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老年患者应如何合理用药,这是临床医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是由于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相当常见,不仅发生率高,而且ADR的表现要比非老年人重。据报道,目前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2%~15%,而老年ADR则占这些不良反应总数的25%~30%;另一研究报道表明,老年人中发生过ADR者占36%~40%(年龄60~79岁);而非老年成人中发生过ADR者仅占26%(年龄20~59岁),可见老年人AD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据报道,老年患者ADR增多的原因,主要与老年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  相似文献   

2.
据观察65岁以上的老年人86%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从而使老年人用药量大增。仅占美国人口11%的老年人所消耗的药物占全部用药的25%。临床已经注意到这种大量用药情况,发表许多文章重点讨论了老年人特别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问题。老年人发生ADR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652509 老年人传染病511例调查报告(摘要)陈谢中华老年医学杂志4(2):127,1985 武汉市传染腐院1955~1981年收治60岁以上各种传染病者511例,死亡75例,病死率14.7%。较同期59岁以下者(5.7%)高(P<0.001)。男病死率高于女(P<0.01),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该组传染病17种,消化系传染病占63.3%居首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和痢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13例绝经一年以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妇女发生阴道出血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人年龄为43~83岁,平均56.5岁。绝经年龄为39~59岁,平均50.5岁。绝经至初次阴道出血的间隔时间为1~33年。其中1年~者237例(46.2%),6年~者131例(25.5%),两者共占71.7%。绝经≥11年发生率逐年下降(占28.3%)。本组恶性肿瘤共248例,发病率依次为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年盐城市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盐城市各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3842例肺结核患者中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者进行及时处理的同时,填报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个案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日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类别、实验室检查、处理措施和结果、治疗转归等内容,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报告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94例,发生率为2.45%(94/3842);男66例,女28例,男∶女=2.4∶1.研究发现:(1)<20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95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2/122)、2.14%(11/513)、2.82%(9/319)、3.06%(17/556)、2.94%(22/748)、2.28%(19/835)、1.87%(14/74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66/2772)和2.62%(28/1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00,P>0.05);高峰年龄组分别为50~岁和30~岁年龄组,达3.06%(17/556)和3.60%(4/111).(2)患者不良反应中,肝损害者占72.34%(68/94),肝损害合并胃肠道反应者占31.91%(30/94),≥2种不良反应者占40.43%(38/94).(3)不良反应平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为(35.4±28.7)d、(21.2±21.0)d,发生在服药60 d内者占87.23%(82/94),发生在30 d内者占50.00%(47/94).有87.50%(7/8)的单纯过敏反应发生在10 d内;72.72%(8/11)的单纯胃肠道反应发生在20 d内;28.57%(10/35)、88.57%(31/35)的单纯肝损伤分别发生在30 d、60 d内.(4)有93.62%(88/94)的患者治愈或完成疗程,63.83%(60/94)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或服药方式.结论 盐城市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处于低水平状态,以肝损害居多,常伴随胃肠道反应发生,30~59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高峰年龄组比女性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济南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老年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 方法 在本院公费医疗单位分层随机抽取老年人564例,年龄60~91岁,平均(69.5±6.5)岁.将564例人选者分为60~74岁组和≥75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据此确定维生素D营养状况.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5岁组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缺乏、不足、临界和充足所占比例分别为9.8%、53.0%、27.3%和9.8%,与60~74岁组(5.3%、38.0%、33.3%、2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97,P<0.01).女性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所占比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45,P<0.01). 结论 济南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显著,女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最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它是老年人发生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340例离休干部高血压病作了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病340例,男290例,女50例。年龄62~86岁,平均69岁。62~70岁209例(61.5%),71~80岁124例(36.5%),大于80岁7例(2%)。老年前期(老前期)高血压129例(38%),老年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阑尾炎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4~9.1%。老年急性阑尾炎,特别是急性破坏型阑尾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时诊断很困难。作者近15年(1967~1981)作急性阑尾炎手术共14,784例,老年人(60~89岁)1,109例(7.5%),其中75~89岁占1%。1,109例中,男27.4%,女72.6%。患病6小时入院者仅占9.7%,经1~3天入院者占51.6%,3天以上入院者占32.3%,说明90.3%的病人入院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入院晚的原因是病人就医较晚或医生诊断错误。因此,对老年急性阑尾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本文单纯型阑尾炎占50%,破坏型阑尾炎占50%(蜂窝织炎性28.2%,坏疽性21.8%)。入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78.8%,有21.2%误诊为急腹症如慢性胆囊炎急性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的便秘和大便失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65岁的人群中患便秘者约占2%,之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西方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约20%~25%。在急诊入院老年病人中占41%,而长期住院的老年病人,便秘的发生率则高达80%以上。 便秘的发病机理 在大多数老年便秘者找不到明显病理性病变。便秘可以是代谢内分泌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高钙血症和结肠疾病、神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成为医疗的主要对象。老年人常因并存多种慢性疾病,用药种类多,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且用药时间长,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的衰退,对药物的代谢、清除能力差,因此,较非老年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早在1996年就有报道,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占老年患者住院原因的5%~23%,门诊的1.54%及死亡的0.1%.  相似文献   

