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背景电针刺和丹参均具有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当两者同用时是否可产生协同作用. 目的探讨电针剌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以及心肌损伤的标志多巴胺水平的影响,以及电针刺和丹参之间的相互作用. 设计两因素析因设计.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12在仁济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缺血再灌注组.②电针组.③丹参组.④电针+丹参组. 方法①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解2 h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②电针组同前造模,在缺血前20 min电针刺"内关","云门","列缺",电压0.8 V,频率3.0~4.0 Hz.③丹参组同前造模,缺血前静脉单次注射丹参1.5 mg/kg,灌注前和灌注后分别单次注射丹参1.0 mg/kg.④电针剌+丹参组同前造模,既电针又给药.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和再灌注2 h分别取各组兔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结果经补充后24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P<0.01),其他3组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电针+丹参组高于电针组和丹参组(F=4.48,P<0.05).②多巴胺水平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均较缺血前显著升高(P<0.01),其他3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2 h时血中多巴胺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电针+丹参组低于电针组和丹参组(F=5.95,P<0.05). 结论①电针刺和丹参都能激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增强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稳定作用,减轻心肌损害.②电针剌和丹参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减少多巴胺介导的损伤,保护心肌.③电针刺和丹参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电针刺复合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电针刺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和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刺和丹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24只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刺组、丹参组和电针刺 丹参组4组,每组各6只.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解2 h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术中分别采取电针刺激和静脉给予丹参的处理.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和再灌注2 h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含量;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PT-PCR)方法测定Hsp70 mRNA的表达;观察电针刺和丹参对Hsp70 mRNA表达及血中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刺组和丹参组心肌Hsp70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均<0.05),而血中多巴胺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与电针刺组和丹参组相比,电针刺 丹参组的变化则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电针刺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Hsp70 mRNA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并且电针刺和丹参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细胞Hsp70mRNA表达和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以及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2 4只兔子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缺血 /再灌注组 ) ,电针刺组 ,尼卡地平组 ,电针刺 尼卡地平组 ,每组各 6只。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2h制成缺血 /再灌注模型。术中分别采取电针刺激和静脉给予尼卡地平的处理。在缺血前、缺血 30min和再灌注 2h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 ;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通过PT -PCR方法测定Hsp70mRNA的表达 ,观察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Hsp70mRNA表达及血中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针刺组和尼卡地平组的Hsp70mRNA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 (P <0 0 5 ) ,而血中多巴胺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 (P <0 0 5 ) ,并且和电针刺组、尼卡地平组相比 ,电针刺复合尼卡地平组的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Hsp70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能抑制缺血 /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 ,并且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黄芪干预脑缺血再灌注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缺血缺氧敏感标志热休克蛋白70在鼠脑缺血再灌注应用黄芪后基因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01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取蒙古沙土鼠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黄芪组,4只/组,其中雌雄各两只。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生药含量为2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25g/mL。采用双侧颈动脉夹闭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2.5g/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48h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纳入12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热休克蛋白70的mRNA表达:各组均可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信号。缺血再灌注组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24%,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30.5%,较假手术组降低14%。表明黄芪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②热休克蛋白70的蛋自表达:各组均可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组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58%,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较似手术组升高32%,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16.5%,表明黄芪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呈轻度抑制作用。结论:缺血缺氧后热休克蛋白7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黄芪的应用可以抑制热休克蛋白70的转录与翻译,明显减弱其表达,显示黄芪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调控该基因的表达。提示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对脑保护药物黄芪的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7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177;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177;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36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6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家兔心肌ICAM-1表达明显升高,电针内关组心肌ICAM-1表达与模型组、电针列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ICAM-1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病理损害,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延迟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凋亡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陈晨  吴伟康  赵丹洋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48-50,i0001
目的:分析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能否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①实验于2003-08/2004-12在中山大学中西医研究所完成。选用出生两三个月的SD大鼠32只,雌雄不拘。②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状动脉结扎,缺血1h,再灌注1h),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状动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注5min,重复3个缺血预处理,24h后,缺血1h,再灌注1h。③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反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Bcl-xl mRNA/Bcl-xs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Bcl-xl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核因子KB亚单位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大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大鼠心肌Bcl-xl mRNA与Bcl-xs mRNA表达的比值: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大鼠心肌Bcl-xl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④大鼠心肌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延迟缺血预处理组核因子κB P65发生核转位且明显高于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 结论: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细胞凋亡,此种作用发生可能与核因子KB括化后促进Bcl-xl的表达,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电针刺激水沟、百会穴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取R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次日处死。②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插线栓,次日处死。③再灌注6,12,24h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后分别再灌注6,12,24h处死。④再灌注6h+电针组:同前造模,在栓线插人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针刺(水沟、百会),加电刺激(疏密波,频率4Hz/16Hz,刺激强度从1V起,每10min增加1V,终强度为3V,每次持续刺激30min),缺血30min后再灌注6h处死。⑤再灌注12h+电针组:造模后立即针刺,隔8h后再针刺1次,参数同前。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处死。再灌注24h+电针组:造模后立即针刺1次,每隔8h针刺1次,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处死。切片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蓖麻凝集素标记小胶质细胞,计算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6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显色,再灌注6,12,24h组在缺血灶边缘可见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再灌注12h达高峰,分别为(35.38&;#177;1.77),(54.25&;#177;1.67),(49.29&;#177;2.21)个/200倍视野;经电针治疗后,再灌注6,12,24h+电针组均低于同时段模型组[(32.11&;#177;2.R0),(50.88&;#177;2.64),(45.45&;#177;3.95)个/200倍视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电针治疗可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TIC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的时程变化规律及电针的调节作用,以及检测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变化。结果:再灌注3h模型组和非穴组MPO活性均增加,24—48h达到峰值,而电针组相应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于再灌注12h和24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黏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黏附浸润.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电针刺激和低温对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8头小型狸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针刺组和针刺加低温(34℃)组(n=6),于缺血前10分钟、缺轿20分钟和再灌注20、60分钟自左心耳取标本,应用Reagent试剂抽提组织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后,对HSP70mRNA进行定量,经静脉抽取样本,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及基同工酶(CPK、CPK-MB),静脉血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血液量(CAF)。结果①再灌20洲60分钟时,对照组SOD逐步降低(P<0.01),针刺组和地刺加低温组SOD值有升高趋势;对照组MDA明显高于针刺组和针刺加低温组。②组CPK,CPK-MB和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和P<0.01),对照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针刺和针刺加低温组。③再灌注60分钟时对照组HSP70mRNA表达率低于针刺组和针刺加低温组。结论:电针刺激可拮抗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针刺和低温对心肌保护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能力的增加以及HSP70的转录合成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