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介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股前外侧皮...  相似文献   

2.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供区并发症及其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8年7月至2007年7月,有效随访的427例施行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供区的处理方法.其中:①直接缝合:单纯皮瓣49例,筋膜瓣27例;②游离植皮:单纯皮瓣258例;肌皮瓣65例;③逆行腹壁浅动脉皮瓣:28例.皮瓣或筋膜瓣切取面积30 cm×10 cm~18 cm×7 cm.随访时间8~54个月,平均21个月.采用SPSS 11.0.1对供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近期并发症(4周内)包括:植皮区皮肤坏死23例(5.4%),伤口感染17例(4.0%),肌肉坏死2例(0.5%);远期的并发症(6个月以上)包括:伤口迁延不愈21例(4.9%),严重瘢痕28例(6.6%),严重局部不适感25例(5.9%),股四头肌功能障碍16例(3.7%).统计分析表明供区手术方式与供区并发症的出现具有相关性,部分并发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论 应重视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的防治,合理选择和改良供区手术方案.术中注意软组织保护等均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供区采用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供区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目的 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切取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 1/2以上的超长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 4例 ,对其中 4例 ,采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为 3 6cm× 12cm ,最小为 2 0cm× 8cm。结果  2 4例 2 8块组织瓣全部成活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 14例获得 6~ 3 6个月的随访 ,前臂外形满意 ,皮肤质地柔软 ,弹性好 ,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 ,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游离植皮区瘢痕较大 ,但无功能影响。结论 超长股前外侧皮瓣能一次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方法可靠 ,解剖容易 ,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cm×6cm~16cm×9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存活,其余皮瓣全部顺利存活.经4~12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外形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可以一期修复创面,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缺损面积8 cm×10 cm~12 cm×24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12 cm-14 cm×26 cm。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20个月随访,3个月后恢复感觉。10例二期修复,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结论选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组合移植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备血流桥接皮瓣串联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髂骨膜骨瓣或皮瓣修复10例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9.7岁;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7例,髂骨膜骨瓣2例,髂腹股沟皮瓣1例;重建手3例,足4例,小腿3例;平均皮肤缺损面积20 cm×9.7 cm.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平均17.8 cm×9.4 cm,髂腹股沟皮瓣平均8.4 cm×4.5 cm,髂骨膜骨瓣平均5.4 cm×2.1 cm×0.8 cm,血管桥平均长10.5 cm.1例髂骨骨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愈合,余皮瓣顺利成活.10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手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3个月,平均臂肩手残疾问卷评分43分;足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个月,日本外科协会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平均71.3分;小腿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5个月,Puno等评分平均91分.供区瘢痕颜色白、平软,6例大腿瘢痕增宽,2例瘢痕周围有麻木感,3例髂腹股沟区瘢痕增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移植可自由调整组织瓣位置,供区副损伤小,是修复大面积、结构复杂或类型特殊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肘部肱动脉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8年2月,对8例肘部肱动脉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急诊一期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同时用横支血管桥接缺损的肱动脉(3~7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cm×6cm~20cm×10 cm.结果 8例肢体及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10~21个月,肘部皮瓣无明显臃肿及瘢痕挛缩现象,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05°(95°~125°),8例患侧肢体前臂远端尺、桡动脉搏动强度与健侧相同,B超显示患侧肱动脉血流与健侧基本相同.结论 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时,如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有变异,可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重建肘部肱动脉损伤和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患者共8例,其中足底外伤后全部缺损伴肌腱外露3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大面积缺损3例,足跟部外伤植皮术后反复破溃2例.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血运不良经积极处理后成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3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修薄后外形良好,其余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DIEP皮瓣存活率高;皮瓣为穿支皮瓣,保留全部腹直肌,避免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创面范围4.0cm×5.5 cm~11.0 cm×23.0 cm.其中,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0±0.8)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满意,皮瓣末梢二点辨别觉为10~22 mm,股前外和隐动脉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S2+以上感觉分别为13/20和5/5例.结论 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较合适,隐动脉穿支用于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避免受区二次手术整形,重视皮瓣供区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开放性损伤导致创面的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股前外侧区穿支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皮瓣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皮瓣设计方法,以便增加术前多普勒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具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穿支,通过血管造影术和拍摄X线片测量其直径、行程、分支和定位。用3D—doctor和Scion Image软件分别测量穿支供血的趋向性、三维重建和单穿支供血面积。结果股前外侧区共有外径大于0.5mm穿支16支,平均外径0.8mm,平均供血面积45.61cm^2,其中20%为肌间隙穿支,80%为肌皮穿支。平均蒂长为(3.15±1.43)cm。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穿支在浅筋膜中的平均长度为2.63cm。结论改良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以为皮动脉和穿支皮瓣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血管造影图像。本研究发现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的最大供血面积是30cm×20cm。以股前外侧区穿支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掌心毁损创面并重建掌浅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6例手掌心毁损创面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重建掌浅弓血管.术中仔细解剖皮瓣及血管蒂,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降支为主干及多个分支的血管链,以及以第一穿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其中皮瓣覆盖创面,血管链及各分支重建掌浅弓,以恢复各手指的血供.结果 术后6例均保留了手掌及手的完整性,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环指坏死行截指,1例小指远节残端修复,其余各手指血运良好,2例进行二期功能重建与皮瓣修薄手术.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掌心毁损创面并重建掌浅弓手术,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截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为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洞穿伤提供一种新技术。方法依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其在股直肌两侧肌间隙中固有的皮肤穿支,设计同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临床应用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移植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32.2岁。车祸伤2例,机器致伤3例。受伤部位:前臂2例,腕部1例,小腿1例,足部1例。同时合并骨缺损2例。肢体大面积缺损2例,肢体洞穿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6cm×5cm+7cm×6cm)-(13cm×7cm+17cm×8cm)。大腿供区行游离植皮。结果5例双叶皮瓣移植术后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3个月接受皮瓣削薄术。全部病例随访4-10个月,平均8个月。双皮瓣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大腿供区植皮区轻度瘢痕,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2例同期行骨移植者,术后4个月骨折开始愈合。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同一个血管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移植术血管吻合数量少,皮瓣移植成功率高,而手术风险并未增加,适合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肢体洞穿伤。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is widely used in reconstruction. Its advantage over other flaps is its purported minimal donor site morbidity.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incidence with this flap. A secondary objective is to deline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se complicat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avoid them.

