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51例(脑梗死91例,脑出血60例)和对照组6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于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瘫痪肢体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法。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0d、90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共入选发病在7天以内的住院患者7 202例,2000年6月-2005年6月的患者,4 089例为治疗组,1995年5月-2000年5月的患者,3113例为对照组(以往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急性脑卒中治疗模式,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和神经介入科为一体的团队工作方式,对频繁发作TIA、进展型脑梗死、中、重型脑梗死、中大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多学科密切协作的医疗流程,以最佳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注重监护与早期康复介入.观察指标是出院时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住院平均日、并发症和平均药费比,经统计分析该治疗模式的效果.结果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药品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共入选发病在7天以内的住院患者7202例,2000年6月-2005年6月的患者,4089例为治疗组,1995年5月-2000年5月的患者,3113例为对照组(以往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急性脑卒中治疗模式,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和神经介入科为一体的团队工作方式,对频繁发作TIA、进展型脑梗死、中、重型脑梗死、中大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多学科密切协作的医疗流程,以最佳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注重监护与早期康复介入。观察指标是出院时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住院平均日、并发症和平均药费比,经统计分析该治疗模式的效果。结果: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药品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脑血管的血栓栓塞。在抗栓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已普遍用于脑梗死的防治。溶栓治疗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促进病人的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溶栓药物也开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促进闭塞血管的再通,改善病人的预后和减轻后遗症。但急性脑梗死的病人易同时发生脑出血,溶栓药物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因此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不像对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240例非脑卒中病人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脑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量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天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波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病人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与非降压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病人可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240例非脑卒中病人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脑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量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天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波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离血压的脑卒中病人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与非降压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病人可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卒中单元治疗组采用多元化医疗模式,而对照组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而联合卒中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联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降低并发症、效果更好,病人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张楚  刘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4-116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取栓术是否能够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方法选取3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17例)、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组(B组,16例)。收集所有病人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血压、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溶栓治疗等待时间等,分析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病人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能力差异。结果病人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吸烟史与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后的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接受治疗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A组病人治疗后7 d和B组病人治疗后24 h、7 d后的NIHSS评分变化均与等待治疗时间长短有关,等待治疗时间越短,NIHSS评分改善越明显(P < 0.05~P < 0.01)。同时,溶栓等待时间越短,病人的Barthel评分改善越明显(P < 0.01)。治疗后24 h及7 d,B组病人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改善相对A组均改善更加明显(P < 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越有助于病人的恢复,静脉溶栓联合介入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病人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病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评定按《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2%.优于对照组58.2%(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张淑敬  苏颖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3):F0002-F0002
急性脑卒中综合治疗模式一卒中单元 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首要致残原因。药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效性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却仍然不尽人意.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综合性治疗模式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卒中单元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诊断、治疗、护理、营养、物理康复、心理治疗以及医学科普教育为一体而营造的一个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医疗管理模式,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由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有机整体,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卒中单元能改善住院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