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与CD33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医医院病理科77例BLOM蜡块作为实验组,另取同时间段6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D44、CD33阳性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组CD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5%、6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02);CD33、CD44表达与临床分型、炎症程度、有无淋巴滤泡、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BLO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本质。方法收集分析6例BLOM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该组病例的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生在唇部和其它口腔解剖部位的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各有其特点;B淋巴细胞是淋巴滤泡和浸润炎症细胞的主要细胞万分。结论BLOM分为唇型和非唇型两种临床类型;BLOM是一种B淋巴细胞介导的增殖性局部体液免疫反应疾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 ,取得了相应的成绩。该文即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以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并检索和回顾分析中英文文献。结果: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16篇,包括成组病例分析5篇,个案报道11篇,共计105例。结论:唾液腺黏膜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以腮腺为好发部位,生长缓慢,有长期自限的倾向;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预后良好;存在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对于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临床密切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发展,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在修复皮肤和黏膜缺损以及建立疾病模型等试验性研究方面正不断深入。下面就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构建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TGF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30例OSF患者及5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中CTGF蛋白的分布。结果:CTGF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为阴性表达,在早、中期OSF病变组织中呈阳性表达(P<0.05)。结论:OSF病变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增加,该蛋白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参与了OSF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mad7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用Smad7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20例OSF病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Smad7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Smad7在OSF病变组织中为弱阳性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Smad7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弱阳性表达,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病     
人口腔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端粒酶逆转录酶及p53蛋白的表达;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cyclin D1,ki-67及凋亡的表达研究;甘草散治疗口腔溃疡的动物实验研究;Ets-1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研究;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口腔粘膜 ( 10例 ) ,上皮单纯增生 ( 8例 ) ,上皮异常增生 ( 2 0例 ) ,鳞癌 ( 32例 )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中Fas表达于棘层和粒层细胞的胞膜 ;FasL局限于基底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上皮异常增生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 ,Fas表达降低 ;FasL表达增强 ,甚至遍布上皮全层。鳞癌组中Fas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且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Fas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且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Fas在调节鳞状上皮细胞自我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Fas表达水平下调 ,FasL上调 ,可能是口腔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Fas/FasL是肿瘤细胞逃逸肿瘤反应T细胞攻击而获得免疫赦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口腔黏膜组织工程主要应用于修复因肿瘤切除、牙周病、外伤等导致的软组织缺损。以前的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围绕上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发展以及结缔组织支架材料的研发开展,本文将对121腔黏膜组织工程替代物的培养模式、支架结构、基质功能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展示组织工程的新视角及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淋巴细胞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增生的淋巴细胞的性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9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伴上皮异常增生、11例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发生癌变者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淋巴细胞CD20和CD45RO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有8例出现CD45RO阳性染色,且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并不均一;未见CD20阳性染色。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发生癌变组中有一例CD20阴性,其余各组均可见CD20和CD45RO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CD20主要见于淋巴滤泡内或呈灶性聚集的淋巴细胞中,在周围的组织中阳性细胞较少,CD45RO则主要出现在固有层,淋巴滤泡内也可见部分阳性细胞。结论BLOM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既有T细胞,亦有B细胞,属于多克隆增生,是一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口腔X线检查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收集24例受试者X线照射前及照射后7~10d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弗尔根染色及快绿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析,计数1000个细胞中出现的微核数及其他类型细胞数,包括基底细胞、双核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碎裂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细胞和核芽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核率比较:拍摄X线前为0.33‰,拍摄X线后为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其他类型细胞数比较,P值分别为0.603、0.547、0.078、0.141、0.470、0.626、0.6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岁与≥18岁受试者照射X线后微核率与微核改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131与0.144.剂量与照射后核溶解细胞改变量有相关性(P =0.03),与微核及其他类型细胞改变量无相关性.结论 口腔常规X线检查的放射剂量与细胞凋亡率相关,<18岁患者并未在X线照射中受到更多损伤.  相似文献   

13.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黏膜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42例浅表的口腔黏膜缺损,缺损部位为前庭沟、舌、口底、颊部、腭部、牙龈及唇部,缺损面积2.25~12.00cm2。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基底膜面向外,分别用缝线固定、反包扎、基托固定的方式,覆盖于黏膜缺损区。术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完全成活40例,大部成活2例,无失败病例。脱细胞异体真皮存在两种成活形式,其中上皮化愈着成活12例,附着成活30例。术后收缩发生在2~4周,4周内收缩率为3.7%±1.1%。3个月后基本稳定。无瘢痕挛缩。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可以作为自体皮片的替代品,取得满意的口腔黏膜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标本中角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利用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A(575),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从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到鳞癌角蛋白表达显著增强。A(575)在所有鳞癌标本中均为阳性,但染色强度深浅不一,且随鳞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染色弱的病例其临床分期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角蛋白表达的增强在强化上皮细胞中的致癌基因上起作用,这种强化的积累将加速癌前疾病的进展,因此,A575染色可能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Normal human oral (check) mucosa was studied to discover whether the oral cavity resembles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or the Skin Immune System (SIS). Immunophenotyp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and Langerhans cells (LC) with their exact locations in the epithelium and papillary layer of the normal buccal mucosa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data of normal human skin. In a double staining procedure, the distribution of T-lymphocytes in relation to blood and lymph vessels was determined. Immunophenotyping of LC was done with a CD1a monoclonal antibody. In contrast to the skin, T-lymphocytes in buccal mucosa are not primarily perivascular in location. They are more or less randomly distribu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The epithelium of the buccal mucosa contains about 37 times as many T-lymphocytes as the epidermis of normal skin. T-cell numbers in the papillary layer are more or less comparable. The CD4/CD8 ratios of about 1/2 in the epithelium of buccal mucosa and 1/4 in the skin indicates preferential presence of the CD8 subset in both sites, but the helper/inducer T-lymphocytes play a much greater role in the epithelium of the buccal mucosa when compared with skin. B-lymphocytes were not found in the epithelium and papillary layer of the buccal mucosa. Thus, immune response associated cells in buccal mucosa do not show the MIS pattern since B cells are absent. It has more in common with SIS but differences are also apparent. In the epithelium of the buccal mucosa the density of LC does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skin, but the papillary layer of the buccal mucosa contains significantly fewer LC than the skin. As in the skin most of the LC of the buccal mucosa are found in the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病理科近10年30例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的病例,复习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切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共同抗原及其类型。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SCP)20例(66.7%),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6例(20.0%),口腔黏膜局灶性上皮增生(foc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FEH)4例(13.3%)。HPV检测结果显示:HPV共同抗原阳性者占73.3%(22/30),其中SCP占75.0%(15/20),6例CA HPV共同抗原均为阳性,4例FEH中仅1例HPV共同抗原为阳性;HPV类型以高危型HPV16/18为主,占77.3%(17/22),其次是HPV6和HPV11。结论 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与HPV感染关系密切,病毒类型以高危型HPV16/18为主,其病毒类型是否与成人(以HPV6、11为主)不同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在口腔粘膜炎性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s)及其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口腔粘膜炎性损害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①建立OFRs致口腔粘膜急性炎症的动物模型,分别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组合导数分光光度法研究该损害中辅酶Ⅱ黄递酶等酶活性以及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水平的变化;②分别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放射免疫技术研究外源性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例肿瘤的手术标本,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瘤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样突起,细胞间连接很少见。胞质内可见特征性的黑色素小体。胞核不规则,核仁大且数目多。结论:电镜观察有助于判断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