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QT离散度 (QTd)、校正过的QT离散度 (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 :对 10 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 8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QTd≥ 6 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 <6 0ms者 (P <0 0 1) ,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50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与QTcd值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后QTd及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增大(P<0.05);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及透析后QTd、QTcd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在透析后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QT间期离散度的观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了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及 4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最长 QT间期(QTm ax)、校正 QTmax(QTcmax)、最小 QT间期 (QTmin)、校正 QTm in(QTcmin)、QT离散度 (QTd)及心率校正 QTd(QTcd)的变化。结果  1AMI组 ,QTmax、QTcm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2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QTmax、QTcm 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P<0 .0 1。3AMI患者 QTcd≥ 6 0 ms者 ,其 VA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6 0 ms者 ,P<0 .0 1。4AMI死亡组 QTmax、QTcm ax、QT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 .0 1,死亡组 QTcd高于存活组 ,P<0 .0 5。5 AMI患者 QTcd≥ 80 ms者其室颤 (VF)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80 ms者 ,P<0 .0 1。结论  QTd或 QTcd可作为判断 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 I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70例心率校正后的 QTd(QTcd) >5 0 ms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按是否接受 IL IB治疗分为两组 ,比较治疗前后 QTcd的变化。结果 :接受 IL IB治疗者治疗后 QTcd值 (5 5 .3 8± 2 5 .71) m s,比未接受 IL IB治疗者QTcd值 (68.40± 2 7.5 3 ) ms明显减少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2 0 .44 ,P<0 .0 5 )。结论 :IL IB能有效地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QT离散度 ,使心室肌组织间复极时间趋向一致 ,从而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预防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30例急性心梗和5例心电图(ECG)酷似心梗的心肌炎QT离散度(QTd)的比较,分析两种病中心肌复极的电稳定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盲测急性心肌梗死(AMI)、酷似心梗的病毒性心肌炎(VM)、正常对照三组的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 AMI组的QTd及QTcd分别为75±17 ms、93±31 ms,VM组的QTd与QTcd分别为51±11 ms、60±21 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Td对急性心梗和酷似心梗的病毒性心肌炎有早期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对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碱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对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碱中毒成功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吴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68-26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来宁乡县中医院住院诊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恶性心律失常的36例;B组:潜在心律失常41例;C组:无心律失常13例,发病24h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的情况,计算QTd,分析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①3组患者QTd、QTcd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出递减规律:A组>B组>C组(P<0.05);②QTcd≥60ms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3%,明显高于QTcd<60ms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值是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AMI患者QTd值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d(QTcd)的影响。方法对 80例经Holter证实为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测定其SMI期及缺血缓解期的QTd及QTcd值。结果SMI期的QTd、QTcd值为 76± 32 4ms、2 6± 0 4 1ms,缺血缓解期为 4 5 2±2 1 6ms、8 6± 0 36ms ,后者 95 %上限值分别为 6 0ms、10ms,SMI期与缺血缓解期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SMI可引起QTd、QTcd值增大 (>6 0ms,>10ms) ,且显著大于缺血缓解期 ,故可将其作为预测SMI预后的一项无创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卢文宣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0-104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测量每例患者心肌梗死后的QTd和QTcd,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心衰的QTd进行比较。结果:QTd、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衰的QT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通过QT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264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二组,Ⅰ组138例患者有左心室肥大,Ⅱ组126例患者无左心室肥大。另外Ⅲ组为100位正常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三组QTd的变化,同时比较Ⅰ组和Ⅱ组猝死的人数。结果Ⅰ组患者的QTd和QTcd分别为(68.54±31.44)ms和(73.31±23)ms,Ⅱ组QTd和QTcd分别为(43.42±21.25)ms和(47.50±21)ms,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Ⅲ组QTd为(40.63±12.35)ms、QTcd为(43.82±25)ms,与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发生心脏性猝死者26例,Ⅱ组8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有左心室肥大者QTd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比观察5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急性心梗死组QTd、QTcd明显>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显著增高,QT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分析42例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克勤克俭 校正值QTcd的变化,以及术后7天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和QTcd。结果 42例患者术后QTd、QTcd明显升高,术后7天内16例发生心律失常患者QTd与QTcd明显高于均值。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QTd和QTcd明显升高,易发生心律失常,与麻醉、手术操作有关。QTd与QTcd亦有可能作为评价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老年人伴随老龄化QT间期和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区退休老年人4年前后的常规体检,选择健康老年人112例,年龄70~81岁,平均(75.2±3.6)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56例。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增益10mm/mV。分别测量基年和第四年的R-R间期,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并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结果基年与第四年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分别为(369±18)ms、(412.2±22)ms、(33.2±12.5)ms、(34.6±13.2)ms和(372±21)ms、(420±16)ms、(45.1±11.1)ms、(45.8±13.7)ms。二者比较,最大QT间期无显著变化(>0.05),而最大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0.05)。结论健康老年人4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存在显著的纵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 (OTd)变化以及相关因素和贝那普利的影响。方法测定 6 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健康老人的QTd。 6 7例随机分为 35例贝那普利治疗组和未用贝那普利的 32例对照组。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 (5 6± 9.2msvs 37.5±10 .6ms,P <0 0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 (6 8 4± 15msvs 42 .3± 10 2ms ,P <0 0 1)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心常者QT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 (6 4 3± 7.5msvs 44 .6± 6 9ms,P <0 0 1) ;贝那普利治疗前后QTd显著缩小 (5 4± 9.8msvs 34 .6± 8 8ms,P <0 0 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QTd增大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贝那普利治疗使QT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门冬氨酸钾镁对心力衰竭患者 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门冬氨酸钾镁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CHF患者作QTd测量,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42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4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门冬氨酸钾镁组CHF患者治疗后QTd由治疗前的(58.9±14.2)ms由明显缩短为(38.8±13.7)ms(P<0.01),CHF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QTd明显延长(73.8±14.2)ms,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56.7±12.6)ms(P<0.01)。结论CHF患者QTd延长能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门冬氨酸钾镁能缩短CHF患者的Q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成人左心室肥厚心肺转流(CPB)后QT离散度(QTd)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S)组和对照(C)组。S组于麻醉诱导后吸入2%~3%七氟醚30 min,随后快速充氧进行气体交换10 min;C组则给予相应的芬太尼。记录术前、术后第1、2和3天QTd值、QT离散度校正值(QTcd)和术后7 d心律失常。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C组比S组显著延长。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缩短左心室肥厚CPB后患者的QTd与QTcd,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高奋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6):436-43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6.25~100 mg/d,随访6个月,观察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校正的QT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51.6±14.3)ms与(66.9±16.4)ms(P<0.001),并且倍他乐克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倍他乐克治疗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降低QTd,且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有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区域性变化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分析Lown Ⅱ级、ⅣA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QTd与QTcd值,旨在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 45例 ,分别测量左室重量指数及QT离散度 (取校正值QTcd)。结果 :左室肥厚组 (B组 )Q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 (A组 ) (P <0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与QTcd呈正相关 (r =0 678,P <0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QT离散度增加与左室重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