox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单径大小及术后化疗周期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单径大小及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化疗组40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4%和10.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32.5%、12.5%和0(P<0.05)。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9%和2.2%,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手术切除的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目素,方法:目1995年3月-1998年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11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ⅢA期-N2的患者.对可能影响其生存率的各种临床、病理、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多因素骨析评价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18例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40.5%和18.4%.肿瘤切除情况、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和组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敖均与生存率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数均为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375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长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6年首程接受3DCRT的 37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 9例、Ⅱ期 106例、Ⅲ期 158例、Ⅳ期 102例。观察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等,预后影响因素行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4.7%,随访满 5年者 191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5%、53.7%、44.9%,生存率分别为67.2%、29.4%、19.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肿瘤长度、病变横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为影响因素(χ2=46.75、18.52、30.24、42.53、32.71、75.68、7.13、4.64,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31),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应用化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影响因素(χ2=6.70、18.00、4.87、1.18,P=0.030、0.000、0.027、0.011)。结论 食管癌3DCRT后局部控制率有所提高,但长期生存改善并不明显;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应用化疗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割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接受胸部放疗的老年肺癌35例,单次分割剂量2.5Gy,总剂量50Gy。TNM分期Ⅱ、Ⅲ、Ⅳ期各6、18、11例。结果:随访6-24个月,随访率100%。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2.9%、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8.6%。近期疗效:CR 11.4%、PR 51.4%、SD 28.6%、PD 8.6%;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17.1%。结论:低分割放疗对老年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放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2例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作为对照组,56例患者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8.9%、41.1%和18.20个月,对照组患者1、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6%、38.5%和18.14个月(P>0.05)。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理想,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探讨完整切除术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Ⅲ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