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流行日趋广泛,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众多,传染期也较长,且部分患者易形成慢性,少数患者予后较差。为了探讨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我们于1979年8~10月在泸州市居民中进行了乙型肝炎的调查。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泸州市居民,抽样时兼顾到年龄及职业分布,包括大、中、小学学生,托幼机构儿童、机关干部,商业人  相似文献   

2.
3.
近二十多年来,流行病学的发展相当迅猛,研究的范围也大为扩展,从研究传染病到非传染病,而且扩大到研究一切疾病,甚至超出了疾病的范围,包括了损伤、药物的副作用、先天映陷、精神疾病、事故、计划生育、保健服务等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又应用于行为科学,用于研究自杀、他杀及其他的一些犯罪行为.目前有许多流行病学工作者已着手解决流行病学与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人口统计学等的结合问题。因此将会有更多更新的流行病学的分支产生.  相似文献   

4.
1.放射流行病学定义:当今,流行病学被认为是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在决定着整个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互协调发展过程中起桥梁和促进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医学科学各学科的问题,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因此出现了流行病学的许多分支。流行病学方法同样应用于研究电离辐射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解决放射医学与防护中的有关问题,从而产生了流行病学的其中一个分支-放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5.
贵刊90年第8卷第1和4期分别发表了丁仲时和王全立两位同志关于流行病学定义等基本概念的讨论文章,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为此笔者也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请教于丁、王两位同志。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流行病学中,暴露强度、暴露期限和累积暴露量常用来代表剂量。至于用何种指标表示剂量最为合适,要视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特征而定。一般来说,最大暴露强度往往用于评价急性危害,而累积暴露量,则用于预测慢性损害。本文通过分析矽肺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指出用最大暴露强度预测慢性损害危险性的可能性。用最大暴露强度预测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度,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毒物能从体内迅速消除;二是在高暴露期间,只表现非线性关系的生物损伤。确定最大暴露强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每个工人最大暴露强度,作为该工人整个工作期间所经受的最高暴露强度;另一种则  相似文献   

7.
8.
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的某些进展郑淑鹏,张云兰综述邢美贞审校丙型肝炎以前曾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80年代由于受检验技术的限制,对这种疾病的研究难于获得深刻的认识。90年代随着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子克隆技术的成功和多种检测方法的建立,在丙型...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病因,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及保健对策的科学。然而,我国在解放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由于疾病谱和学习、采用苏联的流行病学体系即以三个环节、两个因素和传染病管理为其主要内容。这种体系的流行病学,在我国建国以来,确对防疫、防病、促进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保证了我国国民健康等经济建设恢复时期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士兵消化性溃疡的某些流地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2a间2028例青年士兵胃镜资料及所检出的42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将12a分为三个时段,对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兵龄分布并发出血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青年士兵消化性溃疡发病多见于<2年兵龄、北方籍入伍、全训单位的士兵;且消化性溃疡的胃镜检出率及并发出血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防治消化性溃疡仍是部队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如能适时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能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流行病学若干理论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流行病学在医学领域应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 ,其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然而对流行病学理论、方法自身的评判却不多见。本刊发表栾荣生教授的探讨性文章就是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争鸣。既然是“探讨”自然就不代表本刊的观点 ,只是作者个人的见解 ,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刊旨在活跃学术氛围 ,故特辟专栏 ,以纳各家之言 ,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地总结与提高 ,使流行病学的理论及方法日臻完善 ,更好地为预防控制疾病、促进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领域。因此 ,除对预防医学的学生开设这门课以外 ,其它医学专业的学生 ,如临床医学也开设了这门课。其学生层次包括研究生 ,本科生和大专生。如何教好这门课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笔者对流行病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强调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有三类  (1)描述健康问题的出现和趋势 ,(2 )解释疾病的因果联系和预测健康问题 ,(3)预防和控制健康问题。前两个目的的研究属于基础学科的研究 ,第三个目的的研究属于应用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鼠疫菌某些生化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鼠疫菌株生化表征的遗传变异与分型地位。方法 采用平皿单菌落法,实验观察我国17个生态型共336株鼠疫菌酵解麦芽糖、鼠李糖、阿胶糖、甘油及脱氮反应的变化。结果 发现松辽平原、滇闽居民区和滇西纵谷区3个生态型部分菌株对甘油、阿胶糖、麦芽糖酵解有变异,可同时出现酵解和不酵解的单菌落,而且特性较稳定;其余14个生态型鼠疫菌单菌落酵解能力与过去资料报道一致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可将中国鼠疫菌分为12个生化型。结论 我国鼠疫菌对糖酵解特性稳定,具有一定的分型意义,滇闽居民区与滇西纵谷区生态型鼠疫菌株可能源于一个祖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现代医院感染的特点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时无感染症状,而在入院48小时(或72小时)后发生的一切感染称医院感染。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医院能摆脱医院感染的困惑,由于医院这个特殊环境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不但会发生一般常见传染病,而且在一般人群中少见甚至难以注意到的感染,往往是多见的。传统医院感染主要指交叉感染和带入性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住院病人病种构成的变化,医源性感染及  相似文献   

15.
为长期监测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细菌病原及其构成的变化,1981年6~9月对天津市384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细菌病原及某些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査。384例患者检出病原菌的195例(50.8%)。共检出223株致病菌,其中痢疾杆菌(110株),检出率28.6%,约占病原菌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沙门氏菌(38株)和不凝集弧菌(37株),检出率为9.90%和9.64%,还有致病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绿脓杆菌和溶藻性弧菌等。检出两种以上病原菌的27例。384例患者中以20岁以上青壮年为多,此年龄组感染的病原谱较广泛,其它年龄组的病原谱均较单纯。沙门氏菌6、7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凝集弧菌8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凝集弧菌在水样便和稀便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7%和15.5%,在痢疾杆菌中鲍氏菌比例突然增高,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调查其病原分布及构成特点,有助于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为此,我们于1984年5至9月调查了灌县地区两所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病原分布及分析某些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监测起源于17世纪,最早是对传染病的死亡进行监测[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流行病学监测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内容已由传统的单纯以传染病为主逐渐过渡到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各个方面[2].当前流行病学监测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肯定[3],虽然它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4],其中之一就是"概念混乱".为此,笔者从逻辑学角度科学地分析和探讨了几个流行病学监测的概念,以达到这些概念在实践中被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的目的,并为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消除几个概念混淆不清的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由于广泛的科普教育,普遍开展的健康体检.使人们对什么是”好”胆固醇.什么是“坏”胆固醇.胆固醇与疾病的关系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家对于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肪酸、高脂蛋白血症以及血脂和血糖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可能了解甚少。本文就此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相应区域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卒中定义为除血管原因外无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反映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并持续超过24h或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 《食品卫生法》正式颁布已4年,按照食品卫生法第8章第47条精神,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或者对患有疾病的生产经营人员不按规定调离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岗位的,卫生监督机构可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但在实际上阻力很大,有些现实的问题确让卫生监督人员很难下决心去处罚。本文试就对这方面的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