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下颈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颈椎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第3至第7颈椎(C3-7)骨、关节及韧带的损伤,也包含颈胸交界部即第7颈椎至第1胸椎(C7-T1)的损伤。颈椎损伤常伴有脊髓损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防止和逆转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使脊髓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伤残率或伤残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行早期(小于24h)和晚期(大于24h)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2例过伸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1例行保守治疗,27例24h内行手术治疗,74例24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AISA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早期和晚期手术组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好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和晚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早期和晚期手术组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31(6.5%)、1/27(3.6%)和9/74(12.2%)。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好于保守治疗,晚期和早期手术对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晚期手术并发症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救治。方法 急救并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295例。受伤时间平均4.5d(5h~12周)。其中,骨折140例,骨折并脱位119例,单纯脱位20例,小关节突绞锁16例。损伤部位:C4 17例,C5 29例,C6 39例,C7 35例;C4-5 38例,C5-6 58例,C6~7 49例;C4-6 16例,C5~7 14例。按照Frankel分级,A级20例,B级91例,C级124例,D级60例。给予颈部制动,物理降温或保暖,吸氧,激素、脱水药等。236例行颈前路扩大脊髓减压术,31例行后路手术,28例行一期后前路手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1.8年(0.5~18年),脊髓、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恢复者178例,总有效率为60.3%。以颈椎轻度压缩骨折并颈椎间盘脱出的效果最佳,优良率达到了88.0%。关节突交锁、韧带损伤、血肿等行后路手术者的效果亦佳,优良率达87.1%。结论 救治颈髓损伤,应及早制动颈部,应用激素、脱水药物。掌握适应证尽早手术,可获一定疗效。根据脊髓受压情况,手术入路可选择前路、后路或一期后前路手术。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I组),后路减压11例(Ⅱ组),后路脊柱稳定性重建23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1分(Ⅰ组4.2分.Ⅱ组3.6分,Ⅲ组4.2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7分(Ⅰ组6.7分.Ⅱ组6.3分,Ⅲ组6.9分)、7.8分(Ⅰ组7.7分,Ⅱ组7.2分.Ⅲ组8.1分)、8.1分(Ⅰ组8.1分.Ⅱ组7.7分.Ⅲ组8.3分)。l例术后1年时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
颈椎动态变化与过伸性脊髓损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颈椎脊髓损伤的一种损伤机制,而过伸性脊髓损伤与原发性颈椎退变有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中,原有颈椎退变基础病变占45%~75%,这类损伤,是中老年人最为常见颈脊髓损伤。为什么退变性颈椎因颈椎过伸暴力,极易合并颈脊髓损伤,研究发现颈椎椎管动态变化特点和规律与颈椎退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严重损伤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严重颈椎损伤的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采取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8例急性严重颈椎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96h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例为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6例为骨折脱位伴有相应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术前脊髓功能7例为A级,1例为B级。平均随访14个月。脊髓功能有2例达到D级,3例C级,1例B级,2例无变化仍为A级。所有植骨椎间隙均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结论 对于急性颈椎损伤,在影像学显示颈椎管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且脊髓功能严重受损时,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及时充分减压、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下颈椎(C3~C7)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颈椎损伤,根据暴力种类、大小、有无旋转等因素不同,常致颈椎关节突关节(小关节)单侧或双侧的半脱位或全脱位及合并椎体、椎板、棘突的骨折,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迅速、简便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常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和预防颈椎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本院自1993至今,为探索一种安全,效果满意,操作简便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对C4横突一针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颈椎损伤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颈椎的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由于损伤部位靠近生命中枢,症状重、截瘫率高、死亡率高且并发症多。颈椎损伤患者如护理不当,不仅有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可能,而且有增加脊髓损伤的可能,因此颈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996年至2002年,我科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