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8):1051-1053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60例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病理分期及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60例IMN患者中,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多见,标实证以血瘀证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本虚证与标实证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证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水湿证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呈正相关。中医证型与病理分期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气阴两虚型病理分期则以Ⅲ期多见。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结果提示,脾肾气虚型24hUp、血清Scr水平均高于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CHO、TG、尿NAG水平高于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URBC计数结果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是IMN的主要证候,本虚证与标实证有一定相关性;气阴两虚型在肾脏病理分期、理化指标等方面变化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病过程中,水肿、蛋白尿、血尿以及高脂血症、氮质潴留等与湿热病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引起柯兴氏综合征、继发感染等,也大多具有湿热症候的临床表现。本文通过152例临床资料分析,对湿热病邪与慢性肾病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1一般资料 152例为1996年8月至1997年10月入院的慢性肾病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9例。其中男性95人,女性57,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病程11… 相似文献
3.
4.
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病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摘要 侯某某,男,28岁.病历号:081606.2002年9月12日入院.患者2002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浮肿,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 ),红细胞5~6个/高倍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91g/L,血清总蛋白45.4g/L,白蛋白22.5g/L.B超示:右肾10.8cm×5.3cm×2.1cm,左肾10.6cm×5.1cm×2.0cm,大量腹水及胸水. 相似文献
5.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生和不同程度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不明,系膜增生是主要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等,约占成人肾活检病例数的24.7%-30.3%。西医对MsPGN的治疗手段单一,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且治疗反应与其病理改变轻重相关,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膜性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证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辩证为脾肾亏虚。本文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入络"理论指导膜性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抗氧化合剂防治大鼠膜性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BSA制作大鼠膜性肾病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VitE组、中药Ⅰ组,中药Ⅱ组,观察中药抗氧化合剂及VitE胶囊对实验大鼠的尿蛋白、Cr、Bun、SOD、MDA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抗氧化合剂能降低实验大鼠的及蛋白、Scr、Bun,提高大鼠肾皮质匀浆及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肾小球病理改变。其疗效明显优于VitE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浅析IgA肾病病理的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与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药辨证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证候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证,兼证中则以湿热和血瘀证最为常见[1].并已证实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2].因此,分析肾脏病理改变对指导中医辨证,补充传统宏观辨证的不足,具有一定价值.故而,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识IgA肾病病理改变,对于辨证将有一定的益处.现从中医病机角度来探讨IgA肾病病理改变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以平治疗膜性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40余载,尤其在治疗膜性肾病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对曾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激素效果差正在减量的膜性肾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较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典型病理特点为肾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张持萍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5(6):336-338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聚积和扩张,系膜基质的过度聚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对于该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于MsPGN的治疗则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毒性和不良反应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19.
20.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病情缠绵难愈,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毒副反应较多。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电子检索1992—2012年研究文献,对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运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辨证运用中药,可以加强疗效及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中药对膜性肾病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栓塞、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具有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中西医治疗膜性肾病,不仅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