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296例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作期冷哮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2),热哮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缓解期脾虚型血红蛋白则较其他型偏低(P=0.03)。结论哮喘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115例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作期冷哮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热哮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缓解期脾虚型血红蛋白则较其他型偏低(P<0.05)。结论:哮喘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1号方对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将哮喘组患儿按家长意愿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96),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黎氏哮喘1号方联合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儿采用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同时选取160例正常小儿作为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正常组和哮喘组患儿治疗前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哮喘组患儿前白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均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方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三联药物可减轻炎性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有效发挥抗炎作用,双向调节Th1/Th2细胞,具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哮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调节受损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糖调节受损组(P均0.05),糖调节受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2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尿白蛋白均呈明显正相关,淋巴细胞与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能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文婷  王铭  黄婷  林秋玉 《中国中医急症》2022,(9):1387-1389+1393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儿Periostin、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嗜酸性粒细胞、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差异;分析血清Periostin水平与ACT评分相关性。结果 热哮型患儿血清Periostin水平显著高于风哮型、冷哮型(P <0.05),且风哮型血清Periostin水平高于冷哮型(P <0.05)。热哮型患儿嗜酸性粒细胞、IgE及IL-6水平显著高于风哮型、冷哮型(P <0.05),且风哮型嗜酸性粒细胞、IgE及IL-6水平高于冷哮型(P <0.05)。热哮型患儿FEV1、FEV1/FVC显著低于风哮型、冷哮型(P <0.05),且风哮型FEV1、FEV1/FVC低于冷哮型(P <0.05)。热哮型患儿ACT评分显著低于风哮型、冷哮型(P <0.05),且风哮型ACT评分低于冷哮型(P &l...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30-1533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证型规律,以及证型与诱导痰细胞学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的证候学信息采集,同时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测,整理后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示:73例患者可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5个证型;诱导痰细胞学分析: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5个证型分别为第1、2、3、4、5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第1组高于第2、3、4、5组,第2、3组显著高于第4组(P<0.05),第2、3、4组与第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第2组高于第1、3、4、5组,第1组大于第5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可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5个中医证型,其中风寒袭肺型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痰热蕴肺型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常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CO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 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浊阻肺证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氧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蒙神窍证、痰热雍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出现pH值下降较其他证型显著;阳虚水泛证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较其他3证型FEV1%、FEV1/FVC(%)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与同期儿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分析,采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大于或等于1:40为阳性,视为支原体感染;将全部哮喘组患儿采外周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PBEC),血清总IgE的检测。结果:哮喘组84例中,阳性44例,阳性率52.4%;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27.7%(18/65),哮喘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9.19,P〈0.01);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立足于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哮喘大鼠心室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影响的变化,评价其对炎症细胞的影响,探讨桂枝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应用卵蛋白及氢氧化铝致敏后的SPF级大鼠分为分为:哮喘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桂枝汤治疗组、氨茶碱治疗组.后以卵蛋白雾化诱喘30分钟,隔天1次,连续7次.桂枝汤组、氨茶碱组于每次激发前分别胃饲桂枝汤与氨茶碱.后左心室取血1ml,作血细胞五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氨茶碱组、桂枝汤组各细胞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桂枝汤组、氨茶碱组心室血细胞五分类的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哮喘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桂枝汤组与氨茶碱组各计数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桂枝汤能有效降低哮喘大鼠心室血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为临床应用桂枝汤防治支气管哮喘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锻 《新中医》2011,(9):69-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宣肺补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青龙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_1/FVC)、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PDCD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PDCD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2组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FEF25%、FEF5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试验组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DCD5表达水平与FEV_1%、FEV_1/FVC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DCD5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其表达异常可能与哮喘未控制有关,可能成为临床上协助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指标或治疗的靶点。小青龙方可能通过调节PDCD5水平而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改变以及雷公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哮喘、雷公藤治疗和激素治疗组 ,并对其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哮喘组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激素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雷公藤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雷公藤及激素可以明显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减轻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荣  陈金  赵世芬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29-2130
