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我院7年间诊治的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8~52岁,平均42.6岁。病灶大小为0.5~4.5cm,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例。  相似文献   

2.
刘蕾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47-148
目的研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5例中有14例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5年不等。年龄22~35岁不等。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肌肉筋膜内者6例;位于腹壁肌层者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剖宫产术后,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剖宫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术中要保护腹壁切口,术后清洗伤口,吸净腹盆腔积血液。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405医院2001年至2008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顺利,切除的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提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来随访1~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壹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手术治疗,术中见病灶均位于原瘢痕部位一侧、中央或附近,单个肿块33例,2个3例,病灶直径1.0~2.3cm,皮下肿块较浅表时可呈紫蓝色,囊性感。病理检查提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36例均治愈出院,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平均7d;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首选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病因及治疗方式,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资料。结果 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月~5年,病灶位于皮下10例,肌层2例,1例侵入腹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个月至4年,病灶位于皮下16例,侵犯前鞘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仔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13,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7.
甘荔  张天慧  郎梅  彭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9-210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15年来收治的2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病灶均位于腹壁,其中19例位于皮下脂肪层,7例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医源性种植,是可以治疗及预防的.  相似文献   

8.
黄涛  刘娟  张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8-2889
目的 探讨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4例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79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4.05%);5例为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95%).发病潜伏期1~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83例完整切除病灶,未加用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病灶少见,会阴病灶切除相对困难,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可不加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瑞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41-2642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腹壁EM病例的临床资料,足月剖宫产史16例,就诊年龄(28.8+9.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8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症状。行手术切除16例;药物保守治疗5例。结果:行手术切除病灶的16例者术后均无复发。切除病灶平均直径3.5cm,显著大于术前门诊和超声测量的1.0~2.2cm(P〈0.01)。医源性内膜种植引起切口内膜异位症占0.05%。21例腹壁EM治疗后随访,药物保守治疗者停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复发。结论:手术后腹壁EM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B超用于术前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浸润范围。复发后可再次手术。腹壁EM治疗最重要的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一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苏纯 《临床医药实践》2008,(16):681-682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29岁,21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史。术后1年~4年在手术切口周围发现包块,直径30~90mm,23例全部接受了病灶的广泛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周围,偶见于盆腔内异症手后,发生与手术有相关性,切除病灶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手术切除病灶。辅助药物治疗。结果: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手术前都作出明确诊断,行局部病灶切除,均彻底治愈,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手术中直接种植有关。手术切除病灶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手术中特别注意各种操作,保护好切口可以防止医源性种植,降低这一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翟瑞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1014-1015
本文就我院2004年—2007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7例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5~35岁,17例患者中15例有剖宫产手术史,2例有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月~4年,病灶位于皮下3例,肌层3例,2例侵入筋膜,手术切除后复发少。结论手术切除是腹壁切口内异症最佳治疗方式。剖宫产手术应减少宫腔操作,保护腹壁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腔,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71-17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是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注意术中切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2年6月6年间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加以治疗观察,随访1~5年,无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凭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切除了病灶.  相似文献   

18.
叶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587-58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切除病灶,病理检查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或伴出血,腺体分化良好,患者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服3个月。出院随访8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切除为本症有效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病灶及周边1~2cm正常组织,确保无残留病灶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12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潜伏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分析2002-2007年阿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为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多可做出诊断。本组均手术切除病灶,其中两例术后加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半年。随访12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彻底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孙阳春  王宏宇 《安徽医药》2013,17(5):804-80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7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都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4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大小不等,约为1~4 cm之间。其中3例病灶直径大于4 cm。术中见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深层与腹直肌前鞘之间,1例因病灶穿透腹膜并伴有盆腔内异症和右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而同时进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全部切净病灶,切口Ⅰ期愈合,随诊1~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相对容易,手术切除病灶是最佳治疗手段。剖宫产术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