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72-1873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测闭塞再通情况,并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97.44%)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再通率(72.2%)、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再通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对有效治疗不同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显著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14-216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和介入治疗联用在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后,6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一般治疗,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动脉溶栓与介入联合治疗,记录两组的血管再通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6.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治疗效果比常规组更好。结论对急性脑血管闭塞老年患者实施动脉溶栓和介入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疏通患者血管,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身体康复,改善其生活品质,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将高浓度的溶栓剂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早期溶栓以达到溶栓的最佳效果。材料与方法42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近端或血栓内注入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27例,无变化3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成功1例。  相似文献   

5.
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雷  陈强  宋铁鹰  孙小立 《临床荟萃》2007,22(10):716-717
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形成脑梗死,也可以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伴发血栓形成引起.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方法是否恰当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为此笔者就急症动脉溶栓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疗效,安全性及适应性,对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作全脑血管造影明确闭塞的动脉后,再选择性地向 动脉内直接注入25-100万尿激酶进行观察。结果:19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率68.42%,其中治愈15.79%,显效36.84%;有效10.52%,无效10.52%,死亡26.32%。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起病较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1].超早期静脉溶栓是ACI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颅内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本科对接受超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43.8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24段;病程时间2-480小时(平均122.5小时);病变长度3-65cm(平均30.5cm)。22例均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300万单位(平均127万单位),2例尚行经皮穿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18例血管复通,4例溶栓失败;复通率为81.8%(18/22),包括完全复通8例(44.4%,8/18)和部分复通10例(55.6%,10/18)。行PTA治疗的2例,狭窄血管直径分别为0.2cm扩为0.5cm和由0.2cm扩为0.4cm。18例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溶栓是急性外周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结合PTA治疗。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是后循环颅内动脉闭塞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基底动脉闭塞常伴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部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阶段,此阶段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明确。随着非急性颅外大动脉闭塞开通治疗的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促进对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1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87~2002年间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不能确诊3例,诊断错误4例。1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 早期诊断难度大,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本病的早期特点,结合血管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对1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结果,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压力,稳定情绪,合理安排患者生活起居,并做好其他术前准备。术后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观察局部变化及下肢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密监护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52-3953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机械性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NIHSS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60例,并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60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0%。病人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8±0.12)高于治疗前(0.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3,P=0.042);术后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意外;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为术后穿刺点渗血、血肿,1例为导管阻塞,1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为血压升高,均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1例因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膝下截肢术。[结论]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并发症,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8例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如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及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20minDSA示血管再通率达78.57%(22/28)。二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达71.43%(20/28)。因此,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择尿激酶,药物总量30~100万单位。观察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溶栓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管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21例,未再通4例。患者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18例,共6例患者死亡。②溶栓时间≤180分者,术后30 d MRS评分0~2分者11例,其比例为57.89%,显著高于溶栓时间181~500分者(P<0.05)。③治疗前NIHSS评分≤20分者,术后30 d MRS评分0~2分者13例,其比例为68.42%,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20分者(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前患者情况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根据目前医学界所认同的方案给药 ,脑梗死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可迅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 ,从而缓解或减轻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溶栓疗法引起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主要并发症有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和再灌注损伤。1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分实质性脑出血(PH)和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ion,HI)。PH发生在远离梗死灶的区域 ,CT检查呈高密度占位效应的血肿 ,常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发生率为 6 .4 %~…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8以来,我院对20例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6~72(平均59)岁。首发症状均有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完全运动性失语8例。感觉性失语7例,混合性失语3例,神志不清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研究DSA脑血管造影阴性的急性缺血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像及临床预后。方法 我们分析了动脉溶栓患者的临床,DSA脑血管造影和MRI影像学资料,并对DSA脑血管造影阴性和阳性的两组患者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在全部52例患者中有6例表现为脑血管造影阴性,但MRI均发现了梗塞灶,并且全部进行了介入溶栓治疗。结论 大约有10%的急性缺血患者的早期脑血管造影为阴性,这组患者适合介入溶栓治疗,而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安徽省立医院及合肥市康泰医院1988~1993年经头颅CT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儿童脑血管闭塞症60例住院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依据) ①均为14岁以下儿童,病程6个月以内;②均有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头颅CT扫描有梗塞灶,12例经造影增强CT扫描表现为异常增强血管影;④诊断为钩体性脑动脉炎患儿均来自流行区,未接受过预防注射,钩体凝溶试验强阳性;⑤诊断风湿性脑动脉炎者有发热,其ASO、血沉、粘蛋白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