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丽  刘敏  赵华  赵俊  强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2035-2036
目的:探讨眼挫伤的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方法:对272例325眼眼挫伤分别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眼挫伤可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主要原因为视网膜、视神经的损伤,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检查,以判断眼底的损伤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方法 对268例(339只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结果 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 对于眼挫伤患者,只要屈光间质清晰,都应检查眼底,行FFA检查,以判断眼底病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从1978年至1987年的眼球挫伤致眼底周边部损伤收治40例40眼,男性37例,女性3例;多由高速物体致伤。外眼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瞳孔縮小或扩大,前房玻璃体出血,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周边部可见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撕裂(22眼),早期视网膜呈局限性扁平脱离,晚期形成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及锯齿缘稍后处不规则裂孔。(2) 脉络膜破裂(7例),与锯齿缘平行,裂孔常被视网膜下出血所遮盖。典型裂孔呈黄棕色条纹,边缘有色素,表面视网膜水肿、出血,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眼挫伤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8例(78眼)眼球挫伤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43眼中33眼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静脉稍迂曲、黄斑区点状透见荧光。10眼FFA表现为低荧光,无荧光渗漏。视网膜出血8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9眼FFA表现为血管下方弧形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孔6眼:其中板层孔4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孔2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视神经挫伤12眼FFA表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其中1眼视盘灌注时间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结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眼球挫伤后损伤部位和程度,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应作为眼球挫伤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眼挫伤眼底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9例(314眼)的眼球挫伤的FFA和O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球挫伤的FFA及OCT表现有:大致正常、视网膜水肿、出血、前膜、脱离、萎缩、黄斑孔、脉络膜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等.结论 FFA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眼球挫伤的损伤部位及程度,OCT在活体上能清晰的显示眼挫伤病变类似病理组织的改变,两者相互印证、取长补短,为眼球挫伤眼底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并可较准确的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眼钝挫伤能引起视网膜震荡,黄斑破孔,黄斑出血,脉络膜破裂和视网膜脱离等。外伤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水肿尚未有详细描叙,作者报告眼外伤后导致视网膜震荡,黄斑破孔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用单色照相术和荧光血管造影证明在后极部有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水肿。随访检查发现在过去荧光着色区有色素上皮萎缩。本文作者报告一例女孩,17岁。右眼受钝挫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挫伤后的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GGA)探讨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方法:对30例(30只眼)不同程度的眼球挫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并对它们的图像进行分析(本组除外脉络膜破裂)。结果:除1例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荧光大致正常外,其余29例均出现了异常的荧光表现。FFA主要表现为:在造影早期视盘呈象限性或全视盘性的荧光充盈不良,后期荧光素渗漏或始终不能充盈,ICGA主要表现为:在FFA显示的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的相邻区域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迟;FFA显示的全视盘性的弱荧光,盘周的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在局限性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对应区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损害,而盘周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区域,有9例相应区视网膜并未出现RPE的损害;有2例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有19例视盘缺血的部分正是“分水区”的位置,占63.3%,本组病例中有80%视力在0.1以下。结论:眼球挫伤不仅可使视神经损伤,其周围的视网膜,脉络膜均可受到损害,应尽早施行FFA与ICGA检查,它可以详细观察,正确判断视神经挫伤后的视盘缺血情况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及时正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家彝 《临床眼科杂志》2003,11(1):55-57,T001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所见。方法:通过3例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小结此病的FFA所见的荧光现象。结果:FFA可观察到眼底血管样条纹有下述荧光现象:①比较细小的条纹或宽条纹的两侧可见高荧光带,早期高荧光是透过条纹表面萎缩的RPE见到脉络膜背景荧光(窗样缺损),晚期高荧光是破裂的玻璃膜边缘和脉络膜的着色所致;②条纹中心带可见低荧光,这是由于玻璃膜破裂后裂缝中央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或断裂形成的充盈缺损,这在邻近视盘较宽的条纹中可见到;③条纹中有时可见斑点状低荧光,这可能由于色素增厚(色素遮挡)所致。黄斑病变的FFA所见与其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FFA所见相同。结论:此病的FFA有助于从解剖异常角度理解眼底血管样条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眼球挫伤眼底荧光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5例眼球挫伤检查,以荧光血管造影为主分析了伤后眼底错杂多样的影像,证明唯有借助动静态造影方能在活体中探查出挫伤的发病机制,即血-视网膜屏障断裂所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而非检眼镜所能视及。参照13例荧造影像,本文列举挫伤造成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组织结构紊乱。以往认为只是单纯的视网膜水肿,实际上它早期已潜发神经上皮以及视弼膜和玻璃体界面的异常、视网膜出血、黄斑真假性穿孔等动力学的改变。通体荧光异常影像、时相改变以及色素上皮脱落到修整、重建可以得出与病检所见一致性损伤。血-视网膜屏障断裂则是损伤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白建伟  蔡用舒 《眼科研究》1993,11(2):137-139,T00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其中3例摘除眼球做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瘤细胞内外有不等量的色素呈团块状或索条状者,FFA动脉早期呈边界清楚之无荧光区。如果瘤组织穿过脉胳膜之玻璃膜发生绞窄,其远端血管发生扩张。FFA图像为肿瘤表面之视网膜出现荧光亮点。肿瘤自身的血管渗漏及色素团块、出血斑之存在使FFA图像呈斑驳状等。讨论了病理改变与FFA图像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FFA检查,17只眼中9只眼FFA早期病损部位呈条状或弯月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呈现强、弱荧光或着染,或由于出血遮蔽难以显示破裂部位、大小及形态。