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炎炎  朱会超  李来来  肖扬  王怡 《中草药》2014,45(18):2669-2672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质量分数为95%)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法,检测ADP、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用血栓通7.2、14.4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注射用血栓通3.6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具有体外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云南产褐毛甘西鼠尾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褐毛甘西鼠尾及丹参体内、体外对抗ADP、PAF、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内实验分为7组,即生理盐水组、两种丹参各以5、10、20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褐毛甘西鼠尾、丹参体外显著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呈浓度-效应关系,IC50分别为褐毛甘西鼠尾55.4g.l-1(ADP)、14.3g.l-1(PAF)、丹参49.6g.l-1(ADP)、14.1g.l-1(PAF),两种丹参也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最大抑制率为褐毛甘西鼠尾24.8%、丹参22.4%;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两种丹参在高剂量时可显著抑制ADP、PA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40min达到最大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褐毛甘西鼠尾65.8%(ADP)、47.6%(PAF)和51.3%(AA),丹参62.3%(ADP)、43.5%(PAF)和50.2%(AA),褐毛甘西鼠尾和丹参无显著差异。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褐毛甘西鼠尾和丹参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滇产丹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注射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三种剂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10mg/kg、5mg/kg和2.5mg/kg)对由花生四烯酸(AA,0.35mmol/L)、二磷酸腺苷(ADP,300μmol/L)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6nmol/L)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单独研究了以PAF为诱导剂的情况下,血浆GMP-140的含量。结果:各剂量HSYA注射剂(10mg/kg、5mg/kg和2.5mg/kg)能抑制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扫描电镜显示,各剂量HSYA注射剂能减少AA和PAF诱导后的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另外,各剂量HSYA注射剂还能降低GMP-140的含量。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具有显著的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为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
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成  袁红  胡小鹰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11-411,413
目的观察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和家兔静脉给药后,分别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结果BQ注射液22mg/kg、44mg/kg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BQ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BQ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越  叶宏军  余黎  卞慧敏 《中草药》2010,41(12):2030-203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ADP激活前后的[Ca2+]的变化.结果 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ADP、PAF、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9.26 mg/mL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ADP激活的血小板释放Ca2+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蜜蜂蜂毒涂膜剂对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家兔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基质组、疏血通阳性对照组及蜜蜂蜂毒涂膜剂低(2.19 mg/kg)、中(4.38 mg/kg)、高(8.76 mg/kg)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和血小板释放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小板颗粒内容物β血小板球蛋白(β-TG)、5-羟色胺(5-HT)、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和CD62p,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与空白基质组比较,ADP诱导时,蜜蜂蜂毒涂膜剂各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显著降低,中剂量组β-TG、CD62p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PAF诱导时,蜜蜂蜂毒涂膜剂各剂量组5-HT、CD62p表达显著降低,中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蜜蜂蜂毒涂膜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薤白皂苷对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于在体和离体环境下观察SD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测定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检测细胞溶质钙离子的浓度。结果薤白皂苷离体环境下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ADP)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薤白皂苷在体环境下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F、ADP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 mg/kg薤白皂苷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薤白皂苷可降低洗涤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薤白皂苷可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间的黏附,并抑制中性粒细胞上清液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50%抑制浓度分别为2.7、9.6μmol/L。结论薤白皂苷体外和体内均可抑制血小板聚焦,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灯冰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灯冰注射液及体外给药,用比浊法检测家兔血小板在不同的诱导剂作用下的聚集率.结果:灯冰注射液注射给药能降低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外给药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灯冰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静脉给药5日后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中TXA2、PGI2含量的影响。结果: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1.95、3.90、7.80mg/kg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90、7.80mg/kg显著抑制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个剂量组均抑制血小板释放TXB2,7.80mg/kg剂量组显著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结论: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其释放产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内、体外试验,观察香丹注射液对不同诱导剂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香丹注射液体内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外试验对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73 mg mL-1、89.21 mg mL-1。结论香丹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注射液对人体血小板聚集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劳 《陕西中医》2010,31(8):1062-1063
目的:血塞通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甙对5-腺苷二磷酸二钠盐(ADP),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用体外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甙对ADP,血管胶原诱导人血小板1min聚集度(PAG1),5min聚集(PAG5),最大聚集度(MA)和最大聚集度时间(TMA)。结果:三七总皂甙(2mg/mL)能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降低PAG1,PAG5和MA,缩短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最大聚集度时间后,有解聚现象。三七总皂甙(2mg/mL、0.2mg/mL、0.02mg/mL)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血管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降低PAG1,PAG5和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抑制ADP和血管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XML)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使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不同浓度的XML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是否诱导正常血小板聚集。结果:1 g/L的XML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8%;1 g/L和0.5 g/L的XML也明显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57.7%和20.5%;所有浓度的XML均不能直接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XM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不同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且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A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桃红四物颗粒剂(THSWG),评价THSWG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制粒状态、颗粒性状、成型率以及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制粒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中各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苦杏仁苷、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利用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腹主动脉采血,分离富血小板血浆,检测THSWG对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P阳性药物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THSWG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AA阳性药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统计学意义(P0.05);AA诱导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A阳性药物显著降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THSWG有降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趋势,ADP阳性药物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立的TLC定性方法和UPLC定量方法简便、可靠;所制备的THSWG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只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血竭总黄酮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及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及ADP、PAF诱导的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160mg/kg,80mg/kg,40m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分别为73.53%,65.77%,39.75%),对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 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抑制静脉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禹志领  赵红旗 《中药材》1997,20(9):468-469
葛根总黄酮500或1000mg/kg,连续po 7d,能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含0.5% DMSO的生理盐水),YLSC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 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1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观察YLSC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YLSC能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体内、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0.05或P<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8.4%,42.5%,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YLSC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浆TT,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PT无显著影响.结论:YLSC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丹酚酸B对血小板聚集及释放sP-sel和sCD40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IB)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释放的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CD40L(sCD40L)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以终浓度10μmol/L ADP和0.4 U/mL Th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以300μg/mL和600μg/mLSalB预孵育血小板,测定聚集抑制率。制备血小板悬液,分为静息组、激活组(以终浓度50μmol/L ADP和0.4U/mL Th为诱导剂激活)、SalB组(以终浓度300μg/mL和600μg/mL SalB预孵育,再以诱导剂激活)。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sP-sel和sCD40L含量,比较sP-sel和sCD40L的相关性。结果:SalB可显著减低ADP和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600μg/mL组聚集抑制率高于300μg/mL组(P<0.01)。与静息组比较,激活组sP-sel和sCD40L释放显著增加(P<0.01)。与激活组比较,SalB可使Th诱导的sP-sel和sCD40L释放及ADP诱导的sP-sel释放显著降低(P<0.01);但对ADP诱导的sCD40L释放没有影响,与激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Th诱导时,sP-sel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相关系数r_P>0.5。结论:SalB可降低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产物sP-sel和sCD40L的释放,具有阻抑血小板活化、聚集与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体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将家兔分为6组.后灌胃给药7d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AA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体内试验,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AA或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S注射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家兔和大鼠静脉注射DS注射液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Ds注射液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显著抑制离体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论DS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