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研究野生型p53蛋白在诱导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DNA转染技术将7重组野生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用PCR技术监测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中存在的稳定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地塞米松的诱导下瘤细胞中p53的表达情况;用相差显微镜去观察凋亡瘤细胞的形态特点;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标记并统计凋亡的瘤细胞数。结果:成功地将重组野性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在gp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后,分离生长出阳性细胞克隆;经PCR证实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内稳定存在并可随瘤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当向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地塞松(Dex)后,8h即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p53蛋白的表达并可观察到瘤细胞出现凋亡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转染后的瘤细胞凋亡率高达90%。结论:当人骨肉瘤细胞株中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过表达时,瘤细胞呈现凋亡,本实验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转染人骨肉瘤细胞株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研究野生型p53蛋白在诱导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DNA转染技术将7重组野生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用PCR技术监测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中存在的稳定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地塞米松的诱导下瘤细胞中p53的表达情况;用相差显微镜去观察凋亡瘤细胞的形态特点;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标记并统计凋亡的瘤细胞数。结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p53蛋白的重组质粒p53─pSV2neo,分别转染猴肾细胞株CV─1及人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用PCR法检测出转染细胞中的p53cDNA;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出p53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内,用Westernblot检测出转染细胞中存在p53蛋白。结果表明,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使SiHa细胞的细胞克隆形成效减少50%,使细胞生长速度降低,但对SiHa细胞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效无明显影响。提示p53基因的肿瘤抑制作用与野生型p53蛋白的量有关,并且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肿瘤抑制基因p53和Rb基因与肝癌对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野生型p53或Rb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并观察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或RbcDNA克隆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LXSN和反义p53基因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p53或Rb基因的表达。加入化疗药物48h后掺入3H-TdR,18h后检测CPM值。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分别含野生型p53、Rb或反义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系后获得了p53或Rb的表达;与亲代7721细胞相比,p53或Rb的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减慢,p53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同样条件下,Rb在7721细胞系内的表达则对阿霉素敏感性无影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能提高人肝癌772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人野生型p53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构建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质粒,并成功地转染ψcrip包装细胞。本实验应用PLXSN为载体,1.8kb野生型p53基因作为插入片段,通过T_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用〔α— ̄(32)P〕dCTP标记野生型p53基因片段(1.8kb)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筛选出重组体,将其命名为PLXSN-53,然后用该重组体对ψcrip包装细胞进行转染。收集转染后的细胞,准备下一步感染p53突变细胞株研究之用。该质粒的构建和细胞转染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作用及其表达与调控原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稳定表达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细胞株。将t-pAcDNA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HindⅢ位点,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tPA,用磷酸钙介导的贴壁细胞转染法导入哺乳动物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G418筛选培养后形成阳性克隆。结果:培养液中重组t-pA(Recombinantt-pA,rt-pA)活性>6000IU/106细胞d-1.Northern杂交证实t-PAcDNA基因的转录。高表达细胞连续传代10次后,培液中rt-pA活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转染t-PAcDNA基因的CHO细胞已形成稳定的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MTS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癌细胞系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淑娟  胡大海 《医学争鸣》1999,20(4):348-351
目的:构建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将其转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并得到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BamHⅠ与EcoRⅠ从pUC19-p16质粒上下MTS1 cDNA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导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采用ABC法对转染后的不同代数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并得到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BamHⅠ与EcoRⅠ从pUC19-p16质粒上切下MTS1cDNA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利用脂质体(Fu-GENETM6)介导的基因导入法将pcDNA3-p16导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采用ABC法对转染后的不同代数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进行酶切鉴定;转染后经G418筛选2wk出现阳性克隆8910-p16,并检测到其中有p16蛋白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可在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p53表达质粒,研究p53基因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T4连接酶把2160bp的p53cDNA片段插入pRc/CMV质粒,重组构建pRc/p53表达质粒,以Lipofectin介导pRc/p53质粒转染K562细胞,以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作K562细胞体外克隆培养,观察转染p53基因后K562细胞克隆形成改变。结果:p53cDNA质粒转染的K562细胞,体外培养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低。在接种1×104细胞时,未转染的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白血病细胞集落数分别是2797±264和2725±261;而p53质粒转染组细胞集落数是1061±160;与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的K562细胞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n=10)。