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然多羟基芪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多羟基芪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天然芪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天然芪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其药用前景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蒽醌类化合物在天然药物中存在广泛且有重要的药理功效,如中药黄精、紫草、丹参、大黄、雷公藤等植物中都含有大量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爱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应用广泛,研究成果众多,受到全球科学家和医药人士的普遍关注.因此对近年来有关蒽醌类化合物抗菌及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天然来源萘醌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增涛  金光洙 《中草药》2008,39(9):1438-1442
天然来源萘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物质,多具有抗肿瘤作用。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天然来源萘醌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自然界来源、化合物结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羟基茋类化合物(polyhydrostilbenes,PHS)又称茋多酚,是具有均二苯乙烯母核的酚羟基衍生物或其聚合物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在植物的木质部的薄壁细胞中含量最多,是植物受到病虫害或其他不利刺激时产生的应激产物.PHS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中,在苔藓植物中也发现该类物质[1].  相似文献   

6.
004 天然多羟基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多羟基茋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50多亿人口中,每年新诊断的肿瘤患者约为900万人,因肿瘤而死亡者达700万人/a,占总病死率的近20%.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大疗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展速度最快.在合成的化学类抗癌药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抗癌药物的开发,包括计算机模拟和仿生设计都是以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为基础的.我国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药专家根据各民族运用天然抗癌药物的经验,从民族医药中研究和开发出了一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天然抗癌药物,为癌症的防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笔者以抗癌作用的机制为线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研制的各类天然抗肿瘤药物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然活性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韩果萍  段玉峰 《中药材》2003,26(2):138-141
近年来,多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天然多糖具有丰富多彩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血糖、抗病毒、降血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剑叶龙血树中芪类化合物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含脂木材进行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TLC进行分离,运用UV、IR、MS、^1H,^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得到2个芪类化合物:4′-羟基-3,5-二甲氧基对苯乙烯(4′-hydroxy-3,5-dimethoxystillben,紫檀芪)和4′,3,5-三羟基对苯乙烯(resveratrol,白藜芦醇)具有抗真菌活性,结论芪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为该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按照植物来源不同,将生物碱分为几大类,并对其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天然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佐建锋  郭增军  李教社 《中药材》2003,26(9):686-689
香豆素类化合物(coumarin)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在抗肿瘤及抗艾滋病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香豆素类化合物,笔者对其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文献,对它们的研究进展作一归纳研究,表明我国在研究天然抗肿瘤药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概括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并阐述了三萜类化合物抗病毒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药物、手术、放疗或激素治疗的组合,其治疗过程存在多药耐药、癌细胞非选择性靶向、药物毒性等局限性。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中药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不良反应小的特点,能有效抑制肿瘤增殖、分化和转移,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焦点。红芪是甘肃道地药材之一,为补益类中药,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历代本草中多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使用,红芪在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活性、抗肝纤维化方面要优于黄芪。研究发现,红芪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突出,对肝癌、膀胱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还可联合临床抗癌药物,降低化疗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过程的耐受性。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对红芪有效成分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调控微小mRNA(miRNA)、诱导细胞自噬、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及联合临床化疗药减毒增效、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总结归纳,系统阐释红芪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为红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和有效成分的进一...  相似文献   

15.
赵昱波  陈俊  许浚  张铁军 《中草药》2015,46(22):3434-3440
红芪主要含有糖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红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上调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协同化疗药物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红芪多糖,黄酮和皂苷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综述了红芪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芪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芪多糖(HPS),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三个HPS分离组分(HPS-1、HPS-2、HPS-3),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气相色谱法(GC)分别测定各组分分子质量及其单糖组成;MTT法检测HPS及其分离组分对MGC-803人胃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HPS400μg/ml体外对MGC-803、HEP-G2时RI为11.9%和33.8%;重均分子质量为9.4×104及单糖组成仅由葡萄糖构成的组分HPS-1,在400μg/ml的质量浓度时对HEP-G2 RI为36.0%;重均分子质量为1.7×104及单糖组成由鼠李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的组分HPS-3在400μg/ml的质量浓度时,对MGC-803 RI为36.3%。结论:HPS体外具有抗肿瘤活性,组分HPS-1和HPS-3分别是HPS对HEP-G2、MGC-803起抑制作用的关键活性组分,各分离组分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分子质量大小和单糖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细胞焦亡是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介导,并伴随炎症反应和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又称炎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途径分为经典途径以及非经典途径。多项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多种肿瘤疾病的发展进程,并且焦亡相关因子不仅具有化疗增敏作用及肿瘤预后指示因子的潜能,而且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也是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天然化合物结构多样,来源广泛,具有多靶点、多通路、药理作用广泛等特点,一直是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多种天然化合物被发现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从细胞焦亡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焦亡与肿瘤的关系及天然化合物,如黄酮类、萜类、多酚类、醌类等成分靶向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天然化合物通过细胞焦亡途径抗肿瘤的后续研究提供最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源自于天然的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在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如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免疫调节、抗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等多方面因素,因而体现了其抗肿瘤作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文章就其近几年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百部科植物Stemona cf.pierrei地下部分分得3个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stemanthrene A(1)、B(2)、C(3)和一新的二氢芪类化合物stilbostemin G(4)以及已知化合物stilbostemin B(5)、D(6)和E(7)、二氢赤松素(8)、赤松素(9)、4’-甲基赤松素(10)、原百部碱(11)和百部碱(12)。  相似文献   

20.
由苦木科植物Hannoa klaineana的根皮中分离得到5种苦木内酯类化合物(quasi-noids),其中仅15-desacetylundulatone对P388小鼠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及结肠38腺癌显示出抗癌活性。Undulatone与15-O-β-glucopyranosy1-21-hydroxy-glaucarubolone毒性较大,而6α-tigloyxy-glau-carubol和21-hydroxyglaucartlbolone没有活性。本文对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