ICGA检查,5只眼视网膜出血不多,早期表现为破裂灶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破裂处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断裂,大血管连续性良好,或者大血管亦断裂,晚期可清晰显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多少。3只眼合并浓厚的出血,造影早期亦看不到明显改变,晚期则可见破裂灶。结论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如果合并眼底出血时,ICGA检查优于FFA,并可以根据ICGA检查将其分为脉络膜全层破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一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CBRC)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方法对116例(145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对于眼挫伤的,只要屈光间质清晰,都应检查眼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眼底病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眼球挫伤2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球受到外力的钝性打击,常常会引起眼内多种组织的损伤,其中以视神经、视网膜受伤为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我科于1997年3-11月就诊的眼球挫伤,并以眼底受伤为主的25例25眼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临床资科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平均29.5岁,右眼16例,左眼9例,均为单眼,受伤方式为拳打、球台、木棒、气体冲击等。就诊时间2-60天,以眼底受损为主,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网膜水肿8例、视网膜、视神经水肿4例,单纯视神经水肿2例,脉络膜、色素上皮破裂4例,黄斑裂孔2例,视网膜下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脉络膜循环特征 ,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因素。方法  14例(2 8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结果  14例 (2 8眼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2 .92± 2 .14s。造影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 ,周边视网膜可见细点状色素上皮萎缩透见荧光及色素斑块遮蔽荧光 ,中晚期周边及后极部视网膜荧光素渗漏 ,呈斑片状强荧光。吲哚青绿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3.86± 2 .73s。造影显示周边及后极部脉络膜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  FFA和 ICGA造影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 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例PCV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检查资料。 结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仅可见橘红色病变,随病情进展出现出血 、渗出、水肿、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脱离,病程长者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FFA检查1只眼病变处脉络膜血管网扩张,6只眼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晚期呈强度不均的强荧光片;ICGA检查5只眼早期显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末端扩张呈息肉状,晚期脉络膜血管结构不清,息肉状扩张仍然可辨,7只眼均有形态独特的孤立或簇状分布的息肉状强荧光点,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结论 PCV患者眼底可见橘红色病变及出血、渗出和RPE脱离,FFA及ICG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端息肉状扩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6.
李娟娟  黎铧 《眼科学报》2017,(3):138-142
目的:探讨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不同病变阶段的眼底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患者眼部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分析不同病变阶段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总结该病发展转归的临床规律.结果:Ⅰ期:眼底彩色照相:黄斑区轻度色素紊乱,可累及或未累及中心凹.FFA示:中心凹附近高荧光,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面积及程度尚不足以透见下方粗大的脉络膜血管.Ⅱ期:眼底可见一类圆形的低色素区域,荧光造影可见与眼底彩照对应的高荧光区,随造影过程延长可见萎缩区荧光素渗漏.Ⅲ期:黄斑区萎缩灶外围边界模糊,其中可见一部分边界清晰、稳定的完全萎缩灶.FFA:萎缩灶内边界清晰的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脉络膜完全萎缩,周边在造影晚期可见未完全萎缩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区域.Ⅳ期:黄斑区边界清晰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黄斑中心凹累及.FFA可见与眼底像相对应的脉络膜萎缩灶,其中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周围部分未见活动性荧光素渗漏,病变稳定.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反映的脉络膜萎缩程度是不同阶段病变阶段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6例25眼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的临床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所见。本病为自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伴睫状体、周边脉络膜脱离。早期病变FFA可无明显改变,而在病程长的病例中可见脉络膜充盈迟缓,视盘水肿及视网膜血管变细,过早荧光退行;尚可见到继发的色素上皮改变,如豹斑状改变,黄斑区色素上皮紊乱,但多无渗漏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5-196)  相似文献   

18.
例1 女性,52岁.因"双眼视力渐降1年,左眼重"于2010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视力:VOD 0.3、VOS 0.05,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呈灰黄色及散在点片状色素斑,病变已累及黄斑,黄斑结构不清,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盘边界清楚,色淡红(图1A、2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在造影早期暨动脉期双眼视盘周边及其颞侧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呈点片状高低荧光柑间改变(图1B、2B),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区见高低荧光相间改变;右眼视盘见环形斑,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造影过程未见荧光素渗漏.眼科诊断:双眼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症.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挫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64例外伤性脉络膜挫伤。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最常见有拳击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可见脉络膜出血灶及裂伤口,荧光眼底血和造影可帮助诊断。脉络膜挫伤多发生于黄斑部,其次为视乳头周围,多为单个,1-PD大小,脉络膜破裂的形态多为长弧形,脉络膜出血多为圆形;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常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眼球破裂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效果。方法12例(12眼)严重巩膜破裂,均为钝挫伤。有脉络膜下腔出血、脉络膜裂伤、脉络膜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等。进行巩膜伤口一期缝合,脱出的眼内容物尽可能还纳,眼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恢复眼压及眼球形态。7~10d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果8例眼压高于10mmHg,视力光感-0.03。1例术后2周眼球萎缩行义眼台植入术;3例眼压5~10mmHg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萎缩但视力为光感;3年后1例角膜失代偿,因大泡性角膜病变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则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挽救大多数严重眼球破裂伤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