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首应考虑恢复损伤关节的功能及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然关节内移位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往往因关节面不能达到解剖对位而失败,因此有些学者主张施行切开复位。我科根据施维智医师的经验,采取闭合整复或骨牵引、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并结合早期练功等方法,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将1977年10月~1981年10月所治并经随访的6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科本组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岁,平均41岁。随访时间最长1277天,最短27天,平均532天。2.骨折部位及其程度(见表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新鲜闭合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软组织严重卡压、踝关节严重不稳等无法闭合复位者)手法复位后,超踝夹板、直角托固定踝关节至内翻背伸位6~8周,治疗后第12个月按Leed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优良170例(88.54%),可19例(9.90%),差3例(1.56%),其中,1例负重过早遗留创伤性关节炎,1例固定过久遗留关节僵硬,1例遗留关节僵硬使骨折畸形愈合。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外踝骨折为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外踝骨折复位困难不大,骨折愈合预后良好,但常忽略对距骨向外侧方移位的防治,极易使踝关节发生慢性不稳定,影响踝关节正常活动功能,导致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或创伤性骨关节炎.自1998~2004年8月,作者采用闭合复位,踝关节内翻、背伸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外踝骨折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手法整复石膏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加小夹板固定,结合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药物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8例,良7例,优良率75%。3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并有部分功能障碍,2例患者复位后再移位,转为手术治疗。结论:手法整复石膏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简单、花费少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
Rolando骨折是指累及腕掌关节面的第1掌骨基底部的骨折线呈“T”形或“Y”形粉碎成3块或多块的骨折。该型骨折属于关节内严重骨折,治疗上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常用的石膏托、弓形夹板、塑形铝板、鸭形铁丝架等固定方法易出现骨折断端再移位与局部皮肤压疮,导致关节僵硬、疼痛、畸形、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拇指外展功能。因其为关节端粉碎性骨折,碎块多,碎片小,切开内固定也难以解剖对位。自2000年以来,作者依据该病特点,结合腕掌解剖,采用“8”字扣压石膏条加石膏托固定的方法治疗该损伤2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力  张玉良 《中医正骨》2008,20(7):45-4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通过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困难,复位后丢失率高,容易遗留肢体短缩、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国庆 《中医正骨》2007,19(7):39-4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7%,其中有1/4累及关节面,传统予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关节内粉碎骨折、严重短缩型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等,传统手法复位,夹板、石膏等固定易重新移位导致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骨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近年来,随着工伤和交通事故的增多,此类损伤的发生不断增加。距骨周围无肌肉附着,其表面有3/5为关节软骨,Duvries描述距骨的75%为软骨覆盖,骨折时多波及关节面。距骨颈骨折脱位占整个距骨骨折脱位的50%以上,Ⅲ型距骨颈骨折治疗困难,若能成功地行闭合手法复位则预后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佳,后期不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均会下降。我们自2000年采用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桡骨骨折极为常见,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约占骨折的1/6左右。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探讨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根据AO分型为A、B、C3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若早期处理不当,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疗效往往欠佳,最终影响功能。结果:120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3组当中A、B型骨折复位评分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及“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12组当中无论是复位评分还是功能评分,“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它2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A、B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何氏骨伤科中药治疗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0例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病人随机分为3组;手法整复后I组(n=30)采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中药治疗,II组(n=20)采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治疗,III组(n=20)采用外敷中药配合康复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I组疗效优于II组和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何氏骨伤科中药治疗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 ,我们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弹力活动夹板治疗踝关节骨折3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中 ,男 12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4岁 ,平均 4 1.5岁 ;就诊时间最早在伤后 2小时 ,最长伤后 2 2天 ,平均就诊时间 4 .1天 ;单踝骨折 11例 ,双骨折 18例 ,三踝骨折 7例 ,合并距骨外脱位 4例 ,内脱位 2例 ,后脱位 2例。2 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 ,采用拔伸、屈伸、捺正等手法纠正骨折移位 ,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其中距骨移位…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骨折脱位属于关节内骨折,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踝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自2000~2005年,作者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骨折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1].对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如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2].近20年来,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病理机制及治疗结果观察等进一步理解,目前治疗多趋向手术方式.但手术入路,内固定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上仍有争论,且在结果评价上所划分的标准亦存在较大差异.我科自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采用本方法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56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Colles骨折临床常见,大多数病例可通过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取得良好疗效。但是,对高能量损伤导致的粉碎性或累及关节的不稳定骨折,传统小夹板及石膏固定后发生骨折再移位几率较高。自1999—2005年,作者采用手法复位高分子树脂绷带固定治疗不稳定性Colles骨折3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损伤 ,多有关节面的塌陷及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因此治疗要求较高 ,即要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又要防止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 1991年至1999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 34例 ,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治疗 ;早期中药热疗同时行膝关节活动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34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4岁 ,平均 35岁 ;按骨折性质分型 ,①劈裂型 :包括内髁及外髁骨折 ,可有少量塌陷 ,共 19例。②塌陷型 :以关节面松质骨塌陷为主 ,可有劈裂骨块 ,共 14例…  相似文献   

16.
仇洪  朱弢  茅渊  施建辉  章森桥  来斌  李郦 《中医正骨》2013,(12):72-73,76
目的:探讨微型骨锚内固定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型骨锚内固定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6~58岁,中位数32.5岁;左侧13例,右侧19例;拇指2例,示指8例,中指11例,环指7例,小指4例;开放性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系统固定11例,钛质微型骨锚系统固定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8周,中位数13.5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1周,中位数9.5周.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联合会推荐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级标准评价远侧指间关节(拇指为指间关节)功能,本组优18例、良14例.无锚体脱落、指甲畸形生长及远侧指间关节疼痛、肿大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骨锚内固定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可使撕脱的骨块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手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28例涟源市伏口中心医院(417108)邱智勇主题词臂损伤/治疗,小夹板固定,正骨固定术(中医)前臂双骨折为日常生活及劳动中的常见损伤,约占骨折总数的11.2%,青壮年居多。骨折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距骨颈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 ,易出现距骨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或手法加撬拔复位、石膏外固定及胫距、跟距关节融合术 ,但这些方法易出现复位困难、距骨骨折不愈合、距骨缺血坏死及踝关节功能障碍等。自 1998年 ,我们采用带血管蒂骰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及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闭合钳夹复位法、闭合钢针撬拨法、有限切开撬拨复位法对300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参照Maryland跟骨骨折评价标准判定。结果:经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的142足,经皮撬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的83足,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的75足,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足术后无1例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复位部分丢失,结节关节角减少7足;3足严重距下关节痛,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Maryland跟骨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良率86%。结论:关节面骨折移位小于2 mm的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患者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应首选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移位的2部分跟骨关节外骨折、跟骨舌型骨折或跟骨粉碎骨折无法切开内固定者则应优先考虑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跟骨关节内移位≥2mm的SandersⅡ、Ⅲ型骨折宜选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在常规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骨圆针髓内固定结合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经皮骨圆针髓内固定结合小夹板治疗,对照组48例用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上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而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骨折不愈合而内固定失效1例,治疗组术中桡神经损伤l例,对照组术中桡神经损伤2例,皆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经皮骨圆针髓内固定结合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操作容易、损伤小、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