12.
Campbell等复习2254例65岁以上居住家中老年人的心电图,发现心房颤动发生率<75岁者为2%、>75岁者为5%。patel报道老年急诊病房300例病人的常规心电图,心房颤动占21.6%,远比同年龄的一般人群高。Wolf等调查5148例30~62岁者的中风发生率,发现慢性心房颤动病人中风的危险明显增加,这类中风可能是由检塞所致。作者收集老年急诊病房3年中的心房颤动病人,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276例,所有心电图均显示心房颤动,其中116例发生中风,占41.7%;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38例,同一次或另一次心电图上出现窦性心律,其中34例发生中风,占28.6%。另选200例窦性心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中38例发生中风,占19%。3个组病人的年龄为60~102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自制ADR调查表对1 77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ADR发生率、潜伏期及临床表现(代谢和营养障碍、心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二重感染、老年病五联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A型、重度均明显多于成年组(P<0.05);老年组需停药者和需对症治疗者、可以避免者均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两组ADR转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临床特征及诊疗等方面有别于成年人,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疏血通注射液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的设计方法,从全国61家监测医院中,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病人,于住院用药期间进行全程监测,监测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不良事件信息等。结果共监测病例32 546例,老年人14 640例;老年人群中,男女比例较为接近,年龄集中在65岁~80岁。西医诊断主要是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用药中,注射剂占多数,排在前5位的是前列地尔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ADR共61例,其中老年人21例,占总人群ADR的32.31%。ADR特征中,主要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过敏样反应、胸闷、皮肤肿胀、心悸等。结论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老年人群ADR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老年慢性肾衰病人时,需要在剂量及合并用药品种上做更慎重的考虑和选择,防止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指老年人受各种因素影响,在短时期内发生显著进行肾功能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微量元素以及酸碱紊乱,其次为氮质血症,尿量减少,但有部分病例尿量也可正常甚至增多。尿量400~2000ml称相对性多尿,超过2000ml为绝对性多尿。相对性多尿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NOARF)。老年ARF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据1986年国内四川对1826例ARF的调查,年龄超过61岁者为128例,占7.0%;在住院的128例ARF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者为35例,占27.34%。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ARF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肿瘤是年龄相关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肿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老年(≥60岁)肿瘤病人占肿瘤总人群的50%以上.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肿瘤相关死亡的80%.由于器官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老年肿瘤病人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差,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1].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增强识别及杀伤...  相似文献   

17.
根据资料报道,胆结石发病率我国为7%,西方国家为5%~25%,女性比男性多2倍以上。随年龄增长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也随之增加。CrumP[‘j报道,60~70岁发病率为42.0%,70~80岁增至51.9%。尸检发现,70岁以上老人,半数患有胆结石。国内资料报道老年急性胆道感染占老年急腹症第2位,占老年疾病第3位,仅次于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胆石症是老年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胆石症应成为老年医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正老年人胆道变化随年龄增加,胆道系统可发生相应改变。①由于胆道系统弹力纤维在50~60岁迅速增…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导1975.7.1~1979.6.30熊本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人麻醉1,641例,占同期麻醉总数19.8%。其中男性940例,女性701例。60~69岁1,020例(62.2%)、70~79岁563例(34.3%)、80~89岁53例(3.2%)、90岁以上5例(0.3%)。外科手术占半数以上,多为消化道肿瘤;泌尿疾病次之,主为膀胱肿瘤和前列腺疾患。老年人在术前常有种种合并症,按系统分计循环异常者792例占48.3%,收缩期血压高于160mmHg者占15.9%。以前曾用降压药,特别是持续应用利血平者,使术中血压显著下降,升压药效果不佳,故需于术前1~2周停药。但是,术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1979~1988)我科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240例,其中确诊为老年肺心病并存冠心病患者42例(男34,女8),占17.5%,年龄60~90岁。 一、老年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临床特点①病史:典型心绞痛少见。老年人不典型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55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分布与高血压及高血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年龄以60~69岁居多(63.5%)。本组患者中伴有高血庄者373例(67.45%),其中以收缩期型高血压为多(35.26%),且随增龄收缩期型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大,80岁以上占52%;混合型高血压次之(28.93%)。提示收缩期型高血压易致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界性高血压及正常血压(分别占13.38%,19.17%)二者综合所占比例亦较大,说明二者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