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木果楝种子中一个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果楝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墨西哥交酯型柠檬苦素类化合物xylogranatin S,并利用MTT法研究了这个化合物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HLE、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SW-620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化合物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木果楝亭S(xylogranatin S),药理活性实验结果未发现其对上述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用HR-ESI-MS、1H-NMR、13C-NMR、H-H COSY、HMQC和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木果楝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rantumin C(1)、cipadesin A(2)、xylocarpin G(3)、febrifugin(4)、tigloylseneganolide A(5)、khaysin T(6)、cipadesin(7)、granatumin B(8)、xyloccensin S(9)、granaxylocarpin C(10)、xylogranatin E2(11)、xyloccensin Q(12)、xyloccensin P(13)、cedrodorin(14)、xylorumphiins D(15)、hydroxydammarenone-II(16)、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17)。结论化合物2、7、14、16、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白云花根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 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白云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花椒毒酚(xanthotoxolⅠ),8-geranyloxypsoralenⅡ,右旋前胡苷元[(+)-marmes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豆甾醇(stigmasterolⅤ),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Ⅵ),阿魏酸(ferulicⅦ)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Ⅷ)。结论:其中Ⅳ,Ⅴ,Ⅵ,Ⅶ,Ⅷ等5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菝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菝葜Smilax chi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TEAC法对化合物单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和1个混合物.分别鉴定为:cinchonain Ib(Ⅰ)、catechin-(7,8-bc)-4β-(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Ⅱ)、catechin-(5,6-e)-4β(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Ⅲ)和catechin-(5,6-e)-4α-(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Ⅳ)的混合物、二氢山柰酚(Ⅴ)、二氢槲皮素(Ⅵ)、儿茶素(Ⅶ)、棕榈酸(Ⅷ)、β-胡萝卜苷(Ⅸ);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苦楝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苦楝皮Melia azedarach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4,8-二羟基-1-四氢萘醌(isosclerone,Ⅰ),梣酮(fraxinellone,Ⅱ),苦楝皮萜酮(kulinone,Ⅲ),苦楝萜酮内酯(kulactone,Ⅳ),南岭楝酮B(dubione B,Ⅴ),苦楝酸(kulonic acid,Ⅵ)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丁二酸(succinic,Ⅷ),5-(羟甲基)-2-呋喃甲醛[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Ⅸ]。结论:化合物Ⅰ,Ⅷ和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秋萍  王祝举  付梅红  唐力英  赫炎  方婧  龚千峰 《中药材》2007,30(10):1250-1252
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番泻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Tinnevellin glycoside(Ⅰ)、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Ⅱ)、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芦荟大黄素(Ⅵ)、D-3-O-甲基肌醇(Ⅶ)、蔗糖(Ⅷ)。结论:化合物Ⅲ、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破壁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破壁赤芝孢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酸A(Ⅰ)、甲基灵芝酸A(Ⅱ)、甲基灵芝酸B(Ⅲ)、灵芝酸C2(Ⅳ)、灵芝酸G(Ⅴ)、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Ⅵ)、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Ⅶ)和麦角甾-7,22-二烯-3β-十五酸酯(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Ⅶ和Ⅷ为首次从赤芝孢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贾晓东  赵兴增  冯煦  王鸣  孙浩  董云发 《中草药》2008,39(12):1768-1771
目的研究杭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杭白芷鲜药材用乙醇冷浸,反复正、反相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确定结构。结果从杭白芷鲜药材中分离鉴定了5个香豆素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别异欧前胡素(Ⅰ)、氧化前胡素(Ⅱ)、佛手柑内酯(Ⅲ)、marmesin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Ⅳ)、β-D-glucosyl-6′-(β-D-apiosyl)columbianetin(Ⅴ)、哥伦比亚狭缝芹素(columbianin,Ⅵ)、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Ⅶ)、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Ⅷ)。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秀海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陈华国 《中草药》2009,40(5):708-710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自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一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宋丽娜  陈光  喻长远 《中草药》2009,40(10):1525-1528
目的 对四川淫羊藿Epimedium sutchue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四川淫羊藿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D、川藿苷B(sutchuenoside B,Ⅱ)、大豆苷元(daidzein,Ⅲ)、宝藿苷-Ⅰ(baohuoside-Ⅱ,Ⅳ)、kaempferide 3-rhamnoside(Ⅴ)、淫羊藿苷(icariin,Ⅵ)、an-hydroicari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Ⅶ)、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utchue-noside A和B,俗名为川藿苷A和B,化合物Ⅲ、Ⅴ、Ⅶ、Ⅶ~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薄荷非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为促进薄荷的综合利用,对其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果:从薄荷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刺槐素(Ⅰ)、椴树素(Ⅱ)、蒙花苷(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Ⅳ)、熊果酸(Ⅴ)、齐墩果酸(Ⅵ)、β-谷甾醇(Ⅶ)和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川贝酮(chuanbeinone,Ⅰ)、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Ⅱ)、贝母乙素(peiminine,Ⅲ)、西贝素(imperialine,Ⅳ)、petil-idine(Ⅴ)、贝母甲素(peimine,Ⅵ)、贝母辛(peimisine,Ⅶ)、solanidi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eopyranoside(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产罗布麻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罗布麻花中分离鉴定了3个香豆素类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Ⅰ)、异白蜡树定(Ⅱ)、秦皮甲素(Ⅲ)、山柰酚(Ⅳ)、槲皮素(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芸香苷(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以上Ⅰ~Ⅲ、Ⅷ、Ⅸ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花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v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Ⅻ).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猫爪草中黄酮类与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熊英  邓可众  郭远强  高文远 《中草药》2008,39(10):1449-1452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贝壳杉黄酮-4′-甲醚(Ⅰ)、榧双黄酮(Ⅱ)、罗汉松双黄酮A(Ⅲ)、白果素(Ⅳ)、异银杏素(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猫爪草苷[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正丁基酯](Ⅶ)、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甲酯(Ⅷ)、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Ⅷ是新的天然产物,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果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五味子果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果柄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五味子丙素(Ⅰ)、甘五酸(Ⅱ)、β-谷甾醇(Ⅲ)、五味子醇乙(Ⅳ)、五味子醇甲(Ⅴ)、胡萝卜苷(Ⅵ)、五味子甲素(Ⅶ)和五味子乙素(Ⅷ).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五味子果柄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戟科野桐属植物滇黔野酮Mallotus milliettii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RP-18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滇黔野桐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3-methylbutyl-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Ⅰ)、nudiflorine(Ⅱ)、bergenin(Ⅲ)、ascleposide E(Ⅳ)、ascleposide D(Ⅴ)、icariside B5(Ⅵ)、corchoionoside C(Ⅶ)、cis-syringin(Ⅷ)、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Ⅸ)和6-methoxy-7-hydroxy-coumarin(Ⅹ)。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滇黔野桐苷,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山慈菇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氟仿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二十九烷(Ⅳ)、三十烷醇(Ⅴ)、三十一烷十二醇(Ⅵ)、三十二烷醇(Ⅶ)和β-胡萝卜普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