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的受体药理学特征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检索、综述国外相关的最新文献。结果及结论:抗精神病药的受体药理学机制复杂,主要与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系统、胆碱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谷氨酸系统等有关。新型抗精神病药的总体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可能与药物分布的区域特殊性、药物剂量及受体的部分激动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低龄化现象。由于高血压病的病因复杂,血压的调节与体内许多系统有密切关系,因此抗高血压病药物可以作用于影响血压调节的任一环节而使血压下降。为了安全、有效、合理地治疗高血压病,本文对目前抗高血压病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为该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重度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提高。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DR)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已成为社区和院内感染的常见分离株。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已批准上市、应用于临床的抗革兰阳性菌新药物: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泰利霉素、替加环素,从作用机制、药动学、抗菌谱、安全性、适应证等方面对其各自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选用最佳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海燕  马晓菲 《中国医药》2013,8(3):316-317
目的调查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药房计算机数据库调查并记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86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疗程、数量、费用、联合用药情况等资料,统计分析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药物利用指数来评价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有效率为88.3%(761/862),最常用的3类抗高血压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用药频度分别为5387、4936和931。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均在的合理范围内(0.74—1.05)。联合用药率为52.2%(450/862),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38.1%(328/862)],联合用药基本合理。结论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枝优 《医药导报》2002,21(9):598-599
把抗高血压药分为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钙拮抗药、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等6类,对各类药物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患者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在药物的配合使用中,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达到剂量与药效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因配伍出现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是临床选用药物的首要因素。抗菌药物的临床评价是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便及早发现药物使用中的问题,保证患者的健康,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浪费有限的医药资源。基于此,药品审评中心在参考借鉴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研发和评价现状,组织修订了《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本研究主要以喹诺酮类抗菌药为例,进行药物评价。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远  杨勇  骆伟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4):225-228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阿立哌唑作为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小,是临床上较有价值的治疗药物.笔者就近几年国外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和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耐药株的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75岁的老人,AF的发生率5%,随增龄而增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AF恢复为窦性心律(复律)、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肌电生理的研究深入,新型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ic drugs;ATD)的大量涌现,临床用药也日趋复杂。本文仅讨论治疗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大致分成以下四大类。1 Ⅰ类(膜稳定剂)1.1 Ⅰa 类奎尼丁的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但因毒副反应大,限制了其作用。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DP)的药理作用比奎尼丁  相似文献   

11.
新喹诺酮药物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喹诺酮药物中有6种包括诺氟沙星(商品名:杏林公司)、氧氟沙星(第一制药)、依诺沙星大日本制药)、环丙沙星(拜耳药厂)、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北陆制药;盐野义)、妥舒沙星(Tosufloxacin,富山化学)已在日本上市,此外还有数种新喹诺酮在临床试验中,但均为口服剂。在欧美还有环丙沙星和培氟沙星(Pefloxa-cin)的静脉剂的临床研究,在日本迟早也会开发注射用的新喹诺酮。以下总结了口服新喹诺酮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动脉压增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血管的损害,并全身代谢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主要由血小板介导,血栓中纤维蛋白的含量明显少于静脉系统血凝块(静脉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抗凝血药(如肝素、华法林等)能有效预防静脉系统血凝块,但对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差。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等)则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预防动脉系统血栓形成,且抗血小板药比抗凝血药更安全[1]。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的研究及其在血栓形成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1环氧合酶抑制剂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身的催化酶‘’‘。血栓素…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发生的严重合并症,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复杂的病理生理综合症。虽然总体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由心衰引起的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发新型抗心衰药物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热门课题。回顾抗心衰药物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0年代以前,主要是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第二阶段为70年代血管扩张剂的问世,使心衰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三阶段是80年代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发展;第四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至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的临床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虽无根治的特效方法,但积极有效的药物降压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病致死、致残率疗效肯定。如何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药物,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药学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抗甲亢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本文以“甲亢”、“抗甲亢药物”、“抗甲亢联合用药”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甲亢文献121 篇,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37 篇,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综述。硫脲类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但均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采用联合用药,尤其是中西药结合,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西药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梁晶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53-154
高血压是当代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并与糖、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应用抗高血压药能减轻症状及减少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因此,对于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对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素.  相似文献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对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此类较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予以重点综述。吡二丙胺当奎尼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效时,本品可能有效.预防电转复复发像奎尼丁一样有效。除预激综合征外,本品抗房性心律失常作用不甚显著。本品的负性肌力作用较明显,因此心衰或严重左室机能障碍者禁用。延长QT 间期和促使室颤。由于其抗胆碱能活性,可产生尿潴留、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和加重青光眼.美西律静注和口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主要用于长期口服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梗塞后。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效果更好。据报道,服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组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电生理学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一般将其分为五组:Ⅰ组: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这一组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冲动减慢,转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从而打断折返激动的传导径路。所以此组药物无论是对自律性增加或者是对折返激动所引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静脉输入全麻药氯胺酮可治愈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文献报道:一位顽固性呼吸困难和喘息的女性患者(检查发现中枢性紫绀和满肺哮鸣音),在其它方法无效时,开始低剂量静脉滴入氯胺酮,平均剂量为15μg/kg/分,另外约每3小时静注安定5mg,两天后患者自动呼吸接近正常,仅留有最小的呼气性哮鸣音。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其可阻滞迷定神经并可直接松驰平滑肌,但更重要是由于它的拟交感性能而使内源性儿茶酚胺血浆浓度增加所致。酚妥拉明、酚苄胺等α受体阻断剂临床上已对一些β受体激动剂产生耐药性的顽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