结论:转染p53基因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重组体,为进行卵巢癌基因治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固然我隆技术从质粒pGEX^-p53中用双酶切下目的片段,挤压法回收与pcDNA3构成重组体。结果成功的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提供体外实验模型建立与鉴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将人类野生型p53基因cDNA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IRES-EGFP中,得到重组质粒pIRES-EGFP-p53,并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进行质粒鉴定;然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转化菌落经PCR扩增后,将提取的质粒DNA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导入U-2 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包含有野生型p53 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IRES-EGFP-p53,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鉴定质粒大小和位点均符合实验设计;并将该重组质粒成功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命名为U-2-p53 OS。转染后的骨肉瘤细胞出现散在的凋亡现象。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U-2-p53 O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诱导微血管生成的解剖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诱导生成微血管的解剖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 OS-73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解剖显微镜下可见血管辐辏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新生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裂隙增宽,基底膜不完整,缺乏平滑肌成分。结论 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在病理,生理及形态功能方面都具有特征性,以血管为靶点治疗骨肉瘤对改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成骨肉瘤及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p53,p16及Rb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裘秀春  张惠中  龙华  杨连甲  范清宇 《医学争鸣》1999,20(12):1068-1070
目的:探讨人成骨肉瘤组织、成骨肉瘤细胞系(OS-9901)及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突变型p53,p16及Rb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6 0例成骨肉瘤标本、一株成骨肉瘤细胞系及1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p53,p16及Rb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p16及Rb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 3,p16及Pb基因在上述两各组织中均一阳性率各异。在60例骨肉瘤标本中的阳性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的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周期T_c为18.7小时,平均核分裂指数为3.73‰。T_s=13.1小时,T_M=1小时,T_(G1)=3.6小时,平均标记指数为35.96%,生长指数为51.34%。这些结果提示OS-732细胞系保持其生长特性,对人成骨肉瘤的各种实验研究是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顺铂热化疗对骨肉瘤细胞株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顺铂热化疗对骨肉瘤细胞株(OS-732)细胞毒性的影响,探讨热疗在骨肉瘤顺铂化疗中增效作用的机理。方法:OS-732细胞株分别经不同温度的热疗、不同浓度顺铂化疗、43℃热疗 顺铂联合作用各1h,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对细胞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41℃、43℃、45℃热疗对OS-732细胞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在37℃恒温条件下,细胞株单独与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1h,随着顺铂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增加。43℃热疗 顺铂共同作用1h,其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增加,细胞毒性指数最高达72.37%;FCM分析显示对细胞周期有明显的影响,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与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43℃热疗、43℃热疗 顺铂联合作用各1h均出现凋亡细胞峰(亚G1峰),细胞凋亡比例最高达56.47%;透射电镜观察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性变化。结论:顺铂热化疗有明显的增强OS-732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43℃热疗、43℃热疗 顺铂均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43℃热疗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可能是热疗在骨肉瘤顺铂化疗中增效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骨肉瘤OS-73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探寻骨肉瘤临床化疗的斯方案。方法:将TRAIL应用于体外培养的骨肉瘤OS-732细胞,采用MTr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改变,扫描及透射电镜在亚细胞形态上证实凋亡细胞。结果:不同浓度TRAIL作用下,细胞抑制率问差别十分显著(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骨肉瘤细胞凋亡。结论: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中的多发事件,导入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将野生型p53基因转导到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中,证实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换制率达6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快中子及光子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快中子、光子及混合射线照射OS-732细胞系,检测各组细胞受照射后的集落形成率。结果:单次照射后第10天,混合线组对该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单中子及单光子组。结论:单次照射后第10天,单纯快中子及单纯光子对该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混合线组,对临床上应用快中子治疗骨肉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介导p53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观察外源野生型p5 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将载有人野生型 p5 3-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 p5 3,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3B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DNA3-p5 3对HepG3B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通过观察细胞生长曲线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凋亡指数发现 ,HepG3B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p5 3基因可在HepG3B细胞中表达 ,且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表达人癌胚抗原(CEA)的小鼠肝癌细胞模型。方法: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含人CEA-cDNA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pLXSN-CEA导入小鼠肝癌细胞,利用含G418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及放免法测定癌细胞CEA表达量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建立表达人CEA的小鼠肝癌细胞模型。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能将人癌胚抗原cDNA基因导入小鼠肝癌细胞中,并能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且表达人的癌胚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