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了脾虚对模型动物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肺组织中Eos数升高,Eos凋亡率降低,灌洗液中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1)。脾虚哮喘动物的肺组织中Eos数及IL-4的含量的变化比哮喘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虚哮喘有明显的IL-4和IFN-γ水平及气道组织局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率的改变;脾虚可升高哮喘机体气道组织局部的IL-4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脾虚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寒痰"、"热痰"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及其炎症特点。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按中医辨证分为寒痰证组(27例)、热痰证组(32例)和非寒痰热痰证组(31例),并以健康人作为正常组(33名)。通过诱导痰技术使之咳出痰液,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百分比、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百分比;血常规测EOS和NEU百分比;ELISA方法检测痰上清液和血清中白介素(IL)-8、IL-4、IL-5、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LT)B4、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寒痰证组血和痰EOS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非寒痰热痰证组和热痰证组(均P0.01),热痰证组痰NEU高于正常组、非寒痰热痰证组和寒痰证组(P0.05);与EOS密切相关的ECP在寒痰证中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NEU密切相关的IL-8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痰证组血清IL-4水平高于非寒痰热痰证组(P0.05),IFN-γ/IL-4值明显低于非寒痰热痰证组(P0.01)。结论中医哮病之宿根——"痰"可能与现代医学的"炎症"相关。哮喘寒痰证型的炎症特点部分表现为EOS升高,可能有Th2优势的趋势,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表现有类似之处。热痰证表现为气道局部NEU升高。EOS、ECP可能是哮喘寒痰证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NEU可能是热痰证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常规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寻找中辨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阳虚水泛证的血红蛋白计数(Hb)水平其他证型(P﹤0.05);痰热壅肺证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计数(WBC)其他证型(P﹤0.05);痰浊阻肺证的红细胞计数(RBC)其他证型(P﹤0.05);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蒙神窍证的PaO_2明显阳虚水泛证(P﹤0.05);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蒙神窍证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肾气虚证(P﹤0.05);阳虚水泛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下降程度比较高;痰蒙神窍证的pH下降程度比较高;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下降程度最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证候,肺功能、血气指标、血常规指标等有不同的倾向,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淋巴细胞总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探讨ACI患者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收集的来自广东省的385例ACI患者中,风痰阻络证 188 例(占 48.8%),气虚血瘀证 77 例(占 20.0%),风火上攻证 62 例(占 16.1%),阴虚风动证 33 例(占8.6%),痰热腑实证25例(占6.5%)。(2)各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从NEU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P < 0.01);从NLR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风痰阻络证(P < 0.01),且痰热腑实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 < 0.01);而从 RDW、LYM、MPV 指标来看,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广东省ACI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气虚血瘀证次之;广东省ACI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NEU、NLR的升高可能为痰热证和风火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分型与白细胞计数、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丰台医院近2a来2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根据临床常见的4个证型与相关性分析,研究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白细胞计数:痰热壅肺型COPD与阳虚水停型CO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热壅肺型COPD与阳虚水停型CO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等大部分常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风寒束肺型COPD与痰浊阻肺型COPD、阳虚水停型CO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PaO2在风寒束肺型COPD与痰浊阻肺型COPD、阳虚水停型COP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在阳虚水停型COPD与风寒束肺型CO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EV1、FEV1/FVC%、PaO2、PaCO2可以作为COPD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化痰、平喘、抗感染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发作期采取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缓解期采取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驦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周围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周围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咳痰及肺部哮鸣音积分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咳痰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立足于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哮喘大鼠心室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影响的变化,评价其对炎症细胞的影响,探讨桂枝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应用卵蛋白及氢氧化铝致敏后的SPF级大鼠分为分为:哮喘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桂枝汤治疗组、氨茶碱治疗组.后以卵蛋白雾化诱喘30分钟,隔天1次,连续7次.桂枝汤组、氨茶碱组于每次激发前分别胃饲桂枝汤与氨茶碱.后左心室取血1ml,作血细胞五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氨茶碱组、桂枝汤组各细胞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桂枝汤组、氨茶碱组心室血细胞五分类的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哮喘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桂枝汤组与氨茶碱组各计数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桂枝汤能有效降低哮喘大鼠心室血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为临床应用桂枝汤防治支气管哮喘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哮喘相关炎性因子作用机制及悬灸对其机制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组(NA组)、嗜酸细胞性哮喘模型组(EA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悬灸组(NAD组)、嗜酸细胞性哮喘悬灸组(EAD组),每组15只。制作中性粒哮喘、嗜酸细胞性哮喘模型。悬灸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5天起开始悬灸治疗,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膻中,40min/次,每日1次,共14天。统计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测脾及外周血T17、T2、T1含量、酶联免疫法测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 NA组、EA组BALF液中白细胞总计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各炎性因子含量、Th细胞皆显著高于NC组(P 0. 01),而NA组的白细胞总计数、中性粒细胞、IL-17、Th17显著高于NA组(P 0. 01),而EA组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FN-γ、Th2、Th1显著高于NA组(P 0. 01);经悬灸治疗后,NAD组与NA组比较、EAD组与EA组比较白细胞总计数、各炎性细胞计数、各炎性因子含量、Th17、Th2皆显著降低(P 0. 01)。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以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为主,可能由Th17介导,产生IL-17致炎因子;而嗜酸粒细胞性哮喘以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为主,由Th2、Th1介导,产生IL-4、IFN-γ炎性因子;而悬灸可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抑制Th17、Th2的产生,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