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氨基酸腹膜透析液在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仍然是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往往为多种因素引起。许多研究者观察了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对此类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并获得了积极的效果。作者综述了氨基酸透析液对PD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并发症、营养状态、终止腹膜透析的原因。方法 38例患者应用Tenekhoff卷曲型腹透管手术植管至膀胱(或子宫)直肠窝。术后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1PD)持续2周;2周后给予标准CAPD治疗。每日透析剂量6000~8000ml。临床观察621个病人月,平均透析时间16.34个病人月。结果 38例仍维持CAPD患者21例(55.26%),存活1年以上32例(84.21%),目前存活2年以上10例,死亡8例(21.05%),累计发生腹膜炎17例次,平均发生率0.33次/病人年。营养不良11例。患者平均血清白蛋白28.3g/L,其中6例血清白蛋白20.0~30.0g/L,5例30.0—35.0g/L。结论 积极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充分透析,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护士长:今天查房的题目是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希望通过这次查房,大家能达到以下目标:叙述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能运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评估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阐述腹膜透析营养护理的内容;为腹膜透析病人制订饮食处方。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份的方法。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营养不良是引致腹膜透析病人死亡的重要死因之一。现在首先由林护师报告病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患者在腹膜透析过程中极易并发严重的营养不良,这与糖尿病患者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厌食、反复感染以及长期控制饮食等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早期腹膜透析、合理的营养配方、有效控制血糖、适时纠正并发症,并应用氨基酸营养透析液等,可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曼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63-176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50~77岁)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依据腹膜平衡试验,调整透析处方,同时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降压药,对于透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结果18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2~4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水肿消退,高血压得到控制,心衰得到纠正,10例合并心律失常者,房宣传导阻滞及频发性室早消失,恢复正常心律,1例患者于透析17个月时因真菌性腹膜炎而停止腹膜透析,更改为血透治疗,1例患者于透析26个月时因腹膜功能减退,超滤减少而更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病情恢复良好,2例患者分别于透析50个月、55个月时因并发重度营养不良而暂时给于停止腹透,改为血透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病情好转,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以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并发症、残余肾功能、经济条件等情况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目前以每年大于10%的比例增长。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间延长,腹膜转运功能衰竭已成为透析技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了达到充分透析及增加超滤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增加透析次数,加大透析剂量或增加高渗腹透液的使用比例,这样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蛋白质丢失增多,导致营养不良等。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腹膜透析的透析效能是当前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临床研究中已有葡萄糖聚糖腹透液、蛋白腹透液等新型透析液,也有在腹透液中加入拟胆碱类药物或钙通道阻滞剂等多种措施来改善腹膜物质转运,对提高透析效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提高腹膜透析效能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管患者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并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取立即透析或2周后透析,患者每天透析液的量和透析液浓度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决定。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腹壁或腹腔感染、漏液、腹腔出血、堵管等并发症。结论: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均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的高血压、贫血、酸碱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结果和透析相关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60例随访腹膜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13.9%)。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者,分别为(63±13)岁和(45±16)岁(P<0.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P<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也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胆固醇水平、随访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第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3%和90.7%(P<0.05),第2年分别为61.8%和82.5%(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24.6月和30.1月(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2.449倍。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年龄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年龄和营养不良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张博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14-71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探讨导致退出PD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 APD)患者的资料,分析导致患者退出PD的原因及其所占比例。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PD患者89例,有32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35.96%.退出原因:死亡20例,改血液透析7例,肾移植3例,经济原因2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营养不良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结论本组PD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为死亡,死亡原因与高龄、原发疾病、营养不良、患者文化程度、家属及社会支持等密切相关。死亡首要原因为营养不良,故应掌握好透析时机及适应证,防止营养不良,制订个体化透析方案及PD患者透析后的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0.
