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米改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900-19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的增加,发病年龄也相应提前,中青年AMI已引直起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本文对我院1992年4月—2004年6月收治的86例53岁以下AMI患者9个方面的临床特点与同期60岁以上的AMI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菲 《中国病案》2011,12(9):71-72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AMI(A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3例老年AMI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明显高于B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B组,但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青年发病以男性为主,多有明显诱因,症状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2004年共收治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0岁,60岁以上18例,糖尿病史5例,均符合1979年WA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40岁以下组(I组)22例,40~59岁组(Ⅱ组)76例,60~79岁组(Ⅲ组)219例,≥80岁(Ⅳ组)19例。其中60岁以下为中青年组共98例,6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238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 高脂血症与吸烟是I、Ⅱ组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胸痛发生率逐渐下降,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则显著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AMI临床特点不典型,伴发病、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CHD))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其重要类型,近年来有不断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已引起临床的日益关注。为探讨青年AMI发病规律,本文对我院住院的青年AMI患者3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因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值得探讨。我们旨在分析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MS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状况,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对比分析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明显多于晚发组(均P<0.05);晚发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早发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早发组(P<0.01)。(2)早发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晚发组(均P<0.05)。(3)早发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最易受累,左主干较少受累,但死亡率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CAG病变部位早发冠心病AMI患者病变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严重、弥漫性病变少见,但累及左主干病变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下降已引起临床的日益关注。我们旨在比较绝经前后女性AMI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项北生  徐敏 《中国医刊》2000,35(5):23-24
回顾我院 96年 1 0月~ 98年 1 0月住院的 97例AMI患者 ,根据其有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不典型AMI的首发症状复杂多样 ,除高龄影响外 ,还与某些危险因素及早期并发症有关 ,住院期死亡率高 ,现将我们的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 1  资料研究中 97例AMI均符合 1 979年WHO诊断标准。根据首发症状 ,凡有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症状者为典型症状组 ,共 54例 ,男 4 2例 ,女 1 2例 ,平均62 5岁 ( 3 6~ 97岁 )。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在上述部位者为非典型症状组 ,共 4 3例 ,男 2 5例 ,女 1 8例 ,平均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40岁)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我院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年龄≤40岁的患者有41例,入选同期因心肌梗死而行冠脉造影且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根据性别配对4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年轻患者的吸烟率、高血脂发生率比老年组高,而老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更多见。冠状动脉造影年轻患者以冠状动脉正常、大致正常更多见,老年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更多见,年轻患者随诊中心脏事件和心脏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结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发病前先兆症状、不典型起病、双壁梗塞、并发症以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40例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40例年龄≥45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逆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青年组中男性占97.5%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及高脂血症可能为其主危险因素,发病前多有明确诱因,既往有心绞痛者较少,两组患者在梗塞部位及主要并发症发生上相似,住院期间病死率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青年组似乎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对 18例青年组与 95例老年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老年组女性占 3 2 .6% ,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 3 8.9% ,吸烟占 83 .3 % ,饮酒占 5 5 .6%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占 42 .1% ,并发糖尿病占 2 2 .1%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和P <0 .0 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及控制情况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任文娟  王晨霞 《医学综述》2014,(10):1826-1828
急性心肌梗死(AIM)是最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的不节等,青年AI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防患于未然,引起青年AIM的因素也不断被人们所重视,该文就青年AIM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青年AIM,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杨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689-690
目的分析年青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宿州市立医院2003—2008年21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急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神经症、颈椎病等。结论年青人急性心梗发生率逐渐增加,对此病认识不足、症状不典型、加之心电图和生化检查的局限性增加误诊。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岁)53例作为青年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60例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劳累、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典型胸痛、单支病变病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脂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AMI症状典型,多为首次发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为主。应针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加强预防,积极诊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曾玉  王永东  余清 《医学综述》2014,(10):1897-189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探讨青年AMI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AMI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青年组患者抽烟、酗酒以及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的人数显著多于老年组(χ2=8.271,3.877,7.356,P<0.05),而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人数显著少于老年组(χ2=8.749,3.906,P<0.05)。青年AMI患者发病时发生心绞痛的人数较老年患者少,发生典型胸痛者较老年组多;青年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人数均少于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酗酒史、糖尿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发病与老年患者有明显不同,吸烟、酗酒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是青年AMI患者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青年人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