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李芳  王庭国  张珍妮  薛荣亮 《医学争鸣》2007,28(16):1491-1493
目的:研究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60例ASA Ⅰ或Ⅱ级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各组分别用3.75 g/L罗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20 mL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HR,MAP,SpO2,RR,PetCO2,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Q-T, 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 结果:Ⅰ,Ⅱ组;Ⅲ,Ⅳ组麻醉效果相似(P>0.05),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 Ⅱ组强于Ⅰ组(P<0.05), Ⅳ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患者HR,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临床安全范围;SpO2,R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Q-T间期、Q-Td, Q-Tcd麻醉后均延长,其中以Ⅱ组延长最为明显(P<0.01). 结论:不同局麻药及其配伍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满足临床麻醉需要,罗哌卡因、罗哌/利多卡因对Q-T间期、Q-Td影响小,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3组,由同一麻醉医师行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注入配伍不同,剂量相同的局麻药;而后测定其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记录麻醉前后循环系统变化。结果加用地塞米松组在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上优于肾上腺素组,用药后对肾上腺素组循环系统影响较地塞米松组略明显。结论地塞米松在行颈丛神经阻滞中减轻局麻药中毒反应,增强麻醉效能,延长麻醉作用时间等优于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患者,女,‘z岁,体重song。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拟在预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一般情况佳,各项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肌往安定l加吧。进入手术室后血压15/10kPa,心率96/ndn,呼吸19/nun。采用颈4一针穿刺法,行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2%利多卡因Ind和0.5%布比卡因Ind混合液。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后绿与颈外静脉交点外Icm处。常现消毒、穿刺。在左侧遇到颈4横突后退针少许,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混合液6nil。退针至皮下注药4nd阻滞颈浅丛。然后准备行右侧颈深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颈丛阻滞用于前入路颈椎手术 ,对通气功能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行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 ,在颈丛阻滞后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6例 , 组和 组分别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和单纯异丙酚维持镇静于 Ramsay ~ 级。监测静脉给药前、给药后 5、1 5、30、4 5 min以及术毕通气功能和呼吸动力学参数 :吸入潮气量(VTins)、呼出潮气量 (VTexp)、吸气峰流速 (PIFR)、呼气峰流速 (PEFR)、吸气峰压 (PIP)、气道平均压 (PAWmean)、呼吸驱动力(P0 .1 )、PEEP、内源性 PEEP、食道压力 (ΔPES)、压力时间乘积 (PTP)、病人呼吸功 (WOBP)、频率 /潮气量比值 (f/ VT)、肺动力顺应性 (Cdyn)、分钟通气量 (VE)、呼吸频率 (RR)、气道阻力 (RAWE)。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的各参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两组注药后各时点 PIFR、PEFR、PIP、PAWmean、PEEP、内源性 PEEP、ΔPES、VE与注药前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注药后 VTins、VTexp、Cdyn较注药前显著减少或下降 ,RR显著增快 ,P0 .1 、PTP、WOBP、f/ VT、RAWE显著增高或增加 (P <0 .0 5 ) ,至术毕时各参数均恢复到注药前水平。结论 :异丙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辅助颈丛阻滞用于颈椎手术 ,对通气功能及呼吸动力  相似文献   

7.
姜卫东  冯海 《中外医疗》2010,29(22):37-37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与比卡因相比,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小,但其阻滞的效果可靠。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椎管内麻醉及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存在内在的拟交感活性及颈丛神经阻滞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有研究表明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予罗哌卡因联合颈深丛和须浅丛神经阻滞可以改变心血管自律性,削弱心血管自动调节的稳态[1]。然而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后,对心血管自律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用1%利多卡因0.1%邦妥卡因进行双侧预丛阻滞416例,并抽样观察阻滞前后隔肌活动度,呼吸容量以及血气分析变化。证明膈神经阻滞不完全,麻醉后呼吸功能仍可以代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穴位镇痛对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在0.375%布比卡因颈丛阻滞下,B组则在切皮前10 min于两侧合谷穴分别注入含哌替啶50 mg的5%葡萄糖溶液4 ml,共8 ml.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麻醉后SBP、DBP和HR均上升(P<0.01或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后SBP、DBP和HR较低;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穴位镇痛可增强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减轻术中甲状腺和气管的牵拉反应,抑制颈丛阻滞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舒适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的试验组(A组)和不含吗啡的局麻复合液的对照组(B组)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分别观察起效、显效、维持时间和循环变化情况及术中病人反应、术后刀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麻醉效力作用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循环系统变化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更加稳定;术中病人对不适刺激的反应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少;试验组病人可以维持术后刀口无痛时间达12~23h以上。结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一种优良、可靠且具有良好术后镇痛作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6.
屈莉 《中外医疗》2009,28(22):69-69
目的探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53倒,均采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结果53例手术中49例麻醉效果优;4例麻醉效果良,且镇痛时间长,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利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进行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种神经阻滞法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3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0%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 B、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而Ⅲ级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1);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丛加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颈丛加臂丛阻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颈丛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511例。通过对比认为肌沟法更能体现颈丛阻滞的简便、可靠、用药量少的特点。但在肥胖者或其它因素使体表解剖标志不清时,宜用两点法。在颈丛阻滞时,丁吡卡因的阻滞效果优于其它局麻药。由于颈丛阻滞不能有效地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上神经,无法避免术中分离甲状腺上极时产生的牵拉反应,辅以神经安定镇痛术是必要的,且对病人的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0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2008,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