营养不良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所以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进行有规律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掌握合理的饮食原则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临床上31例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饮食指导3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性评估(SGA)可见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减少(P<0.05),无重度营养不良。结论通过护理上的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CAPD效果,保持CAPD患者的健康和身心愉快,加强腹膜透析的充分性,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法将12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60例,3、6、12个月分别进行营养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试验组干预后营养不良发生明显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对腹膜透析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抑郁调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两组间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经济状况、就业率及顺应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47.4%存在抑郁情况。两组间性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无显著差异,而顺应性、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是常见的。它可造成腹膜透析患者的顺应性下降、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蕾  陈孟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094-1096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规律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52例患者的原发病因、营养状况、透析方案、残肾功能、超滤量、尿量、容量状况及其他一般情况等。结果①52例患者中,根据SGA评估,29例为营养不良,其中糖尿病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16例,糖尿病CAPD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88.9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CAPD病人(38.20%),P<0.001。②与非糖尿病CAPD病人比较,糖尿病CAPD病人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下降,CRP明显上升(P<0.05);握力明显下降(P<0.01);体重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肌酐清除率及液体总清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组的透析液糖浓度、糖总量、总剂量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CAPD病人水肿的发生率(94.44%)明显高于非糖尿病CAPD病人为47.06%,P<0.001。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水肿程度之间(r=0.611,P<0.0001)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主要与炎症发应及容量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45-146
目的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探讨我院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①血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F)。②蛋白摄入和代谢:nPNA。③人体指数学测量:测定肱二头肌皮褶(BSF)、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周径(MAC),MAMC、AMA、BMI测量。④整体主观营养状况评估:使用SGA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为62.3%,重度营养不良为7.9%。②人体指数学:BMI:(20.3&#177;3.2);BSF:(7.1&#177;4.1)mm;③血生化:ALB:(33.5&#177;5.2)g/L,Hb:(86.2&#177;12)g/L,TF:(1.6&#177;0.8)g/L。④nPNA:(0.65&#177;0.10)g,(kg&#183;d)。⑤SGA评分:(4.2&#177;1.1)分。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与国外同类患者相比,我们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②人体指数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人体成分、肌肉营养和体蛋白的方法。③SGA整体营养评估方法能反映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无创易于操作,值得首选。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终末肾衰患者的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是把透析液通过硅胶管输入到腹膜腔,每次交换时,患者需吸出旧的液体并注入新液体,需约45min。目前主要有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持续循环腹膜透析(IAPD)两种,由于肾衰患者对此疗法了解甚少,没有足够的信心,并产生很多顾虑,现就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着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后,其营养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及时对CAPD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将会对减少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22例患者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护理效果为72.4%,且患者营养不良得以改善.结论 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综合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旭  张东亮  王刚  尹乐  郭王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72-3974
目的利用三级医疗体系推广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方法依托三级医院学术力量,协助基层医疗单位建立社区化腹膜透析分中心、培训腹膜透析专业医疗护理技术人员。参照卫生部腹膜透析标准化操作规范等行业文件,制定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操作的工作、管理流程,以及三级医疗机构间患者双向转诊标准和操作流程,并试行推广。通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调查反馈,对该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一期(10个月)共培养了基层医疗单位腹膜透析专业人员10人,使社区患者就诊人次数增加约500人次,收治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尿毒症患者30名。患者治疗后状况良好,就医方便,花费减少,满意率达100%。结论利用三级医疗体系推广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营养不良是预测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 重要因素,最近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 展。以下就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问题作一综 述。 1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 在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是多种原因 相互作用的结果。 1.1蛋白和能量摄入不足:蛋白和能 量摄入不足是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产生的主 要原因。研究发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患者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增加。然而, 许多透析患者因透析前长期厌食或人为地 降低蛋白饮食而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减 少,因而在透析开始时就存在严重的营养 不良。一些报道发现透析开始时的营养不  相似文献   

20.
黄承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31-131,13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O)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216例,根据透析液剂量4~6L为低转运组110例.≥8L为高转运组106例。观察两组病例的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13(Hb)、总蛋白(TP)、测量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观察内容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透析液用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着深刻影响,大剂量的透析液应用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应该过于要求过高的透析充分性,应综合选择合适的,能够长期坚持应用的透析剂量,防止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