METHOD:

Two independent assessors undertook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sing multiple databases. All patients with ALT flap reconstruction for any defect were included. Donor sit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lateral thigh paresthesia,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hypertrophic scarring, wound breakdown, infection, donor site pain, seroma, hematoma, compartment syndrome and muscle necrosis were extracted from identified articles and tab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ooled events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performed, an incid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Forty-two relevant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that included 2324 flaps. Of the 2324 flaps, the majority were fasciocutaneous (n=737), and 1303 of the flaps were used in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lateral thigh paresthesia (24.0%);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4.8%); hypertrophic scarring or wound dehiscence (4.8%); donor site pain (3.3%); seroma (2.4%); infection (2.2%); hematoma (0.7%); compartment syndrome (0.09%); and partial muscle necrosis (0.09%).

CONCLUSION:

Lateral thigh paresthesia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mpartment syndrome and muscle necrosis can occur, but are rare. Preservation of the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e thigh, femoral motor nerve branches and deep fascia decreases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The degree of vastus lateralis disruption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经血管吻合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7年1月,根据面部凹陷的范围及深度,应用相应大小和厚度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面部凹陷畸形,其中8例伴有骨骼缺损的患者同期行Medpor骨膜下植入修复骨骼缺损.结果 修复32例面部凹陷畸形共应用33块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单侧应用31例,双侧应用1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的大小为12 cm×8 cm~20 cm×11 cm(平均16.5 cm×10.5 cm).30块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完全存活,另3块于术后半年内出现了边缘的吸收.32例中有23例经一期修复即获得满意效果,其余9例于术后半年行二期修整,其中6例因面部臃肿行脂肪抽吸修薄术矫正,另3例因周边吸收行自体脂肪移植术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半,所有患者面部凹陷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双侧面部接近对称.供区切口一期愈合,瘢痕隐蔽,未出现功能障碍.结论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町利用的面积大,可修剪成合适厚度用于三维重建,解剖较恒定、切取安全等,必要时可辅以骨骼支架的重建,能使面部凹陷得到较满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适应证及供瓣区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并分别游离移植修复17例面颈部、足踝部及小腿等处创伤及畸形,对供瓣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者,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7例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最大面积19 cm×14 cm,最小5 cm×3 cm,16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2周移植皮片修复.10例供瓣区直接缝合,7例行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腹部外形良好.结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对于面颈部及手足等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同侧脐旁岛状皮瓣亦可使供瓣区得到良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胫骨滋养动脉筋膜支发自胫骨滋养动脉,其外径为0.8~2.0mm,皮瓣可取面积不能超过14cm×8cm,可携带隐神经。1995年8月~1997年3月,对8例手部皮肤缺损选用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游离皮瓣修复。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不臃肿,质地和手部相近。修复神经者皮瓣刺痛觉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具有质地好、厚度适中并可修复感觉神经,不牺牲供区主要动脉等优点。其最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重要功能区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指端缺损的患者,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将皮瓣内携带的指动脉指背侧支与受区指固有动脉吻合,皮瓣内指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指固有神经缝合,皮瓣内浅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吻合.供区为患指或邻指的近节桡背或尺背侧,供区全部采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21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 10 mm,皮瓣供区创面Ⅰ期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无破溃发生,供区指体活动未受影响.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术后手指外形逼真,感觉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