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力群  曹景玉 《山东医药》2006,46(36):79-80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病,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来对52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联合其它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右半肝切除术2例,右后叶切除术2例,非规则性右肝部分切除术9例,左半肝切除术13例,左外叶切除术26例.术后残石发生7例,经胆道镜取净5例.结论 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目前较理想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致石菌群”。本文对PIS发病机理中致石菌群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探讨,以期为PI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8岁,农民。因厌油、乏力4年收住院。患者4年来无诱因出现厌油、乏力,但从无腹痛、纳差、发热、黄疸、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做B超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炎。经抗炎及服中药治疗无好转。长期以来诊断不明而转入我院。既往否认肝炎病史,无疫...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在东亚地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是肝内胆管癌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胆管内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刺激,结石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造成胆汁滞留及同时伴发的细菌感染等生物因素的慢性刺激,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进而引起胆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化生,发生癌变.本文主要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病理特点、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均是对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年对胆管癌前病变以及可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对88例肝内结石行肝叶(段)以上肝切除标本中发现4例肝内胆管癌与同期手术的2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发现的肝内胆管癌19例,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比较,试图对肝内胆管癌与肝内结石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总管分叉以上的胆管结石.在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很高,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发病率高,据报道国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4.80%-41.94%,肝内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两者互为因果.长期存在的结石,合并肝内胆管感染、狭窄及胆汁淤积,常导致胆石存在肝段实质萎缩,甚至恶变.结石、炎症及狭窄3者互为因果,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炎症、胆管狭窄及手术后残留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因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如肝外胆管结石那样严重,但治疗难度却明显高于肝外胆管结石.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 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先进诊断技术手段的应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得以更及时更清晰的诊断,其治疗方法也取得一定进展.术前进行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及胆管狭窄所处的具体位置,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们的治疗体会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 ,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残石率高达47.8% ,再手术率高达 2 3% [1] 。在治疗上困难较大。1 988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 ,我院采用肝切除及纤维胆道镜 (下称纤胆镜 )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 95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5例 ,女 1 1 0例 ;年龄 2 1~83岁 ,平均 47.8岁。 1 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 ,合并胆囊结石 9例 ,胆总管结石 80例 ,胆囊、胆总管结石 1 5例 ,胆管腺癌 8例 ,肝硬化 2 3例。 1 95例术前均作 B超检查 ,CT检查 46例 ;术中胆道造影 33例 ,纤胆镜检查、取石 1 95例 ;术后有 T型…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石病,是指位于左、右肝管以近的结石或凝结物。结石长期阻塞胆管,可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以及肝功损害等。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较困难,其主要发生于东亚地区。分类与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即术中使用胆道镜组31例和未采用胆道镜组17例,比较术后残石率.结果 术中采用胆道镜组的术后残石率为37.58%(18/48),术后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2.08%(2/48);而未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64.58%(31/48),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10.42%(5/48),术后前者的残石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镜技术对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胆道镜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残石率.  相似文献   

11.
孙启栋  罗明雷 《山东医药》1998,38(10):18-18
1993~1998年,我们对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39例;年龄26~65岁。62例术前均有反复胆道感染病史2~17年,最短2年;术前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左叶结石34...  相似文献   

12.
13.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是远东及东南亚地区盛行的疾病,通常伴有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反复发作的胆管炎.除清除病灶、取净结石、通畅引流等核心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抗生素应用至关重要.为阐述HL合并胆道感染的细菌谱、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总结了30年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我院结果,发现胆道感染主要与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关,有时厌氧菌和需氧菌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消失综合征是由先天、免疫、感染、药物及血供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胆管损害。早期肝细胞损害轻微,后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本文简介其病因及病理学进展。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是迄今为止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的原因。因为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广,位置深;作为结石的主要成分的胆红素钙质地脆,在所处胆管的部位呈铸型充填,不易取出也不易取尽而成为残余结石,嵌顿在肝管内结石引起胆汁瘀滞、胆管梗阻致胆管炎,形成肝内胆管串珠状扩张与狭窄相间,使清除结石更为困难,结石残留难以避免。若结石长期残存在肝内,将引起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成为晚期胆道病等严重后果。因而解决肝内胆管残余结石问题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尽管肝内结石的现代治疗已由胆肠内流 肝切除为主的模式过渡到肝切除 内镜取石的主要模式,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的亚洲地区的胆道外科医生针对肝内结石治疗中的难点,如取尽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残石方面,在术前影象学检查、手术设计、术中准确判断结石分布及术后有效地清除残石等各环节作了很大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132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中肝叶切除46例(34.8%),优良率94.5%;胆肠吻合54例(40.9%),优良率87.8%;胆管探查T管引流32例(24.2%),优良率76.5%;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手术方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刁同进  鲁青  李又林 《肝脏》2001,6(2):88-88
患者 ,男 ,5 1岁 ,因右上腹疼痛 1个月伴寒战、高热 4d于1999年 4月以“胆石症并胆系感染”入院。患者于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疼痛 ,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发作 ,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伴恶心、呕吐、厌油腻、纳差、乏力、畏塞及发热 ,体温高达 39.5°C ,曾在外院予以补液、抗炎、保肝和利胆等治疗 ,效果不佳。 13岁时曾患“胆道蛔虫症”。查体 :T38.7°C ,P10 2次 /min ,R2 4次 /min ,BP 17/11kPa。巩膜轻度黄染 ,心肺正常 ,腹平软 ,右上腹深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化验 :血白细胞 2 3 .8× 10 9/…  相似文献   

18.
王占民  王爱华 《山东医药》2002,42(16):59-60
肝内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症的 1 7.3 % ,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约占 50 % ,这是外科处理的难点和关键。1 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的数量、分布范围、是否有胆管狭窄有密切关系。周围型胆管结石可无临床症状 ,而Ⅰ、Ⅱ级肝内胆管结石 ,特别是肝门胆管结石合并有狭窄 ,多有反复右上腹痛 ,伴有畏寒、高热、黄疸 ,类似于肝外胆管结石梗阻的Charcot三联征 ,梗阻完全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肝胆管炎的五联症表现。如果一肝叶 (或肝段 )的结石造成不完全的肝管梗阻 ,可能仅出现短暂的…  相似文献   

19.
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其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可高达30.0%~96.0%。胆道镜的出现使术后残石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electrohymulic lithotripsy,EHL)则进一步提高了镜下碎石的效果和结石取净率,减少了胆道镜取石次数,并为肝内巨大、嵌顿、铸状结石(常规胆道镜下难取性结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胆道镜下应用EHL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自1982年开展以纤维胆道镜取石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157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57例为各种胆道手术后经“T”管造影或经纤胆镜证实有肝胆管残石者。我院术后113例,外院转来44例。曾行手术术式有胆管探查术86例,胆总管及左右肝管双管或“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