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赵兵  冯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25-2825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丁显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45-3246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我院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HRZS(E)/6HR治疗基础上,抽胸液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抗结核方案治疗并抽取胸液情况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50%。结论:尿激酶是促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积液形成小房隔的纤维及胸膜层纤维蛋白溶解,使积液易于被抽出,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静 《中国医药》2011,6(10):1185-1186
目的 观察胸腔内留置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5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尿激酶治疗组给予深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每于抽取胸腔积液后给予尿激酶12.5万单位+生理盐水10ml胸腔注入,尿激酶注入每周不超过2次;对照组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方法加生理盐水10 ml胸腔注入,2组均同时给予2HRZE/4HR( H:异烟肼,R:利福平,Z:嗪酰胺,E:乙胺丁醇)口服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及用力肺活量。结果 治疗4周后,2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76±2.96)d比(15.44±2.43)d],尿激酶治疗组患者的胸膜厚度及用力肺活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0.16)mm比(1.78±0.22) mm;(91.67±1.85)%比(85.45±2.18)%,均P<0.01]。结论 胸腔静脉置管并注入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胸膜粘连的发生,并有效地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结核性胸膜炎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在采用2HRZE/4HRE治疗基础上,每周2次胸腔穿刺,对照组不再注入药物,观察组患者向胸腔注入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治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68.99%,治愈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腔内注入可抑制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促凝活性,增强胸腔积液的纤溶性,增加胸腔积液抽出量,减轻胸膜增厚粘连程度,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0.9%生理盐水20 mL,同时口服强的松30 mg,1次/d,并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注药后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可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可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0-421
目的探讨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胸穿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对照组20例只做胸穿,尽可能抽液,未注入尿激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明显升高,胸水消失天数明显缩短,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 地塞米松5 mg 生理盐水10 ml/次.结果 治疗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VI服强的松30mg/d,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注药组也采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胸腔穿刺抽液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增厚程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胸膜增厚钙化明显降低,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uK)在慢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如包裹性积液和胸膜肥厚的应用价值;方法已经正规抗结核加抽胸液治疗2个月以上效果不佳为选例对象,采用尿激酶10-20万单位加盐水20—50ml胸腔注入;结果50例患中痊愈3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6%;结论尿激酶治疗慢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降解胸腔内纤维蛋白,减少胸腔积液粘稠性,清除胸腔内粘连和间隔形成,保证胸腔引流通畅,增加胸液引流量,使肺得以重新复张,起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积液分隔的疗效。方法: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并积液分隔5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穿刺引流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胸腔注入尿激酶20万U+NS40mL,对照组胸腔注入玻璃酸酶1500U+NS40mL。3~5d后再次胸腔穿刺引流尽胸腔积液,观察2组用药前后积液范围、积液深度、用药后引流量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积液范围减少的有效率59.26%,较对照组30.77%有显著性差异(P〈0.05)。引流量:治疗组有效率77.78%,较对照组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积液分隔是一种简便、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组(n=32例)胸腔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组(n=30例)胸腔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组(n=33例)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观察和比较3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护肝、支持、抽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穿抽液后注射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加快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在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第一次无积液流出时沿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封管24h再次引流。结果: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消失快,粘连肥厚明显降低。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银娇 《江西医药》2009,44(8):780-781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每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连续3d,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胸液排出量明显增加,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气胸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腔积液。在治疗中常有纤维凝块产生,形成分隔与多房积液,使治疗难度增大。现将我院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开展了胸腔细管引流术,在此基础上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均为住院患者,结核性胸膜炎30例,脓胸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7~69岁,平均36·4岁。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正常,无尿激酶过敏史。1·2方法:根据胸部B超检查,确定穿刺点,先行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用中心静脉导管做引流管),待胸腔积液流出后,经B超检查证实,如仍有胸腔积液且存在胸膜粘连、包裹、多个小房形成者,予以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每次可通过引流管胸腔内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