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部位生物电变化指导治疗。方法 本组采用家犬 ,取胫骨中段 ,左侧行外固定 ,右侧行内固定。应用Friden -berg测试法测其在术后 1,3,7,14,2 1,2 8,35,4 2 ,4 9d生物电情况及骨折X线愈合情况。结果 外固定测得其生物电第 1周达单峰负电位 ,其后逐渐回落在第 5周左右达正常。内固定在第 1周内可测得一双峰电位 ,以负电位为主 ,1周后减低 ,3周近于正常。结论 骨折后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 ,可在骨折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 ,Ilizarov架外固定比钢板内固定在骨折端产生较恒定的高电位 ,可加速骨折的愈合和促进骨痂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胫骨近端复杂骨折28例,通过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其中2例因骨缺损严重,且创面情况不佳,行Ⅱ期植骨处理外,余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22个月不等,观察骨折端稳定性、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4周左右均有不同程度骨痂生成,骨折端对位及力线佳,骨痂生长满意,无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现象,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间接复位,骨膜外LISS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并可减少或避免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117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类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00年1月 ̄2006年12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17例,采用外固定架、加压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共随访88例,其中延迟愈合3例,加压钢板固定2例发生延迟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延迟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9周 ̄11周,基本解剖复位,无成角畸形,术后6个月 ̄12个月膝踝关节活动及行走基本正常。结论不稳定型骨折手术治疗以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为主,亦可根据局部情况选用钢板等内固定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117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类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17例,采用外固定架、加压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共随访88例,其中延迟愈合3例,加压钢板固定2例发生延迟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延迟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9周~11周,基本解剖复位,无成角畸形,术后6个月~12个月膝踝关节活动及行走基本正常。结论不稳定型骨折手术治疗以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为主,亦可根据局部情况选用钢板等内固定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三种方法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共28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18例.结果 28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2个月.其中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出现一处骨折不愈合,行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治愈;余25例切口均达甲级愈合,骨折无延迟、畸形愈合等.平均愈合时间16周,根据Jola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82%.结论 根据骨折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既能保证骨折复位及坚强固定,又能有效保护骨折断端血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 :分别采用普通钢板、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134例 ,并进行临床随访和分析 ,动态观察骨折的愈合过程。 结果 :骨痂出现时间 :普通钢板组 7.2周 ,交锁髓内钉组 8.1周 ,外固定支架组 5 .8周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普通钢板组 17.1周 ,交锁髓内钉组15 .3周 ,外固定支架组 14 .8周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普通钢板组 18例 ,占 5 0 % ;交锁髓内钉组 7例 ,占 13.7% ;外固定支架组 6例 ,占 12 .8%。对于胫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 ,交锁髓内钉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P <0 .0 5 )。 结论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上段骨折 ,其愈合时间并无明显差异 ,采用交锁髓内钉时 ,有发生骨折畸形愈合的可能。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 ,该中心推荐使用对骨断端血供影响较小的外固定支架或不扩髓的交锁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12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表现显示使用此治疗方法骨痂生长快,疗效满意。结论: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保护了骨折断端血液供应,能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低温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采用三种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新疆绵羊15只,置于野外-25℃低温环境3h后,以77式手枪枪击一侧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伤后6h清创,骨折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外固定器固定和钢板内固定,然后连续观察伤口、骨折愈合和伤肢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钢板内固定组伤口愈合好,无感染;石膏及外固定器固定组,部分伤口及外固定针道有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X线片见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对线对位及愈合最好,外固定器组次之,石膏固定组最差。病理观察三个组均无骨髓炎,相比之下钢板内固定组骨生长及骨重建最快,石膏组最慢。骨折固定方法对肢体关节活动度及肌萎缩的影响,石膏组最大,钢板内固定组最小。结论低温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早期钢板内固定并一期闭合伤口,不仅不会增加伤道感染,相反还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伤口及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刘钟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21-121,12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为14.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为8个月,所有或者均未发生骨折相关并发症。肩肘功能恢复情况:优55例,良20例,可5例,差0例。结论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320例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尤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87-1188,1191
目的:探讨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8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20例,分别采用4种不同固定方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32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骨痂出现时间6~8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3~26周,钢板内固定组22~25周,外固定支架组25~27周,髓内钉组18~21周,术后各组均有并发症发生。与其他3组比较,髓内钉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具有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多段骨折应首选髓内钉或外固定架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该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掌侧钢板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掌侧钢板内固定组患者与外支架固定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4.01±1.26)、(13.72±1.19)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侧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90.70%)明显优于外支架固定组患者(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运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方法较外支架固定,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钢板、外固定单臂支架、髓内钉固定对骨折断端微动的影响。方法用自制模拟试验台对对钢板、外固定单臂支架、髓内钉固定进行测试。结果 在承重力下,髓内钉固定对骨折断端微动影响小,外固定单臂支架对骨折断端微动影响明显。结论在骨折固定中应尽可能选择髓内钉内固定,避免在承重力影响下造成骨折断端微动,导致骨折迟愈合或不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微型钢板螺钉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共24例30指,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5周。无骨折移位、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和伤口感染发生。按照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7.7%。结论: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有效,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关节,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微型钢板螺钉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共76例102指,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5周.无骨折移位、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和伤口感染发生.按照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3%.结论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有效,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关节,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不植骨的方法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 8例,采用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处理。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稳定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⒊4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假体松动现像。6例病人恢复到骨折前步行功能状态,2例病人步行能力下降,但不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间接复位,骨膜外LISS钢板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可避免植骨。  相似文献   

16.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建忠  陈勤  周政  梁炜  邓宁  薛力  邵勇  关龙 《四川医学》2009,30(6):895-896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钢板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型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克氏针固定组选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根克氏针超关节固定骨折端;肌腱损伤者均一期修复。术后对关节总活动度(TAPS评分标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结果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愈合时间7.5周,TAFS评分标准,优良率90.5%;克氏针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愈合时间9.1周,TAFS评分标准,714%;两组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其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且患指的屈伸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不植骨的方法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 8例,采用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处理。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稳定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假体松动现像。6例病人恢复到骨折前步行功能状态,2例病人步行能力下降,但不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间接复位,骨膜外LISS钢板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可避免植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对26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血栓形成,无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发生。仅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轻度内翻畸形。本组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4周。根据Harris提出的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较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交叉固定3例,外固定器固定2例,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15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8例,其中,1例克氏针提前脱出,2例外固定器固定患者虽然骨折愈合良好,但术后踝关节功能明显受限,钢板固定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钢板固定法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潘炜 《甘肃医药》2013,(7):507-509
目的:分析观察踝关节骨折后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及康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采用钢板固定腓骨,对照组41例采用克氏针固定腓骨,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术后随访,统计其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4.35周;康复评价为优者25例,为良者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41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19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15周;康复评价为优者20例,为良者11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75.61%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可以缩短患者愈合时间,提高术后康复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