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列腺丛和阴茎海绵体丛的临床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配合前列腺根治术保护阴茎海绵体的神经支配减少术后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出现的需要,作者在18具成人男性盆腔标本上观察了前列腺丛和阴茎海绵体丛的形态、位置、与血管的关系,并作了定位调查,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男性盆腔内脏神经与盆筋膜及盆内脏器的毗邻关系复杂,且个体形态学差异大,临床上涉及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男科等多个学科,应用甚广。近年来,对内脏神经的术中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男性盆腔内脏神经主要包括上腹下丛、腹下神经、下腹下丛(即盆丛)、盆内脏神经、膀胱丛、前列腺丛、直肠丛及其分支等。现已证明盆腔内脏神经的损伤会给患者的排便、排尿及阴茎勃起等造成功能障碍。熟悉男性盆腔内脏神经及其分支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男性盆腔神经丛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术中避免损伤盆腔神经丛 (盆丛 )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 42具盆腔器官作盆腔解剖或组织切片 ,观察盆丛与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结果 盆丛位于直肠的前外侧 ,距肛门口 ( 9.5± 1.6)cm ,精囊的后外侧 ,在前列腺基底部与前列腺血管形成神经血管束 ,于尿道膜部外侧和后外侧 ,穿尿生殖膈。结论 精囊和前列腺神经血管束可作为泌尿外科术中防止损伤盆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手术入路修复尿道对阴茎海绵体神经丛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解剖成人男尸标本15具,观察阴茎海绵体神经丛走行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神经组织的毗邻关系;通过解剖新鲜成人男尸3具,模拟不同手术入路修复尿道,探讨降低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的术式。结果阴茎海绵体神经与尿道膜部和尿道前列腺部关系密切,神经呈网束状经过尿生殖膈,其宽度(12.11±2.32)mm。结论经耻骨联合和经会阴途径来重建尿道,都有损伤阴茎海绵体神经丛的可能,需紧贴中线的操作才最大限度降低损伤。  相似文献   

5.
男性盆丛神经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癌细胞转移的重要术式,但其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并发症较多,其原因是术中损伤了盆丛神经。本文对盆丛的研究可为改进直肠癌扩大根治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30侧男性盆腔标本,通过冰醋酸松解剥离方法,对盆丛的起源、组成和分支分布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盆丛长径为41.6±7.3mm,宽径29.8±8.5mm。盆丛又继续形成直肠丛、膀胱丛和前列腺丛,三个次级丛参与管理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结论:手术中如能对盆丛及其次级丛神经加以保护,免受或减少损伤,可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动脉的解剖观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人前列腺动脉的来源、行程、进入前列腺的部位及其与神经丛的关系,为前列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3 0侧常规防腐固定的3 5~60岁成年男性尸体前列腺动脉及神经丛作解剖、观测。结果 3 0侧均有恒定的前列腺动脉,共有12 5支,来源丰富,主要来自膀胱下动脉(92 /12 5 ,73 .6% ) ,行程较恒定,在距膀胱前列腺间沟(2 2±8)mm处呈丫爪状分支,多数分支在膀胱前列腺间沟内进入前列腺底,按时钟顺序,各点钟处均有动脉进入,以3~5或7~9点居多(87/12 5 ,69.6% )。前列腺神经丛由膀胱神经丛延续而来,在接近膀胱前列腺间沟处与前列腺动、静脉相互交织成网,进入前列腺包膜中。结论 在距膀胱前列腺间沟2 0~3 0mm处,环周结扎前列腺动脉,止血更为彻底,也可避免损伤神经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8.
男性尿道膜部括约肌支配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例成年男性尸体盆腔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神经的组成、形态及毗邻关系。结果:尿道膜部括约肌接受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支配,其中盆神经起源于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膜部5点和7点位;40%的标本中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与盆神经一起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其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5.3±1.8)mm。在53.3%的标本中阴茎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膜部,此分支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4.2±1.1)mm。结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对控尿神经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术中对精囊和前列腺尖部的操作最易损伤控尿神经。  相似文献   

9.
背景:盆腔内走行着大量支配泌尿生殖等系统脏器的神经,包括内脏神经和脊神经两种,每一种均由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两种成分组成。其中内脏神经的核心为盆丛。1982年,Heald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已经成为直肠癌诊疗的“金标准”。但术中极易损伤神经,导致术后出现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的:综述前人的研究,以明确盆腔内筋膜的解剖结构和神经走形。方法:以“splanchnic nerves,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pelvic plexus,pelvic splanchnic nerv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clinical anatomy”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盆腔内神经及相关脊神经的走形和成分、盆腔内神经节及相关脏器反射等研究,以盆腔内的神经为主。结果与结论:盆腔内的主要内脏神经丛为:①上腹下丛:主体位于由左、右髂总动脉和骶岬围成的髂间三角内,左髂总静脉和第5腰椎前面。②盆丛:腹下神经、盆内脏神经、骶内脏神经在直肠侧面的后下方1/3处汇合形成神经丛,也称下腹下丛,位于输尿管后下方、膀胱及精囊腺的背侧。由内脏神经丛发出的神经包含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3种成分,走行分布在盆腔各脏器表面,支配其运动与感觉功能。明确的盆腔内筋膜的解剖结构和神经走形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成功的关键,可在手术中最大程度避免神经损伤,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腰丛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进行可视化的研究,为微创手术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和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虚拟中国人“Ⅰ号女性数据集,重建腰丛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通过数字人数据集重建的三维图片显示腰丛神经及其主要分支与主要血管和椎体及肾脏之间的关系,又可清楚的显示腰丛神经与腰大肌之间的关系.结论:数字人数据集可提供腰丛和周围组织器官的断层图片,为腰丛的解剖学位置及腰椎前路手术提供了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