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源性失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按住院期间抽血总量将早产儿贫血分为≤10 mL/kg组和>10 mL/kg组,比较贫血出现的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值。结果抽血总量>10 mL/kg组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早于≤10 mL/kg组,最低Hb值低于≤10 mL/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应对早产儿加强护理,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医源性失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进行分组,比较贫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最低值.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为41.4%,其中胎龄≤32周贫血发生率为72.5%,~35周为38%,~37周为22%,随着胎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体重≤1500g的贫血发生率为83.3%,~2000g为44.9%,>2000g为24.2%,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期间平均最低血红蛋白值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并且贫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5.
宋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55-1157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产儿贫血输血治疗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1.1-2012.12月份诊断贫血的早产儿临床资料50例.调查研究病例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采血量、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出现贫血时间、输血量等临床特征.以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抽血量10ml/kg为界分为两组.结果 患儿最低血红蛋白值为105±11g.出现贫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0.5±9.1天.初次输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3.2±8.8天.平均输血量为73.3±55.4ml.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出现贫血的时间越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输血量越多.结论 要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及时发现与输血治疗.临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血,减少过多的医源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早产儿贫血发生及出现时间早晚与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血红蛋白(Hb)及肺透明膜病、窒息、感染等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男、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8.9%及68.6%;早、晚期贫血组出生基础Hb值分别为(161.1±7.5)及(166.4±8.9)g/L,两组分别有29及16例输血治疗(P<0.01);胎龄≤32周早产儿贫血发生率81.2%,~35周78.0%,~37周59.3%(P<0.05);出生体重≤1 500 g贫血发生率94.7%,~2 000 g 67.1%,>2 000 g 62.5%(P<0.05);本组23.9%合并肺透明膜病、20.2%存在窒息因素,34.4%合并感染(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出生基础Hb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早期贫血平均Hb较晚期低,输血概率高。合并肺透明膜病及窒息、感染的早产儿更易贫血。  相似文献   

8.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抽血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08例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而逐渐增加,不同胎龄之间、不同出生体重之间及不同抽血量之间的贫血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其贫血的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的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红 《中外医疗》2010,29(7):100-100
早产儿出生时脐血Hb与足月儿相似,但缺铁性贫血发生早(4~6周)且重(Hb70~100g/L)。胎龄越小,贫血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所致,另外也与早产儿RBC寿命短和频繁诊断性抽血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均影响早产儿贫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时间出现的越早,贫血程度越重.感染、医源性失血、机械通气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对130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等与喂养不耐受发生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0%,出生体重≤ 1500 g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出生体重>1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 34周与胎龄>34~36周,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2天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开始喂养日龄≤ 2天组(P<0.05);早产儿是否窒息、有无并发症及母亲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结论: 早产儿开始喂养过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期合适的喂养可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明方  李红儿 《浙江医学》1996,18(4):240-241
为了解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利于及时预防、治疗,笔者分析了我们两科40例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并动态观察其贫血程度与日龄、体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系1986年1月以来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以早产儿生活力低下寄养入院,住院25天以上,除外合并感染性、出血性及其它严重疾病者,以外周血血红蛋白(Hb)<140g/L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早产儿合并贫血并存活者40例。男2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35∶1。平均胎龄33.6±1.3周(31~36周),平均出生体重1869±281克(1350~2500克),平均观察天数49±21天(25~100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例(?).混合喂养9例(22.5%),人工喂养22例(?)  相似文献   

14.
徐春彩  朱以琳  朱佳骏  吴明远 《浙江医学》2017,39(16):1349-135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76例,根据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104例和非EUGR组17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合并症、住院期间合并症、体重变化、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体重日均增长、出院体重、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激素应用、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酸碱失衡、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激素应用、宫内生长迟缓、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极低体重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的围产儿,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症、低血糖症、严重酸中毒、新生儿硬膜症及各种感染,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是婴儿死亡的前五位死因之一,提高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2003年1月至8月收治孕期<28周,体重≤1250g的围产儿4例,其中2例为双胞胎,经抢救痊愈3例,病死1例,病死率为25%。1临床资料见表1。表14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编号性别出生孕周出生体重(g)体温℃复温时间(d)呼吸暂停合并症住院时间(d)转归出院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早产儿营养摄入以及体重增加情况,以此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93名早产儿,计算其不同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平均天数,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天数并对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组和1 500~2 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其出生以及出院时体重的百分位数以及积分.结果 93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在生后第1周为-4.3 g/d,第2周为6.7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9.1 g/d.79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1.1 d,达到RDIs的时间为19.0 d,低于1 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93名早产儿中,出生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52.3%,而出院时达到79.5%,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81±0.74)分较出生时(2.35±0.78)分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坚持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7.
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随着早产地存活率的提高,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本文将探讨其可能的原因。方法我们对1996年1月~12月住院的86例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9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22.1%,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和奶量不能完成。出生体重≤1500g(占55.6%)、胎龄<34周(29.4%)以及有窒息史(30%)的患儿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结论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多与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出生体重>1500g者多有缺氧、感染等疾病。持续胃管喂养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可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关系,探讨其可否作为ROP的预测指数,协助诊断ROP。方法 胎龄≤ 31周和(或)体重≤ 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Ⅰ~Ⅳ期;对照组:与ROP组胎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同期住院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结果 入选的早产儿ROP组48例,对照组50例。ROP组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IGF-1具有最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而bFGF、VEGF次之。结论 ≤ 31周和(或)出生体重≤ 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血,若出现IGF-1明显降低(<28.08ng/ml),同时伴有bFGF(<320.65ng/L)及VEGF(<232.89ng/L)的降低,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奕怀  蔡琍璇 《广东医学》2012,33(12):1781-1782
目的 通过研究住院期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摄入及生长情况,探讨对其生长可能存在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生长情况及营养摄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对象182例,中位胎龄31.2周,中位出生体重1 312 g,肠内、肠外营养开始时间为(3.2±2.4)d和(3.0±1.7)d,总热卡达12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0.9±11.8)d;肠内热卡达10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1.6±10.3)d.出生时适于胎龄(AGA)者较小于胎龄(SGA)者的平均生长速率慢,出院时小于胎龄儿比例明显增加,出院时AGA早产儿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低于出生时SGA者.结论 住院期间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更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状况及远期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产科临床上,凡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和体重< 1500g的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不论胎龄大小,都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的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体温调节功能,呼吸、循环系统、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差.很容易导致体温偏低,吸气无力,消化紊乱,影响胆红素代谢,发生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及感染抗御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